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需重視風險管理”-訪埃森哲公司大中華區主席李綱
????埃森哲公司是第一家認識到 IT 技術商業價值的咨詢公司。正是預見到商界將把技術看成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使它成為第一家進入《財富》世界 500 強的咨詢公司,其 2005 年 8 月 31 日結束的財務年度凈收入為 155.5 億美元。埃森哲的業務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管理咨詢、信息技術和業務外包,其中管理咨詢和信息技術業務的比例占 60%,業務外包為 40%。公司自 1993 年進入中國市場,發展迅速,員工達 2,000 余人,是規模最大的外資咨詢公司之一。日前,就 WTO 對金融、零售和汽車等熱點行業的影響、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等主題,埃森哲公司大中華區主席李綱先生接受了財富(中文版)編輯周展宏的專訪。 ????財富(中文版)問: 中國加入 WTO 已經三年多了,就你們接觸的企業而言,您認為 WTO 對在中國運營的企業有些什么影響? ????李綱答: WTO 是一個與中國密切相關的里程碑,它實際上是經濟全球化的一部分。在中國還沒有加入 WTO,或在中國剛加入 WTO 的時候,大家對經濟全球化,正面的東西看得比較多,期望值比較高。實際上,經過目前這個階段后,大家開始比較理智地思考,到底全球化的好處在哪里?大家也開始看到它對中國企業及中國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事實上,全球化也伴隨很多對它的抵制,比如中國和歐盟、中國和美國的貿易糾紛。對中國企業來講,加入 WTO 后,到外國去拓展的機會多了。另一方面,外國企業到中國來的機會也多了,對中國企業的沖擊也加大了。因此,影響永遠是雙向的。如果不講具體行業的話,我們可以說 WTO 把市場開放了,好的壞的都帶來了。 ????談到對具體行業的沖擊,我們逐漸看到了零售、金融和電信最終開放日期的到來。以銀行為例,今天很多外國銀行都來了,但它們所采取的策略可能與中國當初預期的不一樣。我相信外國銀行到中國來不會大規模開設分行,因為它們永遠也比不上中國現在已經站穩腳跟的商業銀行。它們所采取的策略更多的是參股中國的銀行,它們并不需要擁有最終的物理設施,而是希望如果中國的銀行能在這個開放的環境中取勝,它們也能分一杯羹。比如,上個月德意志銀行買了華夏銀行的股份,美國銀行以 30 億美元收購中國建設銀行約 9% 的股份。實際上,這與大家所預想的進入方法大不一樣。以前以為,開放之后,滿大街就都是外國銀行。 ????但是,零售業可能是另外一種景象。沃爾瑪、家樂福進來的方式,有一段時間是合資,但你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外國的品牌、外國的門店、外國的大賣場對中國的零售行業確實有很大的沖擊。因此,WTO 對每個行業帶來的影響是不一樣的,而且參與的企業競爭策略也不一樣。中國加入 WTO,從宏觀來看肯定帶來了很多新的機會,不管是對中國企業還是對外國企業都是如此,同時也迫使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以不同的方式競爭。比如,我們現在看到,外資銀行更多的是爭奪高端客戶,像招商銀行、民生銀行這些中國新興的中小型銀行也會爭奪高端客戶,因為它們分行的布點肯定比不上大的銀行。到現在,銀行的競爭策略已逐漸明朗化。 ????問: 我們與銀行也有接觸。據我們了解,外國銀行之所以用持股的方式進入中國,可能更多的是受到 WTO 條款的限制,因為到 2007 年以后中國才允許它們做人民幣業務。而它們原來所做的企業外幣業務似乎虧損了很長時間; 至于個人業務,如您所言,它們做高端,雖然只做外幣業務,但這三年發展很快,特別是到今年,據說都能夠賺錢。我想知道,外資銀行現階段只是持股中國銀行,等到 2007 年中國放開人民幣業務之后,它們是不是也可能大面積地開分行? ????答: 對。實際上每個銀行都有自己的策略,至于是大面積地自己來做,還是用合作品牌的方法來做,我都不會感到驚奇。今天某個外國銀行持股中資銀行之后,就說我與你合作品牌,針對高端客戶,中資銀行用外資的品牌來做,可能更會吸引人。實際上,銀行的布點投資是很大的,我認為在短期內外國銀行自己來布點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但是,它們會用合作品牌的方法,借你這個殼,在你的殼里面做一塊。它們沒有必要去做存款只有一千塊錢的業務,實際上就是你要它們做這種業務,它們都不一定愿意,它們要做高端的。對中國的銀行而言,怎樣才能夠吸引更多高端的客戶,是一個挑戰,外國的品牌可能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吸引力。雖然我相信合作品牌也并不是唯一的合作模式,但這種模式很可能會持繼下去。 ????問: 合作品牌的模式現在已經有了,像花旗銀行與浦東發展銀行就合作成立了信用卡中心,發聯合型信用卡,采用的就你說的合作品牌模式。但是,花旗也在投資來建自己的分行。據我了解,大家對 2007 年以后金融業還是有些擔心,因為現階段中國銀行的服務能力、產品創新能力確實跟國外有很大的差距。中國的銀行如果希望做高端客戶,是不是必須采取合作品牌的方法,否則就比較困難? ????答: 不一定,我感到中國一些新興的銀行的產品和服務進步非常的快,像招商銀行的服務所使用的信息技術,可能比我所用的國外銀行還要好。因此,并不是說中國本土銀行沒有這種競爭能力,而是因為中國一些大銀行轉型難度較高,惰性比較大,它進行變革時沒有小銀行那么靈活。但是,我感到這些大銀行可能會借助合作品牌或者國外銀行的經驗,雖然要大船去掉這個頭很難,但它們可以用小船。 ????問: 剛才你所講到的金融、零售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同時大家對汽車、保險這兩個行業也比較關注。我們看到,有人預測今年中國汽車的總產值將占到 GDP 的 10%,雖然發展很快,但中國汽車在價格上下降得很厲害。您對這個行業有什么看法? ????答: 這個問題,就讓我們回到了中國到底有多少是市場經濟、有多少是計劃經濟。汽車是非常典型的例子。當初,政府說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就靠三大集團─一汽、東風和上汽,其他地方都不要發展汽車。政府推出該戰略時,中國大概有兩 250 家汽車企業。政府的目標是把它們歸到以三家為主,所以中國幾個大的合資企業都與這三家公司有關。但是,實際上過去這幾年中國汽車業并沒有統一到這三家公司。比如廣州汽車集團,廣州市一直在說要把汽車行業作為支柱行業,但早年合資企業做得一塌糊涂,中央也叫廣州不要去做汽車,但現在你看,廣州還是在做,而且與本田、豐田、日產的合資企業都做得非常紅火。這說明中國現在市場經濟力量的作用很大,目前中國的汽車廠的局面是遍地開花。從另一個方面看,汽車行業發展起來了,價格肯定滑坡。價格下來了,這個市場就開始整合。與此同時,石油緊缺,價格大幅上漲,因此在整合的過程中,會發現那些生產相對節能型車的企業生存機會比生產大排氣量汽車的企業大得多。最后,我個人認為,國內品牌短期內很難在國際上找到立足之地。中國會出口汽車,但是有限的,出口主要還是以外國品牌為主,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汽車企業還沒有一家能夠在國外建立有效的銷售體系和平臺。 ????問: 從長遠來看,中國能不能形成一個民族的汽車品牌? ????答: 這是一個很好的愿望,但中國的汽車業起步比較晚,在研發上的投入也比較小,趕上歐、美、日的汽車制造商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有一個可能就是我們講的“跨越式”: 如果中國在能源節約型的汽車,或者是在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汽車上取得突破,如氫能源汽車,中國就有可能趕上。就像很多行業一樣,中國沒有相當大的傳統業務,如果在新型能源汽車上有所突破,并不會失去原有的一塊市場,而是可能去搶占別人的市場份額。 ????問: 但新能源汽車的研究需要很高的投入。 ????答: 對。但這是一個戰略性的問題,投很多資源讓落后的技術追趕上去,還不如將同樣多的錢或更多一點錢花在新技術上,這樣就完全可能是在不同的平臺上競爭。但是,你很難要求政府或者企業現在就做這個決定。 ????問: 您對中國的保險業有什么看法呢? ????答: 中國的保險業歷史很長,但從 1949 年以后,中國的保險業停留在非常非常基本的層面,造成了現在中國保險產品的數量、復雜程度和成熟程度都比國外差很多。而保險恰恰是要基于很多歷史數據,包括人口和地理數據,因為只有具備非常大的歷史數據和歷史經驗才能做精算。中國給了外國保險公司一個很好的機會,它們可以利用其在這方面的優勢,提供新穎的產品。就保險行業而言,中國的保險公司確實與外資公司有很大的距離。而且保險業與銀行不同,不是誰布的點多誰就有優勢,其銷售渠道門檻還比較低。將來外資的保險產品客戶化程度可以很高,而且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用信息技術武裝其銷售人員。 ????問: 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現在正處于關鍵時期,您對國企改革有何見解和建議? ????答: 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改革不能說已經完全摸索出門道來了,但已經摸索出了一個模式。我們可以將這個摸索的過程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在資本運作和資本結構上; 第二步是在管理上的改進; 第三步就是完全以市場經濟的原則去運作。從石油、銀行、電信、運輸一些關鍵性的行業,中國都已經走過了第一步。國企改革面臨的問題跟五年前有很大的不同。五年前,大家還很擔心改革會不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寧,會不會大亂,現在這么多大型企業走過了第一步,知道正在走的第二步、第三步也不會出大亂。 ????那么,現在國企在管理上還有什么可做呢?其實,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 首先要做的是風險的管理。原來,中國這些大型國有企業基本上都被國家卡得死死的,現在放開了,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比較缺乏。今天,國企的風險管理是一個比較嚴峻的課題,特別是金融企業。其次,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從市場競爭的氛圍、資源的配備(如它設備、技術、工藝等)看可能不比國外差多少,但我們發現,這些企業中中層管理人員非常缺乏,或者說是大量缺乏。實際上,高層領導有很好的想法、理念和戰略,但在貫徹執行過程中大打折扣。因此,這些大型國有企業要建立一個機制,留住人才,或者培養人才。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