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吃過的飛機餐
位置:
????很多作家都對旅行與美食有著精當的理解與描述,但大多數人都對飛機餐不屑一顧。我喜歡的臺灣作家焦桐則干脆直接管飛機餐叫“飼料“,這地位就連雞肋都不如了,可以想象飛機餐是多么的不招待見。實際上飛機的迅捷無形當中縮小了人與人之間物理上的地域概念,空間感的縮小似乎也造成了感官的鈍化,更何況在逼仄的封閉空間里,食物看起來不過是飛機票的隨票附贈罷了。 ????這些年全球經濟不景氣,航空業也一直處于一種蕭條的尷尬狀態,乘客們更關心的是票價的多寡,至于飛機餐是少了肉還是缺了零食已經無所謂了,好不好吃更是無暇關心。 ????倒是國內的航空業一眼望過去似乎看不到這樣的頹廢,反而是“火爆”、“井噴”這樣類似的字眼經常見諸報端,至少每次我坐飛機的時候機艙都是滿當當的充實感,盡管遺憾的是這種充實感是屬于航空公司的,作為乘客的我則是旅途有多長,失落就有多遠,為了避免交叉失落,我特意剔除地平面上的地勤,而僅僅只是閑扯三萬英尺高空的“淡”。 ????三萬英尺高空之上確實平淡的很,因為大多數的航空公司不會關心你的胃與味蕾,不過這一點有一個科學化的解釋,據說食品在高空很難保持良好的味道,遑論味蕾的敏銳度也會隨著高度的上升而反比例下降。這樣看來,航空公司簡直就是受盡委屈的小白菜,更何況他們確實砸了重金在改善餐飲質量上,東方航空便邀請新加坡名廚梁子庚跨刀合作,只不過主要食品都在國際航空線上,暫時未有幸品嘗到,也就不妄加評論了。 ????我極力想搜羅一些國內航空公司的飛機餐,想破了腦袋都沒什么頭緒,干脆將話題擴展到國際線吧。我坐過的航程中,用餐時間最為賞心悅目的,大概要算阿聯酋航空和泰國航空,就算是經濟艙都配備了多樣選擇,從前菜到主菜一直到收尾的甜點,一個都不能少,擺盤很精致,雖然不能奢談口感,但總算見到了不少驚喜的異國情調,阿聯酋航空用上了卡真香料烹飪,而泰國航空端上了香芒糯米飯,尚未到達目的地便先有了目的地的初印象。 ????通常情況下,經濟艙中的飛機餐確實是乏善可陳的,不過就是一個裝著零食點心的紙盒子罷了,有些盒子用過便扔,有些盒子卻能讓人懷念好久。我曾經坐過的老撾航空大概是這輩子見過最寒酸的餐盒了,但粗糙紙皮上印著的雙手合十的女孩以及嫩黃的雞蛋花卻一直在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它至少成功傳達給我兩個關于老撾這座國家的基本信息:佛教與國花。 ????人便是這么奇怪的動物,味道在味蕾上的停留是很短暫的,它要么能給你開創一種全新的體驗,要么便是勾起內心埋藏著的生活記憶。我一直念念不忘大陸航空北京到紐瓦克航線上的香草冰淇淋。那個我落座時和我激動地討論她又在秀水街收羅了多少戰利品的媽媽空姐非常不解我為什么不肯吃公務艙的朗姆酒提子雪糕,而非要厚著臉皮去和經濟艙的乘客“搶”資源,我咬著小木勺回答“它的味道像極了小時候老爸特意托人從香港海運回來的阿波羅。” ????我對澳門航空的親近感也恰恰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忘記是哪一年搭乘澳門航空,餐后搭配的果凍像極了兒時的“羅拔臣”,一小包果凍粉用開水調開放涼,送入冰箱過夜,第二天便有了冰涼酸甜的點心可以解饞,多年不見乍出現眼前,我有一種想哭的沖動。 ????至于廈門航空,我得承認我是有私心的。哪怕它的價格比同期其他航空公司貴上幾成,我也心甘情愿掏錢買票,僅僅是因為飛行的航程中那一份非常有家鄉感覺的“榨菜肉絲飯”,以及落地滑行時廣播里一定會用閩南語念一遍的“人生路漫漫,白鷺長相伴”,人的情感,包括回家的歸屬感,有時候確實能打敗理性的價格杠桿。 ????單純好奇,財大氣粗的航空公司是不是能勻出點買A380的預算來整合一下軟件上的舒適性?大而無當,豪華而空洞的經營策略是不是能改一改了?就算只買得起波音737,多點人文關懷,也能把飛機經營得如東方快車一般有質感的。 ????飛行,追求的不過是有效率地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如果這個簡單的目的能加入一些有趣的過程就更美妙了。我經常這樣希望飛行的一天:希望機艙關閉之前我能拿到一份能一下飛機就和當地人打成一片的目的地報紙;希望別因為我坐頭等艙便不停關心我要不要喝橙汁,也別因為我去了經濟艙的尾部就連行李都不幫我托一把;希望飛往四川的途中便能體會麻辣,希望上海的高空會有烤麩,希望山西的旅途上能來碗面。作為乘客,其實我們不奢望如在米其林餐廳般享受,我們只是需要一些念想的空間以及下次再來的理由。 ????本文作者周璦瑪,財富中文網特約撰稿人,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翻譯碩士,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社會學,聊生活聊社會,也聊美食聊旅行。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