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出海,需要“慢”下來
在中國企業不斷加速全球化的今天,“走出去”遇到了哪些新的變化和挑戰?中國出海企業應該加快腳步攻城略地、還是放慢速度調整節奏?如何在出海的新階段少交學費?12月8日,在上海舉辦的2023年《財富》MPW女性峰會上,《財富》新媒體執行主編謝菁煒和幾家出海企業的代表,圍繞“跨越山海——復雜環境下,重塑全球...
-
醫藥2023,在反腐、出海和病毒中漂流
2023年,中國醫藥領域面臨反腐風暴、資本寒冬、醫保談判趨于常態化、人口負增長等挑戰。但2023年也是中國藥企出海元年,多款新藥成功闖關歐美市場獲批上市,對外授權合作金額再創新高。在疫情中賺取了巨額利潤的一些藥企轉身做起了LP,以期更高效地使用現金流。...
-
中企去海外,是否“狼來了”
中國企業出海并購,其實算不得什么新鮮事了,盡管這依然是近年國際資本市場的一個主旋律。今年10月17日,復星國際成功受讓 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 100% 股權,作價7.25億美元;今年6月,大連萬達集團宣布投資近7億英鎊,在倫敦核心區建設一家五星級酒店;萬達繼去年收購美國...
-
2023年出海中企如何彎道超車?
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已經走了20年的征程,從跨境黃金期到“打群架”的今天,眼看著藍海變紅海,從“價格戰”到“智能戰”,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Made in China被賦予的含義應該如何被改變?2023年如何快速占領這場出海長跑的內道,贏得先發優勢?四大出海必備動作,你都準備好了嗎?想融...
-
特斯拉的超級工廠,進展超級慢
特斯拉的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是出了名的急于求成,但他也許要到2022年初,才能夠等到第一輛電動跨界車從德國的裝配線生產出來。因為從銷售許可證到潛在的勞資糾紛,這家工廠遇到了一個又一個麻煩。幫助推動該工廠建設的勃蘭登堡州經濟部部長表示,如果特斯拉工廠可以于馬斯克在柏林選址后的兩年多一點的時間里開始運...
-
比亞迪“出海記”
這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汽車銷售代表承認,2022年9月,老板給他提供了一個在比亞迪新展廳工作的機會,但他對這家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公司一無所知。“我當時的反應是:‘比亞迪?從來沒有聽說過。’”在今年3月一個下雪的早晨,正在展廳忙碌的本胡爾·希亞布(Benhur Hiyabu)對我說。在賣了多年的斯巴魯...
-
比亞迪“出海記”
繼刀片電池、易四方平臺后,比亞迪攜又一項“黑科技”亮相。4月10日,比亞迪發布了全球首個新能源專屬智能車身系統——云輦,從車身控制系統著手增強整車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在云輦發布會上,王傳福表示,“最極端的情況下,哪怕掉了一個輪子,車輛依然可以保持平穩行駛”。對標奔馳、路虎等豪車在車身控制系統方面的性能...
-
小米汽車距出海有多遠?
8月17日,小米CEO雷軍同集團總裁盧偉冰、集團副總裁王曉雁,在小米吐魯番夏測基地進行直播時說,在近期的歐洲之行中,他們參觀了寶馬、法拉利、蘭博基尼、徠卡等公司,探索更進一步合作的可能。盧偉冰表示,歐洲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比中國慢很多。并且,他們正在研究小米汽車什么時候進入歐洲。鑒于雷軍立下的目標——...
-
中國車企在東南亞走向高端
中國車企開始向東南亞市場推出新能源高端車型。在本國市場競爭激烈,歐美市場地緣政治環境挑戰重重的情況下,這片對出海企業相對友好,且消費力正在上升的市場,顯得尤為可貴。雖然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開拓包括東南亞在內的海外市場,在2020年后已不算新鮮事,但推出高端品牌和車型需要另當別論。傳統燃油車的高端品牌大...
-
中國疫苗“出海記”
中國疫苗加速出海。墨西哥外交大臣埃塞拉德9日表示,該國衛生部已簽署一項協議,同意購買3500萬劑中國康希諾生物生產的疫苗,將在近期達成交易。據印度尼西亞官方媒體安塔拉通訊社報道,12月6日深夜,印度尼西亞接收了120萬劑中國生產的科興疫苗。該疫苗由科興控股旗下子公司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時間:
作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