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答疑
????編者按: 針對讀者提出的涉及管理方面的問題,本刊編輯部邀請專家予以解答。讀者也可以在本刊的網站(2meike.com)上獲取本欄目的內容。如有建議或有意參與,請通過 [email protected] 與欄目編輯聯系。本期回答問題的專家,是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董事長兼 CEO 劉持金。 ????問: 我們是一家國有石油化工生產型企業,在香港及紐約上市已經多年。公司人力資源部四年前開始每年招聘 25 個 MBA 畢業生,幾年來已經累積了一批 MBA 背景的年輕經理人。但他們的實際表現比預期的要差很多。請問專家,這是為什么? ????答: 你的問題可能不好一概而論。在某些行業,MBA 畢業生成為骨干力量而且表現出色,比如傳統的管理咨詢、投資銀行等行業。在其他行業里,MBA 畢業生的表現可能就有差異了。原因主要是企業使用 MBA 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很難用一個尺度衡量。MBA 不是萬能的,在使用上必須考慮崗位匹配以及企業的真實需求是什么。全球著名的能源公司殼牌集團(Shell)每年都招聘 MBA 畢業生,但主要是把他們放入一個特別的職業發展項目,叫“領導力加速開發計劃”。該項目要求所有新來的 MBA 必須經歷兩年(有的三年)生產一線崗位的鍛煉,逐步參與項目小組的管理實踐活動,最后根據項目管理技能的評估結果,把他們分類分配到不同的初級管理崗位上。 ????有的企業錯誤地認為 MBA 就是培養企業管理人才。其實,MBA 教育主要是提供與企業管理相關的一些理論上的指導,不是一項實戰技能的訓練。管理的技能是在日后的工作實踐中培養的,就像一個學游泳的人,他可以熟背游泳的技術要求,但不下水練習還是不會游泳。MBA 教育在實踐技能訓練方面的缺乏,近幾年在國際上也引起了爭議。大家對 MBA 畢業生的期望不同,使用方法不同,提供的實踐機會不同,導致他們發揮專業優勢和日后對企業的貢獻也不同。我認為,一個成功的職業經理人,除了技術、產品方面的知識,最基本的能力還應當包含“帶兵打仗”的本事。所謂“打仗”,是指談合同、發展業務、開拓市場,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活動能力;“帶兵”是指一個經理人除了能做好業務,還要能帶好團隊,管理好下屬。下屬能信服他、尊重他、跟他干,并且能干得有聲有色,成長為優秀的商務人員??v觀世界范圍的 MBA 教育體系,這兩方面的內容幾乎沒有多少。美國商業暢銷書作家塞斯?格?。⊿eth Godin)在他去年的《小就是新大》(Small Is the New Big)一書中對全球 MBA 培養機制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認為,MBA 人才培養在以下五個方面存在缺陷,用人單位需要關注。 ????1. 選人和用人能力。雖然 MBA 課程體系里有領導力和人力資源管理類的課程設置,但講的大多是人力資源規劃、薪酬福利體系、組織架構、用工制度等非常行政性的議題。而一個出色的經理人首先要會看人、會搭建班子,因為業績是靠人做出來的;隨職務的升高,識別人、會用人的能力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你的下屬的匯報線越是拉長,與你的間距也就越大。杰克?韋爾奇承認,到退休時,他的成功招聘率才達到 80%,做部門經理時只有 50%。 ????2. 適應變革的能力。市場競爭加劇,信息技術更新,要求企業或更改戰略,或轉變運營模式,多數優秀的企業每年都有一些新舉措。MBA 畢業生學了很多分析工具和管理思想,但與哲學觀、歷史觀、心理學等十分柔性的東西接觸不多。與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差不多的是,他們本來就面臨適應社會這個大染缸的挑戰,再要求他們適應企業的變革(西方人要求年輕 MBA 們不是適應變革,而是擁抱變革?。媸请y上加難!遺憾的是,MBA 課程體系中沒有或極少涉及到應對變革的技巧。我想,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在這方面多少做得好些,但從全球看來,沒有幾家商學院開設這樣的課。不過,如果你仔細觀察,在你企業里進步快、晉升快的經理人,多是那些很快適應新情況和新要求、能輕裝上陣的“想得開”的年輕人。 ????3. 業務開發能力。所謂業務開發能力,在外企叫做 BD(Business Development),這方面的工作是所有企業的“掌上明珠”職位,是對企業直接貢獻最顯眼的地方。因為 BD 人員就是為企業談合同、找關系、建關系、拿合同,是企業的“超級銷售員”。換句話說,業務開發工作從長期看是延續企業的生命,從短期看是為企業能今天發得出工資做出貢獻。在英文里,具有這類能力的人被尊敬地稱為“Deal Maker”或“Deal Closer”。這是一項綜合能力,包含了表達能力、社交能力、產品知識、創造力、吃苦耐勞精神、獲得他人信任的能力等,的確不是一般人所及。但令人沮喪的是,MBA 課程體系中根本沒有此類課程,我想可能是因為這對教授的要求太高、學術價值又太低吧。 ????4. 統籌能力。這項能力包含了兩項內容,一是英文中的 Multi-tasking(同時進行多種活動或任務的能力),二是 Prioritizing(對多項工作優先排序、分清輕重緩急的能力)。年輕的 MBA 實戰經驗少,卻又學不到統籌安排的方法。對國內的 MBA 教育來說,這方面的問題比西方更嚴重。由于西方文化的原因,那里青年學生的校外工作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在中學階段就開始培養了。我常常說,美國的一個大學畢業生,按社會實踐能力標準,實際上讀了兩個大學(如果把高中階段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能力也算進去的話)。我曾經專門為國內一所大學的 MBA 學生設計了一門叫“職業生活導航”的課程,試圖把時間管理、會議管理、自我管理、計劃能力、活動組織技能等很雜的“基本功”整合到一起,學生反響強烈、大受歡迎。 ????5. 銷售能力。銷售能力與前面提到的業務開發能力相似,也是所有企業最重視的方面之一。說來令人不可思議: 全球范圍的 MBA 課程體系里竟沒有“銷售”這門課!MBA 課程中有 Marketing(市場營銷)這門課,但它與銷售技能相去甚遠,講的多是銷售前的一些準備工作,如廣告、定價、渠道、促銷等。銷售,即把產品賣出去的過程,包括了客戶需求分析、客戶購買決策影響、建議書制作、投標書制作、銷售團隊組建和管理、銷售計劃和激勵計劃等。在美國,MBA 學員每年花 5 萬多美元的學費,結果只能做出漂亮的廣告,卻創造不了效益。針對此不足,有些企業聰明地采取措施,如招進 MBA 后先“下放”到銷售一線基層,這樣通過基礎理論與實戰經驗結合,MBA 能夠較快成長,也能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問: 我在公司負責研發工作,經常進行新產品上市的可行性研究。最近常聽說一些國外公司為增加新產品上市的成功率,開始采用一種新工具──“預測市場”。請問專家,什么是“預測市場”?該怎樣運用? ????答: 各公司都有產品研發、市場調研等過程,并且往往由公司高管、研發部門等少數專家拍板定案。但傳統的預測由于參加人員有限,無法考慮到所有的因素,預測結果不準確,并且只能進行有限的預測。大部分傳統方法也沒有適當的獎勵措施,不能激發成員收集信息、準確預測的熱情。 ????所謂“預測市場”(prediction markets),是以經濟有效的方式在機構內部針對復雜事件,廣泛收集信息和觀點、集思廣益、根據相應規則和利益關系制定決策的新工具。具體做法是,讓盡量多的相關人員參與對研發過程、收入、市場份額、產品趨勢以及其他宏觀情況進行的預測等。市場預測不是專家的特權,而是所有相關人員根據充分披露的信息,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基礎上,做出明智選擇,產生有利于整個公司的結果。譬如汽車行業里,在對新車型的市場需求進行預測時,不僅車間主任、研發部長應該參與,車間工人甚至人力資源部門也應該參與,發揮集體優勢,各顯神通。預測準確的,一定要有適當的獎勵,使預測市場工具的運用過程得以良性循環。 ????預測市場運行機制,同股票市場一樣。只是預測市場經營的不是公司股份,而是所謂的“信息指標”。該指標的價值與未來的結果相關,如經濟指標、公司文化價值,等等。預測市場并非對所有人的意見加權平均,所以需要采取相應措施來避免大家意見盲目趨同。例如,用不記名投票、德爾菲方法等匿名手段來達成一致意見。企業博客也可以提供一個非常良好的糾錯機制,讓博客彼此之間、博客與傳統媒體之間相互作用,減少信息錯誤,提供更為優質的內容。要想真正讓眾人或者精英小組發揮效益,還可借用其“付出文化”。所謂“付出文化”,就是一個人在社區的地位不在于他控制的范圍,而在于他付出的多少。為此,社區的參與者會通過時間、精力和創意的付出,來爭取社區的口碑。 ????看到預測市場的威力,很多企業也開始運用預測手段,指引產品開發和營銷。Google 的“Google 市場”就有各種預測,如“30 天內所有 Gmail 用戶數量”、“中國項目何時開業”,等等。預測市場,需要充分調整內部員工積極性,贏家可以獲得一些象征性獎勵。它并沒有多少商業性,但在指引公司業務上卻有良好效果。同樣的方法,現在也用在很多其他場合,如好萊塢有奧斯卡獎的預測市場。 ????預測市場畢竟是一種新工具,其運用還處于探索階段,在以下三個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是應該形成更為廣泛的信息披露,減少背景不透明的情形,避免因為信息片面而作出極端或不全面的預測。二是重視“持不同意見者”的作用,不要因為 “集思廣益”,大家就盲目地達成一致,這樣的結果是少數人的意見、取舍、偏好如同紅外線一般,層層透射下去。這種情況在美國已經出現,比如保守派博客的鏈接和回訪,一般只指向同類博客。最重要的一點是,在謀劃中,或者在組織的文化當中,要提供足夠的獎賞或鼓勵,促使盡可能多的人披露自己所知道的信息,作出準確、高效的預測。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