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平”和“搞掂”
????商業領域和企業活動的不獨立,既限制和束縛了企業經營者的活動范圍和自由,也不利于商業信用和職業道德的形成,因而妨礙了企業家人格的成長 ????作者: 胡泳 ????這幾年折戟沉沙的許多富豪,都走過“紅頂商人”之路。以其中最著名的兩個即周正毅和楊斌為例。通過公開的資料可以看出,兩條大鱷的財富之所以能夠成倍迅速增長,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同相關政府部門保持密切關系,正是兩大富豪的共性之一。政商兩棲的致富奧秘,究竟在哪里? ????擇其要者來看,一種手段是收買當地主要官員,甚至是主要政府部門,通過官商結合體的形式,使地方政權為我所用。所謂“官員傍大款”,就是這種情形的生動寫照。在這種類型的權錢交易中,不是權力支配金錢,而是金錢支配權力。湛江和廈門遠華走私案是這方面極為典型的例子。通過金錢收買,私營企業主可以使相當范圍的國家權力網絡為其個人利益服務。賴昌星甚至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更換級別不低的黨政干部。 ????另一種手段更具普遍性。這就是在富豪們起家和發展的最吃緊時刻,即資本積累的最重要階段,通過各種關系、使用各種手段,獲取了國有銀行的貸款。根據經濟學者黃葦町的研究,在中國千萬富翁、億萬富翁資本積累的兩個最關鍵時期─上世紀 80 年代中和 90 年代初,都是這些人獲得銀行大量輸血的時候。在他們中間有一句時髦話:“還不還得起是另外一回事,誰把銀行里的錢貸得出來,誰就有本事。”社會上甚至出現了這樣的說法:“搶不如偷,偷不如騙,騙不如貸。” ????制造虛假業務、開展各種投機、推高股價、資本外逃、大炒自己旗下公司的股票、大肆收購上市公司、高價把自己的資產賣給公司,等等,這些都離不開國有銀行借來的錢。而這些國有銀行的錢,是權力的一種象征。如果不靠近權力,誰能夠輕易獲得?如果不是錢權的相互交易,落馬的上海地產大亨周正毅能有作為嗎? ????上海樓價飆漲,原因就是政府批地時黑箱作業,官商勾結。周正毅就是憑不法手段拿到市中心黃金地塊。受巨額利潤驅動,加上信息不透明,政府和地產商合謀圈定地價,操縱樓價,政府出面幫助拆遷,吸引投機客入市炒樓。2003 至 2005 年,市區樓價年均增長二成以上,遠超市民收入增幅,數百萬中低收入市民被遷出市區,望樓興嘆,怨聲載道。 ????從中國官商合謀的商業文化角度來看,周正毅、楊斌等事件的發生并非偶然。這些富豪的發家史,跟世界上其他地方富人的發家史是不一樣的。即便是香港的李嘉誠,其發家史也是有跡可尋的。就是說,你能夠找出他的第一桶金從哪里來。但是,周正毅等人,還有其他一些人,卻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成為富人。周、楊都是一些媒體列為“富豪”之后,大家才知道他們的名字。這里面的一個關鍵就在于,他們富起來,實際上是官商勾結的結果,并不像比爾?蓋茨那樣,是靠自己的奮斗和聰明才智。 ????而周、楊們之所以陷入后來的境地,則是因為,他們在以投機的手段掘得第一桶金之后,在掘第二桶金、第三桶金以及更多的金的時候,仍然繼續沿用了投機手段─向政府部門投機、向金融機構投機等,最終惹火上身。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劉偉教授提出,民營企業存在“行為的政治化”,即民營老板為更進一步籌得資金,常常“拉大旗做虎皮”,通過種種暗箱操作,與政府高官要員之間攀上似是而非的關系,甚至通過炒作等手段成為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因為他們的內心十分清楚,政府的權力對經濟活動滲透得太深。而權力一進入經濟領域,不僅市場經濟不成為市場經濟,而且社會的財富也會通過權力以各種方式轉移到少數人手中。 ????抱這樣的想法,為數甚多的企業家把重點放在搞好與政府官員的關系上。上海人講“擺平”,廣東人講“搞掂”。商業領域和企業活動的不獨立,既限制和束縛了企業經營者的活動范圍和自由,也不利于商業信用和職業道德的形成,因而妨礙了企業家人格的成長。 ????從企業經營者來說,要想在中國社會中獲得成功,主要不是依靠本人的經商才能,而是依靠通過權力獲得資源的能力。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的商人沒有成為一個獨立而強大的階級,而是成了與國家及其官員共生的階層。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