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的興起與現代大型組織的出現
????作者: 胡泳 ????鐵路公司是美國最早出現的現代工商企業,它們首先雇用大批專職經理,首先建立起各司其能的內部組織機構,首創財務和統計報表制度以監督、評估經理人的工作。這種發展有著技術和組織上的雙重原因。鐵路修筑、鐵軌、火車機車等技術上的長足進步,使得鐵路在 19 世紀 40 年代迅速成為深受大眾喜愛的陸上交通運輸方法;但安全、準時而可靠的客、貨運以及機車、車皮、鐵軌、路基、車站和其他設備的長期保養與修理,則有賴于相當規模的組織管理。“這意味著需要雇用一群經理來監督在極廣闊的地理范圍內的各種職能活動;以及任命中、上層管理執行人員來監督、評估和協調負責日常經營活動的經理的工作。……經營這些企業的人乃成為美國首批現代企業的管理者。”(錢德勒《看得見的手》) ????錢德勒是從效率的角度分析鐵路公司模式如何構成了現代企業管理的開端的。他認為,到鐵路公司出現為止,歷史上還從來沒有別的企業或非商業性機構曾要求對這么多不同單位進行經常性的協調與控制。企業中最初的管理層級制因之誕生,不同的管理層次的職權在組織手冊和組織圖中均得到詳細的說明,而不斷流通的內部信息則破天荒地成為管理工具。此外,鐵路公司的一大特點是它必須處理眾多不同貨物種類的載運和財務賬目的記錄,這迫使鐵路經理們成為現代會計的先驅。例如,由于編制資產負債表,鐵路公司最早對固定資本核算一直密切關注。 ????如果你相信錢德勒的論證,你會感覺鐵路公司成為有史以來的最大企業、因而引發了工業界的重大組織改革,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換句話說,鐵路公司在職能部門、會計和評估監督方面都走在前列,是因為它們不得不如此。當時鐵路公司都是私營的,不斷致力于擴大自身的規模,到 1906 年,全美三分之二的鐵路為七大財團所控制。投資銀行家和金融家對鐵路擁有巨大的影響,以至于錢德勒說,“鐵路系統成了、而且一直是能夠最恰當地作為說明美國金融資本主義的范例的私人工商企業”。 ????對美國私人鐵路企業的興起,新制度主義者還有另外的解釋。弗蘭克?多賓(Frank Dobbin)在對美國和法國的鐵路發展進行比較分析后認為,根據各自鐵路建設的經驗,這兩個國家形成了對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的角色的不同看法。美國人把鐵路的成功歸功于私人投資和實干,并由此得出結論:國家在工業發展中應發揮裁判員作用,放手讓私人企業去追求雄偉的工業目標。相反,法國人在鐵路建設上強調國家投入,認為類似的重大工業項目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國家的作用是協調安排私營部門的活動,以實現國家目標。制度主義理論認為,制度創造理念,但同時也被理念所塑造。從這一理論出發,多賓論證了迥異的工業模板如何從美國和法國的具體鐵路實踐中產生。它們主要是基于美法兩國不同的政治制度。首先,政治權力的分散與集中造成的影響是兩樣的。在美國,權力向州和城市的分散化,導致了大多數鐵路資金來自于地方。在法國,由于權力的集中化,關于鐵路建設的決定是在巴黎作出的。其次,美國行政、立法與司法的三權分立使美國人往往把國家看成解決沖突的舞臺,因而國家的角色被視為是充滿矛盾的和非決定性的。法國國家權力的同一性則要大得多,法國人相信國家在工業化當中扮演著決定性的單一角色。 ????這兩種不同的理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美國聯邦政府投資支持新產業時,無論是半導體還是航空,其努力都被描繪成一種刺激市場的手段,在公共話語中的詮釋是:聯邦資金的巨額投入是為了給私有市場打氣。而當法國政府做同樣的事情時,其努力往往被冠以“工業統制主義”的稱呼,例如在電信業和汽車業當中都是如此。即使注入的資金不大,在公共話語中也被詮釋為政府在產業中起主導作用。 ????組織學者查爾斯?佩羅(Charles Perrow)對錢德勒和多賓的看法都不以為然,在《組織美國:財富、權力與公司資本主義》一書中,他把美國大型鐵路組織的出現歸結為這些組織爭取私有產權的運動及其“腐蝕性”能力。基于運輸和技術上的原因,鐵路必須被全程控制,但這種控制既可以是私營的,也可以是公營的。美國與法國不同的是,鐵路的產權被私有化了,從 1830 年到 1880 年幾乎處于監管真空狀態,隨后成為帶有輕微監管的寡頭壟斷。鐵路公司腐敗成風,極盡賄賂、非法交易、違背監管條例之能事,而這一切都是微弱的政府制度所造成的。鐵路公司開了公司資本主義的先河,它依靠腐敗手段使自身擺脫了法律的限制,得以積聚巨額財富,而不是把這些財富回報給政府或是私人投資者。 ????佩羅關心的問題是“為什么大型組織成了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特征”。他的書追問的是以鐵路公司為先驅的 19 世紀層級制、官僚式的組織形式如何最終改變了美國所有的社會和經濟關系。他明顯認為,走向大型化并非社會賴以組織自身的惟一路徑,也未見得是最佳路徑。聯想起施倫德(Brent Schlender)在《財富》上曾經發表過的一篇文章《大企業:人類最偉大的創新》,這兩人的看法可謂見仁見智。看來,對組織大型化的功與過,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推敲。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