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抵御通脹的養老計劃
????人對自由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從人類拿起工具改變自然的第一天起,就表達著對自由的渴望。在農業社會,人對自由的渴望表達為掙脫土地的束縛,而在商品經濟社會,則表達為對金融財務自由的向往。一方面描繪著“執子之手、與子攜老”的美滿畫卷,一方面企盼著“富足而退”的安逸晚年,成為當下社會普通大眾終身奮斗的目標。 ????如何實現終身的金融財務自由——“富足而退”,是一個被世人問了上百年的問題。由此而衍生出的一個比較專業的話題——養老規劃,也在全世界以各種語言被無時不刻地探討著。不過,雖然很專業,但由于社會條件的復雜和個人條件的多樣,這個話題還很難變成一個課題,歸入某個專門的學科進行研究,只能是依據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建立最適合自身的規劃方案。 ????不同的社會制度,富足而退所需的資金來源差異很大。從全球角度看,所需的資金來源一般有三類:國家福利、企業資助和個人收入。在個人收入當中,又可分為個人創辦企業獲得的利潤,以及通過建立一個儲蓄計劃,進行一種持續的、常年的積累來獲得的利潤。在北歐國家,由于人均資源相對豐富,工業化進程發展比較早,政府基本上可以為全社會提供養老資源。而在北美,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會提供一些福利安排,但在個人養老的資金池中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其所服務企業的股票。 ????在世界500強中的外國公司,這種情況更是很普遍。這也是為什么這些公司會成為職業經理人首選的重要原因。在這些公司里,通常會有一種很獨特的現象,就是各個級別的員工,工資收入中的現金部分差異并不是很大,反而是以獎金形式表現的股票收入的差異特別大。這樣,一方面體現企業為員工所有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鼓勵員工長期為企業服務,與企業共同成長。此外,政府也通過稅收遞延等優惠政策,鼓勵個人儲蓄,建立適合個人的養老方案。 ????在中國當下,情況略顯特殊。受各種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制約,社會的養老體系還沒有發達國家那么完備,依靠企業資金的養老金制度目前也正在建設當中。因此,為了實現“富足而退”的人生目標,通常要靠個人努力和儲蓄來實現。同時,相比西方人而言,東方人天性中也有儲蓄的習慣。因此,在我們的養老規劃中,儲蓄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儲蓄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僅是銀行存款,還包含多種形式的資金的日積月累。但同時,儲蓄也有個其最大的天敵,那就是隨著社會經濟的成長伴生出來的通貨膨脹。而且,養老規劃通常是幾十年的長期過程,如果不能選擇一種抵御通貨膨脹的金融工具進行資金的積累,那么多年儲蓄的成果往往會被通貨膨脹吃掉。因此,建立一個穩健、智能的儲蓄規劃,顯得尤其必要。 ????儲蓄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譬如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風險承受能力相對高一點的,可以購買一些基金或穩定、績優的大公司的股票,購買一些房產、鋪面來保值升值,或者投資實業,賺取更高額的回報。但無論怎樣,為了保證儲蓄計劃的穩健,通常建議在低、中、高各種風險資產中投入的配比為4:3:3,以保證風險和收益得到兼顧。在紛紜蕪雜的各種方法中,可以嘗試通過投資連結型保險等手段來實現長期積累的目的。 ????與傳統壽險產品相比,投資連結型保險最大的特征就是保險金額和保險單價值都是可以調整的。把投資連結保險加入養老規劃,有很多其他金融工具所無法比擬的優勢。首先,在眾多的保險產品中,投資連結險可以說是最透明的產品,客戶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公司的投資理念、投資方式、所選擇的投資賬戶的資產配置和各種收費方式。 ????此外,投資連結保險由專業機構實現財富管理。這種管理所表現出來的財富成長的穩健性和長期的一致性是其與其他金融產品不同的最大特征。比照個人,專業機構在時機的把握和投資品種的選擇上更具優勢。而比照通過選擇績優股或者相互基金來進行長期積累的方式,由于投資連結保險賬戶的長期一致性,大大減少了客戶變換金融工具的成本,從而將資金更加有效地用于積累。 ????比如,成長型賬戶資產配置的目標為股票50%~80%,債券及其他票據投資20%~50%,銀行存款及現金0~10%,相對風險收益等級較高。平衡型賬戶資產配置目標為股票30%~60%,債券及其他票據投資40%~70%,銀行存款及現金0~10%。賬戶風險收益等級不同,資產配置目標也不同。公司的客戶可以依照自己的風險偏好,將資金放入不同風險級別的賬戶進行積累,并可以根據情況在風險收益等級不同的賬戶間進行免費的資產轉移。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