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 作者:胡泳 ????真正的戰略家知道,原則、規律與實際行動之間存在一種無可協調的沖突。偉人放眼全局,卻永遠懂得“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毛澤東眼里,岳飛的這句名言“是聰明的指揮員出的產品” ????戰略的概念來自軍事,意即對戰爭總體的謀劃。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刻畫了戰略對最終戰事結局舉足輕重的作用。 ????古人云:“國之大事,惟祀與戎。”長期以來,戰爭能夠影響整個國家、民族的生存,所以,《孫子兵法》首篇就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用一個“兵”字概括了武力和戰爭的總稱,包含了戰略、作戰、戰術、戰斗。他雖未明確提出“戰略”一詞,但他書中泛稱的“謀”、“計”、“畫”、“策”、“籌”、“韜”、“略”,等等,都被后人認為是戰略概念的原型。“戰略”一詞的英文 strategy 則出自希臘語 strategos,意思是“將軍的功能”,引申為“將軍指揮軍隊的藝術”。《孫子兵法》的英譯名正是《戰爭的藝術》。 ????把戰略看作藝術,這在古今中外的軍事大家那里是共通的。《孫子兵法》中多次提到“勢”,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以水為喻,指出“兵形象水”,并一再強調“無形”的觀念,在《虛實篇》中說:“形兵之極,至于無形。”又說:“微乎微乎,至于無形。”而“無形”這兩個字,不乏高度的藝術含義。 ????像中國的兵家一樣,西方近代軍事理論奠基者克勞塞維茨也認識到,戰爭是由非常復雜的互動所組成,是一只真正的變色龍。“牢記 ”,《戰爭論》中這樣講,“敵人不是沒有生命的目標,而是獨立的生機勃勃的力量。敵人想方設法抵抗我們的意圖,并且迫使我們接受他們的意圖。這種敵我雙方間的相互作用使戰爭變得更為艱難和復雜。”軍事行動所引發的并非一種單一(single)或單純(simple)的反應,所以,戰爭的發展不是某一方面所能單獨決定,而必然是互動的結果。 ????戰爭需要拿破侖所形容的“天才火花”。克勞塞維茨說:“沒有任何其他的人類活動是如此連續地或普遍地和機會連在一起。于是透過機會因素,猜想和運氣遂在戰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他又指出,“在整個的人類活動中,戰爭是最接近紙牌賭博的(a game of cards)。”在形容戰爭方面,克氏也有一個絕妙的比喻:“戰爭不像一塊麥田。不管麥田中麥桿的個別情形怎樣,都可以用鐮刀將其割刈,其效率只是依照鐮刀的質量而有高低之別。戰爭像一片由大樹所構成的森林,所以在運用斧頭時,必須正確地依照每一棵樹的個別特性和發展來下手。” ????歷史上一些誠實的戰略家干脆承認:戰爭沒有規律可尋,戰略實質上是個行動問題。這類戰略家包括 18 世紀的著名將領之一、法國元帥薩克斯。巧得很,薩克斯元帥的大作就叫《戰爭藝術論》,他在序文中是這樣說的: ????“戰爭是一種充滿了陰影的科學,在這種陰影之下,一個人在行動時是很難有把握的。它的基礎就是慣例和偏見,這又都是無知的天然后果。 ????“所有的科學都有原理,惟有戰爭的科學獨無。那些曾經著書立說的名將們,并不能把任何原理賜予我們。那只不過是一些戰例而已,至于它們的原理,我們還是完全不知道。” ????這將戰爭過于“藝術化”了,忽略了戰爭也有科學的一面。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這樣定義戰略:“戰略問題是研究戰爭全局規律性的東西。”“凡屬帶有照顧各方面和各階段性質的,都是戰爭的全局,研究帶全局性的戰爭指導規律,是戰略學的任務。”戰爭是存在一些基本原理的,從這些原理也可引出一定數量的應用方法,雖然依照不同的環境,常常應該對其加以修改,但一般說來,在戰爭的混亂和動蕩中,它們卻可以指導軍隊的主將完成困難而復雜的任務。所以,對于戰略,正確的認識應該是:戰爭領域中有規律和原則的存在;原則不變但運用卻千變萬化;原則的應用則有賴于天才。 ????南宋名將岳飛早就說過:“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飛之前,宋的常規陣法基本適用于步兵,但遇到了契丹、女真等游牧部族的騎兵,不知變通,仍然“陣而后戰”,于是屢戰屢敗。而“岳家軍”采取步、騎配合的靈活戰法,擊敗了金軍強大的騎兵。無獨有偶,普魯士腓特烈大帝也根據戰局需要,改變了歐洲軍隊傳統的橫隊隊形,代之以斜線式隊列,實際上是“集中兵力于決定性地點”的普遍原則在那個時代的具體運用。后來的各國紛紛模仿,卻不得其思想精髓,結果把它變成了教條,因此才有拿破侖戰爭中死抱斜線橫隊戰術不放的普魯士軍隊慘敗于耶拿和奧爾施泰特會戰的教訓。 ????毛澤東曾經講過,古人所謂“運用之妙”的“妙”,就是靈活性,“是聰明的指揮員,基于客觀情況,`審時度勢'(這個勢,包括敵勢、我勢、地勢等項)而采取及時的和恰當的處置方法的一種才能”(《論持久戰》)。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