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第一股還能增長嗎?
????以全球為市場,中集集團可能尋找到那些僅僅面對本土市場的公司所看不到的廣闊空間 ????作者: 周展宏 ????中集集團(股票代碼: 000039,200039)副總裁吳發沛一見到記者,便遞過一篇有關半掛車的報道。該報道認為,中國的半掛車市場已經沒有多少增長空間,一些企業盲目擴大產能并不明智。吳發沛對該文的關注不足為奇,因為中集最近收購了一些中國的半掛車企業,文章明顯是沖著中集而來的。 ????2004 年,中集集團每股收益達 2.37 元,居中國滬、深兩個證券市場所有公司之首,被稱為滬、深“第一股”。但是,今年對這個“第一股”不利的傳言此起彼伏: 裁員、欠薪、盲目擴張等。裁員、欠薪之類的傳言很快就不攻自破了: 所謂裁員只是中集用工的季節性調整(參見本刊 2003 年 9 月號《中集: 世界第一的玩法》),而欠薪則是因為中集在會計制度許可的范圍內計提了工資,但為了應對行業周期性變化,其中部分工資留在了公司的賬上,并沒有直接發給員工。 ????然而,關于中集能否持續增長的爭論卻一直沒有停止。吳發沛把市場的爭議歸結為對中集集團的五個不理解。第一,不理解中集的所有業務都是從全球市場出發的,而不是僅僅考慮中國市場。第二,不理解中集的產品是多元化的,不能簡單地分為集裝箱和半掛車兩個產品。像集裝箱,就有干貨箱、冷藏箱、灌裝箱、特種箱,等等; 半掛車也有好多種。另外,中集還有堆場服務、木地板、零部件等業務,這些業務對應的市場不盡相同,不能一概而論。第三,不理解中集的生產經營方式。中集是訂單式生產,生產周期也就 1~2 個月,因此匯率或者原料的價格波動不會對中集造成根本性的影響。第四,因為有以上三種不理解,所以市場不理解中集怎么賺錢,懷疑中集做假賬。第五,不理解中集作為“負責任的行業領導者”所堅持的商業道德,即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讓所有參與者有利可圖。 ????吳發沛認為,中集集團經過 20 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兩方面的能力: 一是形成了以中國制造為依托的全球化營運體系; 二是“相關多元化的產品結構已經形成”,年營業收入超過 1 億元的產品系列不下十種。盡管如此,以中集集團現有的資產能力,年銷售收入應該在 300 億左右(2004 年銷售收入為 266 億元)。因此,如果要保持高增長,公司必須有新的投入,包括新的投資或者并購。而對于是否還有新的并購的問題,吳發沛則不置可否。當然,吳也坦言,公司不可能每年保持 2004 年那么高的增長速度(2004 年中集集團的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 192% 和 350%),因為這需要機遇。 ????吳發沛告訴《財富》(中文版),由于貿易全球化、運輸集裝箱化和中國成為全球制造中心這三個因素,去年給中集貢獻了 50% 以上收入的干貨箱仍將保持平穩增長,而其他的產品則要看具體情況而定,如冷藏箱就與全球的農產品貿易有關。半掛車是中集的新業務,在中國受到道路標準的限制,目前的市場空間并不大,但中集在美國的半掛車業務不久前卻傳來捷報,在美國的半掛車工廠已經實現盈利。吳發沛說,“我們美國工廠今年的收入有望達到 7,000 萬至 8,000 萬美元,而且這樣一個規模在美國只能排在行業的第十名左右?!?/p> ????美國工廠的盈利對中集集團的意義,不僅僅是打開了一個新的市場,而且在于再次證明中集集團已經掌握了以中國制造為依托的全球化營運體系。以全球為市場,中集集團也可能尋找到那些僅僅面對中國市場的公司或者人士所看不到的廣闊空間。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