傳承
胡泳,北京大學教授
范蠡之所以被后世人尊為財神和“商圣”,是因為他具有盱衡大局、洞察世情、為富而仁的過人之處。 2014-04-04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存在著此一物與彼一物、此一事與彼一事的附麗關。 2014-02-20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應該端正自我的心態,不可偏私狹隘,局限于小圈子;而要胸懷磊落,走向小圈子范圍之外進行廣泛的社交活動。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同心同德,與人和同 2014-01-10
在一個人小的時候,就要養他的浩然正氣和正確的待人處事態度,這樣才能獲得好的功德 2014-01-10
進退兩難時,氣勢過盛,只有讓事情變得一團糟;但若能守靜,并得到教訓,學會審察局勢之后再前進,則可以由艱轉吉 2013-12-12
蒣卦告誡我們在決斷事情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無論在什么情猵下,都要保持危機感,即使有必勝的把握,也不能掉以輕心 2013-12-03
開明的統治者只有做到既符合天道又順從人心,才能以剛健居中為本而以柔和處外接物,使和悅之道中正不偏 2013-11-19
“隨時”是一種純樸而自然無為的境界,是隨著天道之法則、自然之推移而行動,但不是無原則的,當隨的隨,不當隨的則不隨 2013-11-01
當有不利的情況時,作為君子,最重要的是審時度勢。只有能夠屯積自己的實力,才可求得亨通 2013-10-18
統治者只有敦厚待人、心意專注于人民,才是真正的臨民之道,才可以改變天下興亡的氣數 2013-10-14
朱子提出的“三綱領八條目”說法,實際上就是分別統領格物致知與治國平天下的明德與親民不可偏廢。“明明德所領的格物致知,須在治國平天下的事相上用功,始易于著力,否則不但難用工夫,而且流于自修自足的小人儒。親民所領的治國平天下,須以格物致知為根本,始能成己成物,否則不知如何教民。” 2013-09-16
縱觀中國歷史,自秦朝統一六國后,荀子的又儒又法理論深為統治者所喜愛,逐漸成為統治者治世之策,進而成為中國政治傳統的精髓。自西漢時期開始,“陽儒陰法”逐漸成為統治者治世之策,進而成為中國政治傳統的精髓,有人稱之為“中國政治最重要的隱蔽結構和潛規則”。 2013-08-29
中國哲學普遍認為有一個本體的存在,但這個本體并非存在于現象之外,而即在現象之中。吠檀多哲學(Vedanta)是印度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哲學流派,在長達三千多年的印度思想史上發揮了重大作用,尤其是以商羯羅(Shankaracharya,約788~820年)為開山宗師的不二論(Advaita)。 2013-08-01
用現代語匯來講,即學者應出而領導政治,教育卻萬不可成為政治的附庸。 2013-07-03
“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是法家的一大罪惡,是對人的本性的摧殘。說到底,這種本末倒置就是不將人看作是一個真正的目的,人為法所限定,而不是法只是成就人之為人的目的的工具與手段。 2013-06-07
在儒家看來,法的實際效果完全取決于立法、執法者的品行、才識之優劣;而法家則認為要先有治法,有良好的國家運作制度,才會出現真正可以治理國家的人。 2013-05-27
父的權威性,不在杖,而在修身日進的道德榜樣。 2013-04-27
“以德抗位”所闡述的,正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人格權利 2013-04-09
欲求內心的大滿足,需避免犯“三病”:把捉之病,間斷之病,急迫之病。 2013-03-18
天下事往往有因主動爭取方可獲益的情況,一旦遇上這樣的機會,要奮力以求,爭取有益的結果,千萬別錯失良機 2013-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