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狂野之旅
????制造世界上第一輛超級汽車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即便沒有狂妄自大的情緒,沒有組織內的明爭暗斗,沒有幾乎把 Tesla 甩出路面的管理失誤,也是如此 ????作者:MICHAEL V. COPELAND ????對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而言,制造極品電動跑車的道路荊棘密布。其中有科學上的難題:研發出可以為 2,650 磅重的汽車提供穩定動力的鋰電池。有信念問題:無論石油價格漲到何種程度,美國人都不會放棄高油耗汽車。當然,還有風險投資群體對于投資重工業的強烈抵觸情緒。但是對艾伯哈德來說,最大的屈辱發生在今年 6 月初。就在艾伯哈德終于要擁有他的 Tesla Roadster─一輛艾伯哈德花費了五年心血制造的飾有橙色賽車條紋的灰色跑車─的前幾天,在 101 高速公路上駕駛這輛跑車的技師傳來了壞消息。 ????這輛全世界最先進的汽車與一輛卡車追尾了。
最先進的電動汽車 埃隆·穆斯克投入Tesla公司的資金高達5500萬美元,但他的微觀管理方式逐漸疏遠了他與一些雇員的關系(攝影:GREGG SEGAL) ????這輛敞蓬跑車沒有趾高氣揚地駛入艾伯哈德家的停車道,而是被拖回了 Tesla 位于舊金山的公司總部,在那里,它將在公司董事長兼投資人埃隆·穆斯克(Elon Musk)的親自監督下進行修復。 ????盡管用碳纖維制成的前引擎蓋已經被撞得稀爛,但這仍然是一輛值得關注的汽車。艾伯哈德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發明怪才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名字為這輛汽車命名。如今,特斯拉這個名字已經成為那些沉浸于實現超現實世界抱負的天才人物的代名詞。(他留下來的發明有我們今天仍在使用的交流電供電系統,以及原本設想用來幫助軍隊進行電戰的“死光”計劃。)而 Tesla 本身─其碳纖維的車體內蘊藏 400 伏的電力─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奇特,它的外形只在卡通片中見過,不過它得用你車庫里的大功率電源插座來充電。用力踩下加速踏板,連接上液冷式鋰電池和印制電路板的粗大電纜,就能立即把所有電流傳輸到一系列只有你的小拇指指甲蓋大小的硅晶體管中。它們可以轉換 850 安培的電流,這股電流可以使交流電發動機的轉速達到每分鐘 14,000 轉,于是這輛后輪驅動的敞蓬跑車隨即就會像離弦之箭一樣沖出去。這輛跑車充一次電,可以行駛 220 英里。它的加速非常快(0 至 60 英里只需 3.9 秒),因此只要你敢一直踩下鋁制的加速踏板,你就會一直保持極強的推背感。 ????Tesla 的存在,完全可以說是一個小奇跡。對于鐵桿汽車迷來說,電動汽車似乎一直被視作未來之車─而且永遠都將如此。第一輛電動汽車(EV)出現在 19 世紀。20 世紀,隨內燃機的發明,電動汽車被束之高閣,因為與任何電池驅動的車型相比,內燃發動機汽車成本更低,行駛距離也更長。上世紀 70 年代能源危機期間,電動汽車又熱鬧了一陣。90 年代初,由于一系列降低排放的管制規章的出臺,電動汽車再次得到發展。但是到了 90 年代末,加州零排放令將電動汽車移除掉了,結果沒過多久,通用汽車(GM)、豐田(Toyota)、本田(Honda)和福特(Ford)全都終止了自己的電動汽車項目。通用汽車的 EV1 項目的結局最具戲劇性,也最出名,當時這家底特律汽車生產商硬是從迷的車主手中搶走了這些汽車,并將它們碾成碎片,就像電影《是誰消滅了電動汽車?》(Who Killed the Electric Car?)里的情景一樣。 ????這個背景,使得 Tesla 的故事更為不同尋常。身為工程師、連續創業家和發明家的艾伯哈德設計出了這輛汽車 [Tesla 汽車公司(Tesla Motors)為電池冷卻、電動發動機和動力電子裝置申請的專利上都有他的名字]。艾伯哈德確信,如果他能在現有的跑車底盤上裝備多個筆記本電腦電池,那么生產這款汽車就是可行的,而且他也能夠在既喜歡飆車又有環保意識的硅谷人士以及硅谷以外的人群中找到眾多買家。但是,鑒于艾伯哈德對汽車行業幾乎一竅不通,而且汽油價格僅為每加侖 1.5 美元,所以 48 歲的他找不到哪家風險資本公司愿意給他足夠的資金來生產這款汽車。正因為如此,艾伯哈德找到了埃隆·穆斯克。37 歲的穆斯克是貝寶(PayPal)的聯合創始人之一,他被趕出了這家網上支付公司,但是當 eBay 收購貝寶時,穆斯克將股票套現,用所得資金創辦了 SpaceX 公司。這家私營火箭公司的目標是,在 2011 年之前向國際空間站輸送旅客。換而言之,宏偉的構想是穆斯克的專長。2004 年 2 月,經過兩個小時的面談,穆斯克同意向 Tesla 公司投資 630 萬美元。他將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艾伯哈德則是 CEO。 ????從某種程度來看,這對搭檔選擇的時機恰到好處。Tesla 公司生產汽車時,適逢汽油價格以及人們對全球變暖的擔心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點。所有將電動汽車計劃束之高閣的汽車生產商都重又啟動了這些項目。日產(Nissan)、三菱(Mitsubishi)、戴姆勒(Daimler)、斯巴魯(Subaru)及 Fisker Automotive 等規模相對較小的公司均全力以赴開發新車型─其中有些是全電動汽車,還有一些則超出了電動汽車的范圍─但是,這些汽車全都得到 2009 年至 2013 年才能面市。通用汽車的鮑伯·盧茨(Bob Lutz)甚至把本公司重新啟動該計劃歸功于 Tesla。“如果一家硅谷的新興公司能夠解決這個復雜的難題,”他對《新聞周刊》(Newsweek)說,“那么就沒有什么人可以跟我說它是不可行的。”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