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出海記”
比亞迪正在走向海外,尋求在如火如荼的電動汽車領域里挑戰西方豪強。
這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汽車銷售代表承認,2022年9月,老板給他提供了一個在比亞迪新展廳工作的機會,但他對這家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公司一無所知。“我當時的反應是:‘比亞迪?從來沒有聽說過。’”在今年3月一個下雪的早晨,正在展廳忙碌的本胡爾·希亞布(Benhur Hiyabu)對我說。在賣了多年的斯巴魯(Subaru)之后,希亞布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我想:‘好吧,我要嘗試一些新東西。’”他說。
比亞迪賭的是,歐洲、美洲和亞洲各地的客戶也愿意嘗試不一樣的品牌,尤其是在價格合適的情況下。在中國深圳的第一家汽車廠投產20多年后,不再滿足于馳騁中國本土市場的比亞迪——其令人遐想的全稱是:“Build Your Dreams”(成就夢想)——正在傾力進軍海外市場。在過去的一年里,這家公司斥巨資在全球主要城市開設展廳,在主要國家設立辦事處,并建立了一個旨在將低成本電動汽車運往海外的復雜系統。如果一切順遂,比亞迪就將成為第一家來自中國的全球汽車巨頭。
但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也面臨重大挑戰。要想在出海征途中斬獲佳績,比亞迪就必須一點點撬開傳統汽車巨頭的市場份額——這些老牌車企目前是全球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市場的主導者。首當其沖的勁敵當然非特斯拉(Tesla)莫屬。特斯拉擁有幾乎無處不在的知名度和長期業績。比亞迪必須設法吸引購車者的眼球,然后證明旗下車型的品質值得信賴。
歐洲是這場新戰爭的必爭之地。去年秋天,比亞迪在六個歐洲國家開門迎客,蠶食了一些特斯拉盤踞已久的市場,并相繼進入大眾公司(Volkswagen)和Stellantis集團[克萊斯勒(Chrysler)、Jeep和標致(Peugeot)的制造商]等知名廠商的后院。所有這些車企正在激烈角逐電動汽車革命的圣杯。
在位于中國上海專賣店里展示的一輛比亞迪電動汽車。圖片來源:VCG/GETTY IMAGES
對于廣大車企來說,這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戰斗,因為汽車行業正在經歷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的能源轉型。2022年,電動汽車占全球新車銷量的七分之一,而這一比例在五年前僅為七十分之一。這種熾熱的加速態勢似乎還將繼續下去。
問題是:哪些公司將趁勢崛起?在一些專家和車企高管看來,比亞迪似乎比大多數公司更具優勢。這是因為,早在1995年,比亞迪就開始生產最具價值的電動汽車部件:電池。中國目前控制著全球逾70%的電池供應,其汽車行業由此獲得了一項西方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關鍵優勢。
2010年,比亞迪推出中國首款純電動汽車,并迅速成為一家蓬勃發展的車企。2022年,該公司售出超過91.1萬輛純電動汽車和94.6萬輛混合動力汽車。這些業績幾乎都是在中國本土完成的。但比亞迪新開辟的海外業務增勢迅猛。今年2月,比亞迪在中國境外銷售了15,002輛汽車,是首次公布這項數據的2022年7月的三倍多。
位于德國柏林的汽車行業分析師馬蒂亞斯·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指出,中國比西方國家更具優勢,因為一個強勁的國內電動汽車市場業已成型。中國的戰略是利用這種勢頭和專業知識來征戰全球市場。“他們比傳統車企領先一步。”他說。
西方汽車制造商的神經似乎日益緊張。一些人指責稱,相較于中國對外國車企征收的高關稅,歐洲征收的進口關稅太低了。Stellantis集團的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在今年1月對德國的《汽車周刊》(Automobilwoche)表示:“目前的形勢非常嚴峻。”如果歐盟(EU)不采取行動,“我們將迎來一場可怕的戰斗。”特斯拉在中國上海生產的電動汽車比它的其他任何工廠都多。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今年1月告訴投資者,中國車企是最難纏的競爭對手。“他們不僅最努力,也最聰明。”他說。
總部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貨運新創企業Einride早就清楚這一點。去年,Einride同意購買大約200輛比亞迪電動卡車和貨車。這家貨運公司目前為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等客戶運營卡車運輸業務,配有其自動駕駛軟件的比亞迪汽車已經在美國上路了。Einride的北美區總經理尼克拉斯·賴內達爾(Niklas Reinedahl)透露稱,公司打算為美國業務再購買1,000多輛比亞迪汽車,相關談判正在進行中。
當被問及Einride緣何不選擇Freightliner Trucks等美國重型汽車品牌時,賴內達爾說比亞迪擁有無與倫比的優勢。“他們多年來一直潛心研發電池技術,已經過了容易出問題的磨合期。”他指出。
隨著電動汽車進入大眾市場,比亞迪或許會促使更多的買家改變主意。行業分析師施密特稱:“中國汽車品質的提升速度遠超所有人的預期。”也許是為了應對來自比亞迪和其他中國競爭對手日益增長的挑戰,馬斯克在最近幾個月下調了特斯拉的售價。
然而,在比亞迪的斯德哥爾摩展廳,三款低配車型的定價仍然低于特斯拉的同類車型。比如,比亞迪Atto 3跨界車售價52萬瑞典克朗(約49,380美元),而特斯拉Model 3的售價則為61萬瑞典克朗(約57,925美元)。
迄今為止,比亞迪在斯德哥爾摩的業務似乎進展順利。2022年10月開業后,這家旗艦店在僅僅兩個月內就賣了1,000多輛——“一個良好的開端。”比亞迪的瑞典獨家經銷商Hedin Bil的發言人馬格努斯·馬特松(Magnus Matsson)表示,“市場對更小、更便宜的電動汽車有著強勁的需求。”
但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隔幾扇門就是小鵬汽車在2022年年初開設的展廳。是的,這同樣是一家來自中國廣州的電動車制造商。最近一天上午,記者看到三位顧客正擠在兩款車型旁邊,仔細端詳。再遠一點就是特斯拉專賣店。空蕩蕩的展廳里停著一輛Model 3和一輛Model S,沒有一位工作人員;一個標牌告訴顧客“掃描二維碼預約試駕。”
比亞迪在瑞典的銷量仍然低于沃爾沃(Volvo)、大眾和特斯拉等品牌。但比亞迪的銷售代表希亞布指出,消費者的態度正在迅速轉變。“乍一看價格,又聽說是中國品牌,他們的第一反應是,這車肯定差強人意。”但在試駕后,他們紛紛表示,“感覺像是一款好車。”
譯者:任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