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命科學的未來
位置:
????2011年夏天,當歐洲科學家急需了解一種在德國蔓延的新型大腸桿菌病毒的基因結構時,他們略帶害羞地求助于一家位于深圳的華大基因研究院。 ????華大基因研究院的前身為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目前已悄然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基因遺傳結構測序機構之一。基因結構的測序工作有助于診斷疾病和繪制基因組圖譜。成功繪制的基因組圖譜可以令藥物研發取得重大突破。在短短3天時間,華大基因研究院不僅幫助歐洲衛生部門破解了這種神秘細菌的基因結構,還分析得出結論:這一導致17人死亡、1,000多人感染的病毒是一種具有高致病性的新型病毒。 ????華大基因研究院總部位于深圳的鹽田區,離香港大約需要1個小時車程。目前該研究機構擁有一整套世界上最強大的基因測序儀,并立志成為全球制藥公司和研究疾病治療辦法的各類機構的“首選基因測序儀”。它還大力推動開發一個自主產權的軟件平臺,全球的基因科學家都可以訪問這個平臺,解決疑難的基因問題,加速新藥開發。“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全世界科學家都可以使用的平臺。”華大基因的創始人之一楊煥明院士說,“我們的目標是測序全球一切生物。” ????目前西方生命科學行業正面臨專利懸崖、監管加強、研發效率低下的困境,中國作為藥品發明和開發領域未來創新者的出現,會迫使很多西方公司不得不重新調整原有的思考方式。 ????中國的生命科學行業已經悄然聚集了大量富有經驗的技術人才,在吸引著風險投資者的目光同時,中國政府對該產業的支持力度也逐年加大。楊煥明坦陳,如果沒有得到政府的財政支持,華大基因研究院不會取得如此大的進步,同時也認識到,生命科學產業將為民族藥物的開發和創新贏得突破性的機遇。 ????事實上,通過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一系列務實合作以及在生命科學和醫療領域的大量新投資,中國很可能有一天會形成其特有的藥品發明和開發途徑,與西方模式同臺競爭。 ????一些關鍵趨勢,再次證明了中國在生命科學領域新的重要作用。 ????隨著中國國內市場的迅速發展和中國政府做出提高全民醫療保障的承諾,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藥品市場;并有望在2015年,超出歐洲最大五個藥品市場的銷量總和;在10年后,中國藥品市場的規模將與美國藥品市場規模相當。中國政府不僅承諾徹底改革中國的醫療體制,在過去3年內已撥款1,600 億美元用于新建醫院和診所,而且還在生命科學實驗室、生物技術園和孵化中心建設上大量投資,希望能夠將中國從低附加值的制造業大國轉變為擁有“自主創新”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產業強國。據估計,中國下一個五年計劃中至少會撥款15億美元用于促進尖端的生物技術研究。全國各地也在積極出臺激勵措施,促進全國范圍內現已落成的十多個生命產業園的發展。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正投入研制一種創新的、應用在臨床研究的電子病歷管理系統,以創建一個來源廣泛的臨床數據庫。 ????中國政府的這些做法,表明中國對生物科技和生命科學投資的政策在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后有了根本性的轉變。2003年時,中國由于沒能通報這種神秘病毒的存在受到了隔離和進出口限制。當2009年出現H1N1型病毒時,中國官員已經開始與世界衛生組織保持合作來抗擊這一病毒,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生命科學為中國發展新的重要全球性產業帶來了重大機遇。 ????如今,越來越多的生物科技公司像華大基因研究院一樣,得到中國科學技術部的資助,甚至與國內外頂尖的研究機構和實驗室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上海的生命科學園現在擠滿了國外的藥品實驗室,包括輝瑞(Pfizer)、諾華(Novartis)、羅氏(Roche)和禮來(Eli Lilly)等公司的實驗室。 ????去年9月,華大基因研究院與默克公司宣布,將在生物標記和基因組技術的發明與開發領域進行合作。根據協議,默克與華大基因研究院的科學家將密切合作,確定生物標記并了解其特征,重點關注一系列疾病治療中的藥品發明、藥品研發及診斷應用。此前幾個月,華大基因研究院剛剛宣布了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進行合作研究的決定。 ????除了新建醫院和為研究機構提供資金支持,中國政府還利用“千人計劃”積極吸引那些在西方受過教育的中國頂級科學家和商業人士回國。中國政府鼓勵海外科學家回國的舉措,正發生在許多西方制藥企業為節省成本而被迫削減研發費用的時期。2010年秋天,美國戰略咨詢公司摩立特集團(Monitor Group)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估計至少有8萬名在中國出生、留學歐美的博士在跨國制藥公司參與研究工作后選擇回國。這些“海歸”獲得風險資本和在西方企業工作的經驗后,利用中國的人才和具有成本效益優勢的實驗室,快速開發和測試有前途的生物分子。 ????由于西方公司深受在本國進行臨床實驗費用高和新藥研制失敗率高的困擾,很多人發現在對新藥進行臨床實驗方面,中國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作為中國臨床研究機構的一種新形式,以總部設在上海的藥明康德為代表的一些公司正在與西方公司緊密合作,加快臨床實驗的進度,降低新藥從實驗室到臨床應用的成本。直至最近,在中國取得藥品上市許可所花的時間要比在歐洲或美國長很多,這是中國的歷史遺留問題,因為中國過去專注于篩選已確定的基因藥品。但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為了鼓勵創新,審批政策在基于風險控制和管理的基礎上,鼓勵新藥盡早進入臨床研究,讓中國患者更多參與全球多中心臨床研究,從新藥的治療中獲益。 ????中國臨床CRO公司通過承接跨國制藥公司的外包項目,幫助國內臨床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迅速學習更深入的藥物開發經驗,同時提高自身CRO的信譽。“更便宜、更快”的理念,令臨床試驗的投資熱潮更看重中國豐富的人才儲備。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正迅速轉移至中國,這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執行。 ????華大基因研究院希望其投資理念能夠與帶有創新理念的基礎研究的“純科學”結合在一起,同時通過與更多的企業合作獲得更多資金。楊煥明認為,這是大科學,它要求以工業化的方式檢測基因序列,只有具備了大規模研發能力,中國才可保持成本優勢。楊煥明1988年在哥本哈根大學獲博士學位,并在法國完成博士后研究。 ????此外,華大基因研究院也積極投資開發能更好處理從基因測序得到的原始數據軟件。為此,該研究機構聘請了幾十個年輕的軟件和計算機工程師,建立一個先進的平臺,分析基因測序儀器輸出的數據流。其中許多工程師原來是電腦“黑客”,缺乏正統教育,但能高度熟練地理解和編寫復雜的計算機代碼。 ????“這個領域如此新,需要聘請優秀的、愿意接受挑戰和嘗試新領域的計算機專家,以尋找新的突破。”楊煥明說。 ????正如很多在中國研究機構工作的人一樣,楊博士認為,用不了多久,來自中國實驗室的重大科學突破,將會推動世界范圍內的疾病管理。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