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施耐德電氣,享受挑戰,享受增長”
—訪施耐德電氣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朱海 位置:
雜志
????問:公司會有新的培訓計劃嗎? ????答:我們的確有這方面的規劃,利用在線培訓的方式,對公司內部的員工、外部的用戶進行大規模的能效管理方面的培訓。目前,已經有在線的能效管理培訓課程(英文),每天有十幾萬人進行在線學習,中文即將上線,希望能為中國區的員工、外部的用戶提供培訓。作為全球能效管理專家,施耐德電氣有義務向全社會推廣能源管理的理念。 ????問:向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需要提升跨部門協同的能力。 ????答:過去,我們各個事業部門都會對用戶提出解決方案,空調、燈光、照明、安監都有。現在,施耐德電氣要讓用戶感覺到,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施耐德電氣、一班人馬、一套解決方案。現在,公司各業務部門人員都在施耐德電氣大廈辦公,員工之間交流更加方便。施耐德電氣歷來就有團隊合作的文化基因,借此轉型,我們將強化這種能力。 ????為了鼓勵員工之間的溝通,我們做了幾件事:年初的時候,通過衛星轉播,為全國不同地區的4,000多名員工召開了盛大的公司年會,這在施耐德電氣(中國)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同時,我們內部調整了業績考核、工資獎金的措施,鼓勵員工之間跨部門合作。今年,我們在內部推廣了新的理念——“We,we的影子是me”。看到we(我們)時,就會想到me(我),幫助員工轉變觀念——當每個人都融入整體,以整體的目標和利益為出發點做事情的時候,自己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問:施耐德電氣的目標是成為行業管理專家,競爭力需要有哪些提升? ????答:現有的銷售模式、銷售業績需要不斷強化。另外,對于新業務,更需要專業化。我們在全球選擇了12個專注的行業,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增加了一兩個行業,比如高速鐵路、核電。我們從不同的行業聘請專家,幫助我們向用戶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解決方案,同時能夠了解行業發展的困難在哪里,并且用行業的語言同用戶溝通。專注是施耐德電氣秉承的精神,我們希望在所關注的行業中精耕細作。 ????問:如何借助外部力量推動變革? ????答:外部力量很重要。“節能是最清潔的能源”,這個理念需要媒體的宣傳和政府的關注。例如,我們呼吁:新工程在建過程中增加環境評估,重大項目決策時進行能源評估,提高決策的科學性;中國的公司不僅要考慮一次性投資,更要關注后期維護的費用;人們可能太關注于如何省錢、少投資,但這可能會給未來的運營帶來更大的浪費。這些理念都需要媒體、政府和第三方機構的大力支持與理解。另外,我們還同高校合作,開展高校的能效大賽,喚醒全社會對節能的重視。 ????問:客戶如何看待施耐德電氣的此次轉型? ????答:反應非常好。最近,我們去了廣州、成都、西安等地,進行了一系列的推廣活動。不同于以往,這次是以“一個施耐德電氣”的全新形象,向外界展示超過60多種解決方案。很多客戶和政府官員很吃驚,“原來施耐德電氣可以提供如此全面的產品”。這證明,一個施耐德電氣有很大的潛力,市場需要施耐德的解決方案。而這種新的市場宣傳方式也是得到了認可。 ????問:您曾經講,“中國是需要特例的”,如何用好這個特例推動變革? ????答:因地制宜的做法,對于推動變革是重要的。特例(exception)可以跟創新(innovation)一起來考慮,產品、技術、解決方案、用人方案、合作方式都可以突破常規,專門為中國的特殊環境和需求創造。比如,用人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在外企工作不一定要會外語。我們收購來的一家公司,公司負責人帶領企業五年增長了十倍,雖然這個負責人不懂英文,但我們仍然大力支持他。合作方式也可以創新,外資企業經常強調控股、品牌、控制權,但是,我們不一定這么做。比如,我們要做能效管理和能效服務,一個大公司做所有的事情并不合適,可能需要創新商業模式,同多個不同的公司合作。 ????我經常會告訴同事,做事要“out of box”(突破常規)。人們容易長期固定在自己設定的box(框框)里,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夠跳出思維的局限,用創新的觀點來看待事情,解決問題。 ????問:這需要很強的溝通能力。 ????答:這是我的工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搭起橋梁和溝通,讓外國的管理者理解中國的做法,理解中國為什么這樣做。同時,讓我的員工、用戶和伙伴理解施耐德電氣的做法。20多年外資工作的經驗,讓我更了解如何通過讓外國人理解的語言、方法和邏輯來理解中國的做法。很多時候,差別在于雙方不在一個頻道中說話,中國人用中國的邏輯來思考,外國人用外國的邏輯方法來思考。我的工作就是打通之間的隔閡。 ????問:在陌生的環境推動變革,您對其他經理人的建議是什么? ????答:在法國時,我曾經問過我的老板:“我應該改變什么”,他的答案是“be yourself”(做你自己)。這句話讓我受益良多。永遠不要學別人,堅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最終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另外,在陌生環境中遇到挑戰,需要比較強的溝通能力,才能得到別人的支持。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