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執行官大統領
????在激烈的民主黨初選期間,人們幾乎無法說出奧巴馬的觀點與勞工組織自由派主張之間的區別。但在早些時候,有跡象表明他聘請的顧問之間關系很復雜。甚至當奧巴馬在巡回演講中猛烈抨擊自由貿易協定時,古爾斯比表明了與之稍有不同的觀點,從而引起了一個丑聞,因為有消息說他曾私下向幾名加拿大官員信誓旦旦地保證,說這位總統候選人的“保護主義(論調)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策略而非政策”,消息來源是一份總結這次會見的備忘錄。初選期間, 奧巴馬與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在幾個以制造業為主的州里一爭高下時,指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個“錯誤”,但在 6 月接受《財富》雜志采訪時修改了早先的措辭,稱該協定“華而不實”。 ????同一天,他又采取了一個更加中庸的舉動,宣布將由經濟學家賈森·福爾曼(Jason Furman)領導他的經濟政策班子。這項對畢業于哈佛大學的福爾曼的任命激怒了勞工組織,因為此人曾經寫過一篇為沃爾瑪公司(Wal-Mart)辯護的學術論文,認為沃爾瑪的低價商品有利于生活困難的工人。成為奧巴馬顧問時年僅 38 歲的福爾曼開始嫻熟地管理起總統候選人手下規模越來越大的經濟專家團隊。“這些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他對《財富》記者說。這些朋友和同事中,包括前第一夫人退出競選后紛紛投靠奧巴馬的克林頓顧問班子成員——羅伯特·萊希和勞倫斯·薩默斯,以及前白宮顧問蘿拉·泰森(Laura Tyson)和吉恩·斯珀林(Gene Sperling)等。 ????7 月底,奧巴馬召開了一次針對即將襲來的金融危機的峰會,與會者還有羅伯特·魯賓、前布什政府財政部長保羅·奧尼爾(Paul O'Neill)、摩根大通銀行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谷歌公司(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 施密特(Eric Schmidt)和百事集團(PepsiCo)首席執行官英德拉·努伊(Indra Nooyi)及各大工會領袖。8 月,奧巴馬與財政部長漢克·保爾森(Hank Paulson)通電話,請他通報布什政府對市場大動蕩做出的反應。正是這些顧問的作用(而非其他因素)在市場亂作一團、令人不寒而栗之際,使奧巴馬得以樹立有能力擔任總統的形象,而麥凱恩(多半依賴自己的本能而非外部專家)卻轉了向,這種行為立刻招致對手給他奉上一個“游移不定”的稱號。 ????美國人喜歡把州長送進白宮,如卡特、里根、克林頓、布什。州長與聯邦參議員不同,他們有管理大型復雜組織的經驗;而奧巴馬管理過的組織僅僅是他自己的競選班子。無論從哪方面看,他的當選都是一個令人印象至深的成就——始終如一但充滿創意,中規中矩但靈活機動,由一條壓倒一切的規則貫穿其中:決不出爾反爾。由于他注意抑制表現自我的沖動,大選中沒有出現司空見慣的對立和噱頭。協助奧巴馬制定他大力宣傳的政策性建議的助手們說,他在做出決定之前喜歡廣泛聽取各方面專家的意見。“他確實窮追不舍地質問過他的那些顧問。”哈佛大學的利布曼說。“他要求大家當面表達不同的意見。他希望見到的是真正的專家。”奧巴馬在去年 6 月對《財富》雜志說:“我不喜歡讓意識形態壓倒事實。我喜歡看到事實,然后決定我們需要做什么。我信賴有效的意見反饋機制。成功的公司都是這么做的。”奧巴馬曾經說過,除了圣經之外,他會在白宮里經常翻看的書是多莉斯·卡恩斯·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的《政敵團隊》(Team of Rivals),該書講述了林肯總統決定請政治對手加入他的白宮班子,這樣能與政敵保持近距離接觸,聽到不同政見者的聲音。 ????然而,人們在以下一點上的意見越來越一致:奧巴馬政府入主華盛頓后應擴大開支,以振興美國經濟。克林頓政府的顧問們——主張擴大政府開支的萊希等人與堅決反對預算赤字的魯賓等人——之間的主要分歧似乎不會再出現。威廉·蓋爾斯頓(William Galston)是克林頓時期的主要中間道路派人物,他說民主黨已經開始向左傾——即建立一個更加積極的聯邦政府——因為當前的形勢已大不一樣:需要將人們從真實的經濟恐慌中解救出來;醫療保健的成本正在給消費者乃至企業造成傷害;新奧爾良市防洪壩決堤和明尼蘇達州公路橋垮塌等事故表明,國內基礎設施維護不足。“個人消費毫無節制,公共投資卻出現負數。”蓋爾斯頓說。在這方面,擴大政府開支的主張得到了著名經濟學家們一定程度的贊同。“與預算赤字相比,救市計劃的規模不算大。”國會預算辦公室第一任主任愛麗絲·里夫林(Alice Rivlin)說。“該計劃應當視作直接開支,視作聯邦借貸,(納稅人)今后將從中得到一定的回報。”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