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忙一族的理財方案
????長期投資,配以相應調整,是這類人群應當秉承的理財方式 ????特約作者:吳然 ????理財并非簡單地買股票、買基金、買保險。即使屬于一類人群,由于個體的不同,理財也會是有差別的。當今社會中的超忙一族,沒有時間打理自己的資產,在這種情況下,理財首先要注意風險性和期限性。長期投資,配以相應調整,是這類人群應當秉承的理財方式。其次,理財要有目標。有的放矢才能控制風險,滿足未來真正的需要。下面以一位超忙一族人士為例,具體說明他們應當如何理財。 ????吳瑞,30 歲,現任某外企公關部經理,月薪 2 萬,年終還有不錯的年終獎。公司除了“五險一金”外,還額外給上了醫療保險(包括門診和急診)及 50 萬的意外險。吳瑞年輕有為,小伙子長的也帥,但就是有一點:忙。別人對他的評價是:“見過忙的,沒見過這么忙的。”至今,吳瑞也沒有時間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由于公司業務覆蓋整個中國,所以作為公司公關部經理的他需要隨時待命出差,跑各地的分公司,以及與各地媒體打交道,有時候一出差就是幾個月。因此,吳瑞現在以租房子為主,平時沒有什么愛好,晚上就是跟朋友喝喝酒,泡泡吧。這一是工作的需要,二是想通過這種方式緩解一下壓力。所以雖然吳瑞的工資不少,但沒有存下多少錢。他最近前來向我們咨詢,說自己年齡漸長,家里也一直在催,所以未來可能會結婚,工作需要換份更穩定一些的,問該怎么辦。 ????像吳瑞這樣的超忙一族并不在少數,尤其是在當今這樣一個競爭日益激烈的職場,很多人都是在拼自己的體力、腦力賺取收入。從理財的角度來看,這是最初級的一種方式。對吳瑞來說,現在還年輕,可以天天玩命。但一旦人到了“三張”、奔向“四張”的時候,就會發現體力、腦力的下降,那個時候就無法承受現有的工作壓力了。由于前期沒有做好積累,如果真的被迫換了工作,生活狀態將大大改變。 ????根據吳瑞的情況,他需要在四個方面做出調整:消費,養老,投資,以及保險規劃。 ????● 消費規劃 ????吳瑞最大的問題是過度消費。男人要有五子:房子,車子,孩子,妻子,票子。對于吳瑞來說,房子可能是最應該考慮的。房屋的首付,需要他現在就開始籌集。雖然現在有了很多的“新政”,如降低了首付比例,但多付一些首付,還是能夠節省很多利息的。另外,考慮到他隨年齡的增長將換一份穩定工作的可能性,建議他在貸款的時候選擇等額遞減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首先是相對于等額本息而言利息總額要少。另外,隨還貸時間的延續,每個月的還貸壓力不斷減小,符合吳瑞未來工資收入下降走勢的預期。房屋收入的積累,來源于他每年的年終獎。消費控制成功的話,幾年的時間,他就可以積累起不少財富了。 ????● 投資規劃 ????2005 年的時候,吳瑞聽朋友的小道消息購買了一只股票。兩年間,股票賺了 4 倍。由于工作忙,他也沒有管這只股票。風水輪流轉,2008 年,這只股票跌得很慘。前些日子,他發現不僅沒有賺到錢,還發生了虧損。根據以上情況,我們建議他不要投資股票,即使投,也不要聽取小道消息,購買一些藍籌類股票較適宜。另外,應采取定期定額的基金投資,直接去自己的工資卡所在銀行辦理此項業務。這樣做好處在于強制儲蓄,每個月固定時間,銀行就會劃撥款項購買相應的基金,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他的消費。由于吳瑞對投資不甚了解,這種“懶人”投資也非常適合他。定投既可以平攤成本,也可以積少成多。具體的基金定投計劃,還需要根據下面的養老規劃進行。 ????● 養老規劃 ????吳瑞現在很年輕,好像離退休很遠,但養老規劃越早越早,主要是因為復利的效應,時間越長,復利帶來的效力越大。舉例來說,若在 60 歲的時候想擁有 200 萬作為自己的退休金,如果 30 歲就開始積累,按照 8% 的年化收益計算,每個月僅需投資 1,341 元,但如果從 40 歲才開始積累,還是按照 8% 的年化收益計算,每個月則需投資 3,395 元,每個月相差將近 3 倍。而且從總量上看,30 歲時候投資成本僅有 482,760 元,而 40 歲時候投資成本就需要 814,800 元,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所以,吳瑞需要現在就開始為老年做準備。 ????也正是因為吳瑞現在很年輕,離退休時間比較遠,所以他可以承受的風險比較大,可以承受短期的波動。建議他每個月能夠拿出 3,000 元,作為自己專項的養老教育規劃款項,按照 8% 的年化收益計算,在他 60 歲退休的時候,預計可以擁有 450 萬,足以滿足需求。 ????● 保險規劃 ????吳瑞現在所在的公司福利很好,不僅給他上了基本的社保,還額外上了醫療和意外險。但是,這種險種并不是跟他一輩子的。一旦他離開公司,肯定無法再享受相應的福利了。而且他現在剛剛 30 歲,正是購買保險的黃金年齡。建議他現在以重疾險為主,保 30 萬終身重疾,每個月只需 1,000 元的預算,但卻既可以給自己一個保障,也能起到強制儲蓄的作用。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