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脹重現,應對有方
????作者:Jeffrey D. Sachs? ????這個世界的能源、糧食和水變得日益短缺。解決辦法:大規模利用技術 ????30 年前,也就是蕭條的上世紀 70 年代,出現了一種和自身名字一樣丑陋的經濟現象:滯脹。它是世界發展碰壁后發出的聲響,是停止增長與通貨膨脹相結合的連體怪胎。它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危機,令許多人認為,世界已經達到了增長和繁榮的極限。如今末日被推遲了,但時隔 30 年之后,至少是一場較為溫和的滯脹重新出現了,而且情況有可能嚴重得多。我們帶 30 年前提出的那個問題回到了未來:我們如何才能在能源、糧食和水等重要資源供應短缺的情況下實現強勁的經濟增長?這值得我們把早先發生的滯脹與當前所經歷的困境做一番比較,從而幫助我們找到出路。事實上,這一輪資源緊張造成的困難將比上一輪更難逾越,因為世界經濟的規模已經擴大了許多,緊缺的局面也更為嚴峻。 ????當前的形勢與上世紀 70 年代前半期出奇地相似。那時與現在一樣,在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前的序幕階段,世界經濟快速增長,年增長率大約是 5%。和現在一樣,美國當時也卷入了一場耗資巨大、飽受批評而且打不贏的戰爭(越戰),政府用巨額財政赤字和國外貸款來支持這場戰爭。與現在一樣,中東地區當時正經受戰亂的折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1973 年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之間爆發的中東戰爭。美元大幅貶值,由于美國推行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美元失去了強勢地位。還有一個相同點是,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攀升。石油市場供應在上世紀 70 年代初變得極其緊張,主要原因并不是阿拉伯世界在 1973 年中東戰爭后實施了石油禁運,而是全球供不應求的局面愈演愈烈。石油價格上漲了 3 倍。同樣,糧食價格在巨大的世界需求、高企的化肥價格、氣候劇變,特別是 1972 年強大的厄爾尼諾現象的推動下,也出現了大幅攀升。 ????如今,我們正在重蹈覆轍。自 2002 年起,石油價格幾乎上漲了 4 倍,這仍然是全球石油市場需求旺盛、全球供應有限造成的結果。去年,世界糧食價格翻了一番。與 1972 年一樣,氣候劇變使最近這一輪糧食價格上漲雪上加霜。澳大利亞的干旱和襲擊歐洲的熱浪削減了 2005~2006 年度的小麥產量。就連這兩個時期的政治局勢也是出奇地相似。在 1974 年和 2008 年,不受歡迎的共和黨總統被嚴峻的宏觀經濟決策攪得六神無主,他們的支持率均降至歷史最低點。整個國家變得茫然不知所措。 ????當時與現在一樣,迪克·切尼(Dick Cheney)是當權者的親信。無獨有偶,他在上世紀 70 年代得到的錯誤教訓導致了今天困擾我們的難題。1976 年,切尼是杰拉德·福特(Gerald Ford)的辦公廳主任,當時石油價格的飆升是導致福特謀求連任失敗的原因之一。切尼一心想要控制中東地區的石油流動。這種狂熱(許多人都說切尼正是因此而竭力發動伊拉克戰爭)使得美國在能源問題上變得異常脆弱,這不僅使美國陷入了災難般的軍事行動,而且還分散了它對更為連貫的能源戰略的關注。 ????解決第一次滯脹的代價非常大,其中包括全球經濟長達 15 年的緩慢增長。世界經濟在 1960 年至 1973 年間增長了近 5.1%,可是在 1973 年至 1989 年間僅增長了 3.2%。經濟增速減緩主要與世界范圍內的利潤萎縮,以及由于能源供應短缺而導致的投資、就業和增長受限有關。石油價格上漲的一個副作用就是金融動蕩加劇,因為包括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在內的世界各國央行起初都試圖通過貨幣擴張來解決供應短缺問題。結果,此舉不但沒有恢復經濟增長,反而引發了通貨膨脹。這是我們今天應該汲取的一個重要教訓,因為盡管當前大宗商品價格飛速上漲,但美聯儲似乎仍然決心降低利率。面對嚴重的資源壓力,央行能采取的措施很有限。 ????第一輪滯脹引發了關于全球范圍內主要商品尤其是能源和糧食是否充足的大辯論。1972 年,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發表了自己的宣言─《增長的極限》(Limits to Growth),這份宣言預測,全球經濟將“超出”地球自然資源的極限,并最終陷入崩潰。然而,世界經濟剛克服了嚴峻的滯脹,并且在上世紀 80 年代中期重新回到低通脹、高增長的發展軌道,否定當初的資源悲觀論的做法成了一種風氣。批評人士嘲笑“新馬爾薩斯學派”,后者根據 18 世紀末思想家托馬斯·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的警告預言,社會發展將超越地球的承載能力。難道馬爾薩斯學派就不知道稀缺性將催生出新資源的發現、稀有商品的新替代品以及新技術嗎? ????現在,這場討論報復性回歸,其中一個冷靜的檢討是對第一輪滯脹的認真反思。誠然,世界經濟克服了滯脹,但是并不輕松,也不夠有力。更重要的是,解決資源緊張的權宜之計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且在今天顯示出了明顯的壓力。確切地說,我們并不是真的缺乏資源,而是我們再次遭遇了嚴重的資源和生態限制,這種局限性可以阻止全球經濟發展。我們必須優先緩解這些限制性問題。 ????今后,傳統的石油供應將繼續趨緊。新發現的石油還不能滿足需求。世界原油產量在 1960 年至 1973 年間增加了近兩倍(從日產 2,100 萬桶增加到 5,600 萬桶),但是從那以后增幅僅為 30%,2006 年的日產量在 7,300 萬桶左右。事實上,在 1974 年之后,波斯灣的原油生產完全停止增長,最高的日產量在 2,100 萬桶左右。中東地區以外的石油發現以及產量增長的進展也很緩慢,而且出于多種原因,現在許多油田如英國的北海油田和阿拉斯加北坡油田的產量都在下降。 ????事實證明,上世紀 70 年代同時爆發的糧食短缺問題持續的時間要比能源短缺的時間短,因為從 70 年代起幾乎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綠色革命”,人們采用改良的種子品種,大量施肥,并且實行大面積灌溉。由此取得的成就令人驚嘆,但即便如此它仍有其局限性。許多糧食增產區(如印度和中國)依賴大規模開采地下水進行灌溉,因此造成地下水趨于枯竭。大量使用化肥(通常是不正確地使用)也對部分地區的環境構成了威脅,如廢棄物導致墨西哥灣等地區形成了死亡區。 ????更令事態惡化的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氣候變化正在給全球糧食生產增添莫大的風險。如今,干旱地區(如美國西南部、非洲薩赫勒地區、地中海以及澳大利亞)正面臨愈來愈頻繁、愈來愈嚴重的干旱災害,給世界糧食安全造成了嚴重危害。而其他許多全球環境問題也在威脅全球糧食供應,如冰川消融(融化的水流入江河并且用于灌溉)、氣溫升高、水土流失、脆弱的棲息地遭到破壞,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其中包括為農作物傳授花粉的鳥類和昆蟲數量的急劇下降。 ????與上世紀 70 年代相比,眼下的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是無與倫比的。1973 年,全世界因為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約為 170 億噸。如今,全世界來源于此的排放量在 300 億噸左右。1973 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是 325ppm,之后以每年百萬分之一的速度增加,如今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達到 385ppm,而且還在以每年 2.4ppm 的速度增加,情況極其危險。 ????問題的嚴重性不言自明。當前全球資源的局限性比上世紀 70 年代嚴峻得多,因為世界經濟的規模比那時大出了許多,資源更加緊張,而迅速有效的解決辦法卻更難尋覓。1974 年,世界人口總數為 40 億,世界總收入大約是 23 萬億美元(以美元現價并根據購買力做出調整之后的數據)。如今,世界人口是 67 億,經濟收入大約是 65 萬億美元。世界經濟要想保持相同的增長率(如年均 4%),就必須消耗比上世紀 70 年代多得多的自然資源(如能源、水和可耕地),這一切給世界氣候和生態系統帶來了更大的風險。 ????因此,在較長時期內,全球經濟增長所受的限制并非來自廣泛的宏觀經濟政策或市場結構,并非來自全球貿易,或是今天新興市場投資新行業的總體能力。更為緊迫的限制將來自各種資源和安全的氣候。1973 年之后,我們經歷了 15 個動蕩的年頭才克服了能源和糧食方面的限制。除非我們今天能夠采取更明智的行動,否則我們可能面對一段更痛苦、持續時間更長的調整期。 ????幸運的是,眼前有一個好辦法比 1974 年我們所采取的辦法更有效。我們必須采取連貫的國家和全球技術政策,以解決能源、糧食、水和氣候變化方面的緊迫需要。就像每年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投資 300 億美元一樣,我們應該每年向新的國家可持續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投入至少這么多的資金。正如私營生物醫藥公司與 NIH 之間存在一種共生現象一樣,能源和糧食領域也應該得到公共力量的大力支持,以推動可持續技術的進步。 ????我們現在肯定不缺少有發展前景的想法,而是缺少聯邦政府對它們的適時發展、示范和傳播提供支持。例如,太陽能具備滿足世界能源需求幾倍以上的潛力,而且在削減成本、解決(多云時的)中斷問題、夜間能儲及從陽光充足的沙漠地區到人口聚居中心的長途傳輸問題上,工程師從未如此地接近目標。節油汽車(如裝備了先進電池的可充電混合動力汽車)、綠色建筑、二氧化碳封存、纖維素乙醇、安全的核電,以及世界上其他無數種技術,都能夠調節世界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與化石燃料的日益稀缺、人為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不斷擴大的威脅之間的矛盾。至于糧食供應問題,面對已經發生變化的氣候,新的抗旱糧食品種有能力增強全球糧食安全。新的灌溉技術能夠幫助貧困農民從依賴一種一季農作物轉為依賴多種全年經濟作物。 ????不過,盡管這些替代辦法前景光明,但我們還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使之結出碩果。美國政府在伊拉克浪費了數千億美元,而每年用于能源研究的所有開支僅為 30 億美元,大約相當于五角大樓 36 個小時的開銷!然而,能夠為能源和糧食安全提供真正的解決辦法,并且為全球可持續經濟發展提供機遇的,將是那些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推廣利用的新技術。未來,在公私資金推動下的技術進步,必須成為我們國家經濟和安全寶庫中的核心部分。 ????譯者:錢志清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