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失敗了嗎?─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商業智慧?
????作者: 姜汝祥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了 2004 年中國連鎖經營百強企業榜,沃爾瑪(中國)以 76.3 億的銷售額名列 20 位,這不僅比國美等中國連鎖企業低,而且還不及家樂福 162 億的一半。 ????1990 年,沃爾瑪當時的 CEO 格拉斯訪華時,曾經滿懷信心地宣稱: 沃爾瑪要在中國創造銷售 1,000 億美元的奇跡!但十多年過去了,沃爾瑪的業績不僅離這個目標似乎遙不可及,甚至遠遠被競爭對手拉下,以至于有媒體用了這樣的標題: 沃爾瑪折戟中國! ????為什么強大的沃爾瑪會在中國落敗?或者說家樂福為什么在中國大獲成功?有媒體總結道: “與家樂福相比,沃爾瑪更缺乏中國式的商業智慧。”那么,什么是中國式的商業智慧?在我們看到的報道中,有個例子是: 沃爾瑪一向強調誠實。比如,在與政府交往中送禮,就會被視為不誠實。為此,中國沃爾瑪在政府關系上一直“被動”。另一個例子是,沃爾瑪在天津開了一家配送中心,這個中心需要沃爾瑪在華北至少開十家店才能發揮作用,可到現在,沃爾瑪才在北京開了一家店。雖然有各種原因,但外資公司在中國開店是需要批準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相比起來,我們從媒體公布的資料中看到,家樂福利用“打擦邊球”的方式,快速擴張。盡管政府部門曾經三次發文,稱家樂福在中國開的一些店屬于違法行為,但結果是家樂福在中國開店總數達到了 53 家,而沃爾瑪只有 39 家。我們也許還記得上海炒貨協會與家樂福的糾紛。那是供應商不滿意家樂福收“進場費”而采取的一次集體行動,上海炒貨協會旗下12 家會員單位因此而與家樂福“暫停供貨、暫停簽約”。 ????由于缺乏足夠的事實與數據,我們無法對沃爾瑪在中國為什么虧損做出足夠分析,對家樂福的評價也可能陷入片面。但如果把沃爾瑪的虧損歸于缺乏“中國式的經營智慧”,如果把家樂福的成功當成擁有這種智慧的成功,那么我們就不得不反思一個基本的問題: 究竟什么是中國式的經營智慧?我們又需要什么樣的中國經營智慧? ????如果利用“政府關系”賺錢,如果利用自己的市場優勢地位打壓供應商,通過收“進場費”壓低商品價格以討好消費者,如果把誠信視為可以隨環境改變的工具,把客戶價值當成賺錢的幌子,而所有這些就是所謂的“中國式經營智慧”的話,那么,這樣的智慧能夠支撐我們成功多久? ????當然,我們深知,任何經濟行為都是具體市場環境中的產物。在中國經濟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化過程中,有一些與政府打交道的“智慧”,在經濟高速增長時,采取一些捕捉機會、謀取特殊資源的“權謀”,我們是理解的。所以,我們不會以今天的標準來過分苛求他們過去的成功,來否定他們過去的成績。但是,作為一種歷史的成功或成績是一回事,把這種成功或成績神化為“中國式經營智慧”并進而以此來說明中國沃爾瑪的失敗,則是另一回事。 ????如果是僅僅以成敗論英雄,而不去看這種成功或失敗是不是真正符合時代趨勢,那是一種什么邏輯? ????沒錯,成功自有道理。但問題是什么“道”?什么“理”?在我看來,“道”是道路,是選擇,每家公司都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 “理”卻是規律,是走路要遵循的方向,是只能發現而不能創造的市場規律。如果一個企業的業績不是建立在尊重客戶價值、公平競爭這樣一些基本的市場規律基礎上,那么,無論它賺了多少錢,無論它規模有多大,它的成功都不可能持續! ????曾經在 500 強中排名 16 位的安然公司曾經輝煌過,但現在又如何?同樣,為什么我們對國內一些大名鼎鼎的企業總是抱有某種擔心─今天的風光無限,會不會轉眼就成為昨日黃花? ????在中國經濟環境正在完全市場化的時候,我覺得一個不怎么被大家注意的歷史性轉變正在到來。在過去,我們總在埋怨政府過分干預企業,企業的經營缺乏足夠的法制保護。而最近一兩年,我們看到的是不少在香港上市、在內地上市的民營企業相繼崩盤,這是不是在說明,正是中國政府在民主化、法制化方面的努力取得巨大進展之后,那些基礎不穩的民營企業反而不適應了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我們對過去成功模式下的“經營智慧”,不僅不能加以謳歌,反而要給予足夠的警惕。當歷史轉折到來的時候,成功或失敗的決定因素,就不僅僅是業務選擇或勇氣,而更多的是我們對待企業做大做強的基本態度: 是像沃爾瑪那樣,致力于通過卓越服務來獲得客戶忠誠,還是通過炒作來獲得消費者眼球?是像沃爾瑪那樣通過直接采購與信息系統的整合來獲得低成本,還是通過各種“進場費”、“節日促銷費”來獲取額外利潤? ????在愈來愈多的跨國公司進入中國、愈來愈多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時候,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中國智慧?我覺得,還是要相信電影《阿甘正傳》中的成功邏輯: 這個世界的成功者之所能笑到最后,是因為認真,而不是因為聰明!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