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簡史
????在 2007 年危機發生前的一個世紀曾有過一場大恐慌。歷史告訴了我們什么?恐懼是由不確定性、可疑的價值觀、令人費解的創新以及缺少一位杰出領導而引發的。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 ????作者:Jerry Useem ????如果說有一位能帶你領略市場恐慌的可靠導游,那就要數喬治 華盛頓了。他在花崗巖底座的頂部居高臨下俯視布羅德街和華爾街的十字路口,見證了一百多年來的金融混亂。可惜銅鑄的他無法直接傳授歷史的教訓。但這些教訓最主要的一點是:恐慌之時你正需要一個像他這樣高度的偉人。 ????說得清楚一些:恐慌并不是崩盤,而是害怕(或對某件事情的極度憂慮)變成恐懼的臨界點。借用德文德拉?瓦爾瑪(Devendra Varma)的另外一種說法,叫“令人難受的認知”。結果是,正如華盛頓應該知道的那樣,只要能避免集體毀滅,就將以少數人的意志為轉移,但要看這些人是否肯承擔起 比恐慌 更加令人生畏的領袖角色。 ????有大量證據可以支持這個結論。安德魯?杰克遜(Andrew Jackson)在 1836 年裁撤國家中央銀行,這一舉動導致了 1837 年大恐慌的發生。他的政策中一項未能預見的后果是─許多監管松散的銀行讓大量紙幣充斥全國─同時產生了一系列惡果以及發明:比如在大堆十便士(或次級貨幣)上面鋪一層金幣來達到法定準備金的要求。難怪銀行選擇了印有杰克遜頭像的 20 美元紙幣作為美國自動取款機的標準貨幣。 ????1857 年,技術助紂為虐。俄亥俄人壽保險和信托公司(Ohio Life Insurance & Trust Co.)倒閉的消息,要是從前的話得幾天或幾星期后才能傳到華爾街。然而,電報卻讓其像傳染病一樣直接蔓延到證券交易所和整個經濟。不完整的消息引起了更大的恐慌─科技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激發了不確定性。 ????如果說 1873 年大恐慌給了人們一個永久教訓的話,那就是人們實際上無法在同一時刻逃離混亂。杰伊?庫克(Jay Cooke)這位鐵路金融家從國際貸款人那里空手而回,并且他的銀行 門口那時朝華爾街和布羅德街的十字路口 處于止付狀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這樣形容當時的情景:“有一陣兒,經紀人們站在那兒,完全驚呆了。”然后,他們“涌出交易所。一片混亂中,大家都手忙腳亂,磕磕絆絆,用賽馬的速度沖到各自的辦公室……恐慌的消息傳遍了市中心的每個角落,成百上千買入證券期望升值的人都沖進他們經紀人的辦公室,指示他們立即將其股票售出……一些破產的人在咒罵,一些人在哭泣。”別指望他們會有條不紊地給風險重新定價。 ????把我們帶入 1907 年大恐慌的是一個戲劇性事件─也是一次創傷,它改變了一切。它表明,我們的確需要一個在“翡翠市”(電影名─譯注)幕后操控杠桿的人。只是他用不像電影中那么矮小。 ????尼克波克信托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的總裁涉足一項銅投機計劃,因此董事們在一個私人餐廳密談,就第二天是否該開門營業進行討論。當時,他們自以為躲過了別人的耳目,但其實還是不夠謹慎。根據華爾街的傳聞,他們粗心地讓門留了一條縫,于是談話傳到了一個局外人耳朵里,隨后似乎它的 18,000 名儲戶都得知了消息。很快,他們在尼克波克信托公司位于 34 街和第五大道路口富麗堂皇的新總部門前排起了長隊。接下來幾天,尼克波克信托公司一直在努力爭取時間(其中一個小伎倆就是讓出納員點錢時把速度放得極慢)。到了星期天銀行關門的日子,大家的注意力轉向了幾個街區之外的一個私人圖書館,大批記者等在門外想要探聽 J.P. 摩根(J.P. Morgan)正在打什么主意。 ????雖然摩根已經半退休了,但他是美國最類似中央銀行家的人。那些年里,他非常敏銳地開始擔憂流動性問題─那就是,如果沒有最后貸款人政策,那么這個國家的銀行系統將會遭受另一場恐慌。其中一個不確定因素的來源正是像尼克波克這樣的信托公司,它們以商業銀行的方式運作,但又像對沖基金那樣不受規范約束。 ????那個星期天的晚上,摩根在他的圖書館里組織了一個由 6 位銀行家組成的應急團隊,包括摩根旗下的銀行家信托基金(Bankers Trust)的年輕秘書本杰明 斯特朗(Benjamin Strong)。瓊 施特勞斯(Jean Strouse)在傳記《摩根》(Morgan)中敘述道,斯特朗被指派審查處于困境的信托公司賬薄,看哪些尚值得挽救。他們確定尼克波克信托公司不值得救援后,后者便關門大吉了。于是儲戶們將目標轉向了繼尼克波克之后最羸弱的美洲信托公司(Trust Co. of America, TCA)。它那華麗的大樓─年初剛剛竣工─正對摩根辦公室的大門。 ????在 TCA 的辦公室里,本 斯特朗狂熱地查閱公司的賬薄。凌晨一點過后沒多久,他踱了 30 步來到一處角落,向摩根做了匯報,后者無言地擺手示意他跳過細節,只強調一個問題,“他們是否有償付能力?”斯特朗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于是他轉身對圍在他身邊的黨羽們說:“那么就從這里解決問題吧。”TCA 的職員背幾袋證券和擔保品步履沉重地來到摩根的辦公室,300 萬美元現金被送往 TCA 的辦公室。拯救終于來了。 ????它在華盛頓造成的后果并不僅僅是余震那么簡單。“我們必須采取措施。”參議員尼爾森 奧德里奇(Nelson W. Aldrich)公開表示。“我們不會每次都有摩根和我們一起應對銀行危機。”確實,下一場恐慌將在 1914 年到來,摩根在此前一年去世。但那時美國已經有了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而且它頗有遠見地在戰爭爆發時便關閉了證券交易所。 ????著名的“大崩盤”發生的前幾天,被叫做 1929 年大恐慌。持續數周的價格波動升級為“黑色星期四”的股價直線下跌。私人銀行家們再次從某個角落組織了一場救援行動,他們高調買入藍籌股,但其作用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隨之而來的是更具災難性的“黑色星期二”,并且因科技的缺陷而雪上加霜(類似情況在 1987 年再次發生,程序化的停止命令引發了自動的證券暴跌。)由于股票報價機每分鐘只能顯示 268 個字符,因此它比實際交易速度慢了幾個小時。由舊報價產生的信息真空便從另一個角度導致了不確定情緒大幅升溫。[格勞喬 馬克斯(Groucho Marx)意志消沉,以至于一位臨時演員不得不代替他出演百老匯的《動物也瘋狂》(Animal Crackers)的幾場演出。] 由于聯邦儲備銀行沒有做出有力回應─其首腦人物本杰明 斯特朗在前一年去世─股市陷入一片混亂,很快就演變為大蕭條。 ????今天,華爾街和布羅德街的許多地方還跟一百年前一樣。華盛頓還擺他那個姿勢,出自同一位雕刻家 J.Q.A. 沃德(J.Q.A. Ward)之手的巨型作品“正直”仍從證券交易所頂部的高處守護人類的成就。但摩根大廈(House of Morgan)的所在地已經成了菲力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著名設計大師─譯注)設計的城市中心生活區。面對美洲信托的地方則被蒂芙尼(Tiffany)超大的藍色招牌所取代,宣告這家珠寶商即將登陸華爾街的心臟。起重機正忙將大通銀行(Chase)的總部大廈變為分戶出售的公寓樓。這一區域迅速轉變為高尚社區,恰恰反映了房地產和證券業的互相融合。但它同時也突顯了作為危機前提條件的不穩定因素:收入不平衡的隱憂、用管制寬松的信貸購買資產、使用創新金融工具逐漸成為主流等,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缺乏小說家亨利 詹姆斯(Henry James)所說的“對災難的想象力”。 ????如果說歷史留給我們一個教訓的話,那就是我們沒有吸取教訓,至少是吸取得不夠。至于未來會帶給我們什么?那就是:我們不要投機。股市有自己的方式懲罰那些投機者。 ????作者:陳曄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