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勒.COM
????迪勒的網絡公司與亞馬遜、雅虎、eBay 并稱因特網“四騎士”。這家公司究竟貨真價實,還是又一個海市蜃樓? ????作者: Bethany McLean ????去年秋季的某一天,400 位投資者和分析師齊聚華爾街,用一整天的時間聆聽巴里?迪勒(Barry Diller)和他的因特網公司 InterActiveCorp.(IAC)高層骨干的報告。迪勒無可爭議的明星魅力,是吸引這些觀眾到場的原因之一。但他們前來的另一個原因是,IAC 公司已經被公認為因特網“四騎士”之一, 儼然與亞馬遜(Amazon)、雅虎(Yahoo)和 eBay 并列,盡管 IAC 躋身這一行列的方式有些與眾不同。迪勒通過數目驚人的收購交易組建了一家聯合大企業,它旗下包括了家庭購物網絡公司(Home Shopping Network)、Ticketmaster、Citysearch、Expedia、LendingTree、Match.com 等知名品牌。如今,盡管 IAC 公司 250 億美元的市值還比不上雅虎(360 億美元)和 eBay(490 億美元),但與亞馬遜 180 億美元的市值相比,它已經略勝一籌。 ????迪勒來自好萊塢,那個秋日的盛大表演正是由他一手導演的。巨大的會議廳里裝飾著帶有 IAC 麾下各公司標志的五顏六色旗幟。每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都闡述了自己的公司能夠在未來五年內擴大一倍、兩倍(可能甚至是三倍!)的理由。這一切意味著公司有著宏大的目標。IAC 希望自己的營業額在未來五年內擴大兩倍,從目前的 63 億美元提高到 165 億美元,公司的利潤額將保 持 25%-30% 的年增長率,達到 30 億美元。用迪勒的話來說,IAC 還計劃在市場營銷方面投入“任何對手都出不起的費用”──今年就投入 10 億美元左右──以此擊敗所有競爭對手。迪勒說,他的最終目標是創造“全世界規模最大、盈利最豐厚的電子商務公司”。 ????對于為數眾多的 IAC 堅定信任者而言,IAC 正處在因特網發展的“最佳時機”:隨著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在線商務,IAC 準備從各種交易中分得一杯羹,包括旅游、交友服務,還提供一些超乎你想象的東西。但與昔日的因特網公司不同,IAC 的絕大多數業務并非水中月、鏡中花,因為它在銀行里有實實在在的存款,至少有 33 億美元。而且,運作此事的正是迪勒本人,這就讓他的信任者更著心動。全國廣播公司有線電視網(CNBC)的全能主持人詹姆斯?克雷默(James Cramer)說:“我從來都認為巴里?迪勒在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思科公司首席執行官)之上。”State Street 公司總經理拉里?哈弗蒂(Larry Haverty)也說:“我應歸入迷信迪勒的那類人。”哈弗蒂從 IAC 誕生之日起就持有它的股票。事實上,迪勒和 IAC 讓人們回想起了從前的開心年代,在上世紀那個 90 年代末,什么事情看起來都有可能,不管什么樣的想法、多高的增長率,都不會被人們視為奇談怪論。 正是這個原因,才使得 IAC 公司既招來了質疑,也贏得了熱烈的支持。上世紀 90 年代末的情形已不會再來了,我們很清楚地知道,冠冕堂皇的承諾之后很有可能就是極不體面的悲慘結局。2003 年上半年,IAC 公司的股價幾乎翻了一番,達到 42.74 美元的峰值,但隨后股價下跌了 25%,落在了其他三家網絡巨擘的后面,目前仍然有大量股票(約 5,000 萬股)屬于賣空股票。那些心存疑慮的人在此時審視 IAC,看不到什么未來的輝煌遠景,擺在他們眼前的更多是警示。公司總是喜歡采取一些值得懷疑的做法,比如自行發明 財務計量準則。在其發明的未被公認的會計準則中,有一條是聽起來荒唐的“攤銷前營業收入”(OIBA),這種會計方法把多種成本均排除在外。 ????2003 年,IAC 公司的 OIBA 達到了驚人的 8.6 億美元,而根據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公司凈收入只有 1.54 億美元。迪勒馬不停蹄地做交易,僅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他就做了 80 多億美元的交易。他的交易受到自身復雜性的困擾,導致多次轉變戰略,連公司名稱也改了五次。有人直接批評迪勒向自己及其高管人員支付高額薪金。迪勒對 IAC 公司股價“被低估”的牢騷,也給人以“不得體”和“借機宣傳”的感覺。IAC 公司一直在抱怨其他三家因特網巨頭的股票估價過高。 ????但是,如果讀者在閱讀了上文后,自認為已經知道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還請三思。IAC 是一家既會令你驚恐又能讓你著迷的公司,因為它是夢想與現實的結合,有著舉足輕重的力量。它的現實足以使人相信它的夢想,但它的夢想又令人對它的現實產生懷疑。以前還從未有哪家公司像 IAC 這樣。因此,要了解這家公司,你必須首先了解組建這家公司的人。 ????確實,迪勒早就名聲在外。多年來,外界一直在用“傲慢自大”、“盛氣凌人”和“死心眼兒”這樣的字眼去形容他。在像去年秋季投資者大會這樣的公眾講 壇上,迪勒老是信口拋出各種事實和預見,仿佛它們是不容辯駁的真理,此時的他似乎變得比人們心目中的普通首席執行官更難以接近。外人對他的公司有什么批評,迪勒都尖酸刻薄地反唇相譏,他為此出了名。這樣的形象可不是 IAC 公司位于卡耐基大廈的辦公區給熏陶出來的。公司執行官的辦公套間占據了第 42 和 43 層,采用時髦的淺色木料做裝飾,建有銀白色的螺旋樓梯,室內到處擺放著鮮花 [IAC 公司正準備在紐約市風格時尚的切爾西地區破土修建由建筑大師弗蘭克?蓋赫瑞(Frank Gehry)新設計的公司總部]。迪勒有一大群助手,其中幾位負責在他的辦公室門口為他把門,在迪勒的辦公室里還有一個可以看到中央公園全景的私人露臺。 ????可是,迪勒的性格像 IAC 公司一樣難以描述。當我與迪勒單獨相處時,我根本覺不出他傲慢自大、言過其實。事實上,他喜歡自我懷疑,這對一名首席執行官來說很不尋常。他一邊踱步,一邊說著對自己的懷疑。迪勒會在別人試圖揭穿他之前就承認自己的錯誤。例如,在 IAC 公司第四季度的電話會議上,迪勒對分析師們說,保持“一致性”對公司的發展絕對至關重要,但 IAC 公司的歷史很難讓人聯想到“一致性”這個詞。讓人覺得新鮮的是,迪勒在一次采訪中承認“一致”并不容易做到。他說,“如果你每天都在整頓公司,你很難保持一致性。這是很難做到的。” ????迪勒看來也不認為自己一貫正確。他說:“本公司最改變不了的是,我們都喜歡聽到有人說我們愚蠢。”迪勒說這番話的含義是,他喜歡聽到別人的質疑。盡管這位 62 歲的首席執行官經商的年頭比他手下許多高管人員生下來的年頭都要長,他并不制定管制下屬的規矩,卻鼓勵積極討論的企業文化。迪勒說,“你必須有敢說話的員工,他們要能說:`對啊,真笨,你弄錯啦!'”IAC 的會議不是文人雅士的聚會,而是非常吵鬧,甚至還帶著火藥味。 IAC 于 2003 年收購的 Hotwire.com 的首席執行官卡爾?彼得森(Karl Peterson)說,“人們感興趣的是尋找正確的答案,而不是為自己的答案辯護。”IAC 在 2003 年收購的另一家公司 LendingTree 的首席執行官道格?萊德巴(Doug Ledba)補充道:“迪勒很厲害,他腦子里可以同時容納兩種看上去對立的觀點。”迪勒手下的高管人員覺得,對他做簡單的概括是不可能的。他既傲慢又謙卑,對自己的觀點既確信又懷疑,他創建 IAC 公司既為滿足好奇心,也為賺錢。Ticketmaster 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普萊桑茨(John Pleasants)說,“迪勒是感情豐富的人,他是建設者、機會主義者、資本家……每個人的看法都不相同。他有著永無休止的進取精神。”Ticketmaster 是迪勒首批收購的企業之一。 ????IAC 公司曲折的歷史開始于 1995 年 8 月,當時迪勒斥資 1,000 萬美元(其中的一半是來自該公司的貸款)收購了一家名為銀王傳播公司(Silver King Communications)的小型電視網絡 20% 的控股權,這家電視網播放的是家庭購物網絡(Home Shopping Network)的節目。銀王公司與家庭購物網均由約翰?馬龍(John Malone)的自由媒體集團(Liberty Media) 控制,馬龍還將迪勒招至麾下(目前,自由媒體公司仍然控制著 IAC 公司 20% 的股份)。1996 年底,迪勒把家庭購物網、銀王和一家小型電影公司 Savoy 合并為一家企業,統稱 HSN 公司(HSN Inc.)。 ????當然,迪克要找工作的原因與大多數人截然不同。迪勒最初在 William Morris 公司的郵件處理中心工作,之后他在娛樂界平步青云,當過美國廣播公司(ABC)的主管,管理過派拉蒙公司(Paramount),還曾將福克斯公司(Fox)發展成為全美第四大電視臺。但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拒絕讓他參股,于是迪勒在 1991 年突然離開福克斯,據說他離職時拿到了 1.4 億美元。 ????1993 年,迪勒和現在已是他的妻子黛安娜?馮?弗斯滕伯格(Diane von Furstenberg)參觀了 QVC 公司(全球最大的電視與網絡百貨零售商──譯注),對互動式購物著了迷,弗斯滕伯格是位服裝設計師,在電視上銷售服裝。迪勒把家庭電視購物稱為“我所見過的行動與反應之間的最快連接方式”。沒幾個月,迪勒便成為了 QVC 公司的董事長,他曾試圖以 QVC 作平臺,收購派拉蒙公司,結果敗給了維亞康姆公司(Viacom)的雷石東(Sumner Redstone)。隨后迪勒試圖收購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QVC 的大股東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否決了他的主張。迪勒于 1995 年離開了 QVC。 ????讓我們重新回到 HSN 公司。離開福克斯之后,迪勒最初期望把該公司變成自己創建新網絡的根據地。但是,事情并未如此發展。一方面,迪勒在繼續做媒體交易,1998 年他以近 40 億美元的價格從埃德著?布朗夫曼(Edgar Bronfman)的施格蘭公司(Seagram)收購了環球影城公司(Universal Studios)。迪勒支付了 16 億美元的現金,還把本公司 46% 的股權給了布朗夫曼。隨后,迪勒把公司更名為“美國網絡”(USA Networks)。四年后,迪勒以 117 億美元的價格把環球影城賣給了維旺迪公司(Vivendi),不過其中只有 16 億美元是現金,其余的則是維旺迪所持美國網絡股份的收益,以及新成立的實體維旺迪環球娛樂公司(Vivendi Universal Entertainment)的其他復雜證券(這些證券的最終價值是引起維旺迪和 IAC 打官司的原因)。2001 年初,迪勒以 11 億美元現金出售了美國網絡的所有電視臺。 ????迪勒還開始做一些與傳統媒體無關的交易。他用大約 6.8 億美元的股票收購了美國票務銷售行業的主導企業 Ticketmaster 公司。他還開始投資一家名為 Citysearch 的因特網公司,該公司計劃依靠各地地方廣告和商務賺錢。迪勒收購 Ticketmaster 時,對外宣稱的理由是:迪勒要使 HSN 公司的配送設施與 Ticketmaster 的電話聯系能力結合起來,并將“電子商務整體解決方案”分包給其他公司。盡管迪勒為了推進這項戰略又投入了近 10 億美元,但還是未能取得什么成果。 ????不過,因特網熱在那時已經如火如荼。因此,迪勒拆分了 Ticketmaster 新成立的網上部門,把它轉入 Citysearch,隨即發售名為 Ticketmaster Online-Citysearch(TMCS)的新公司的股票(這樣做道理何在?Citysearch 將把人們引向 Ticketmaster 的業務)。TMCS 的股價從 14 美元竄升到 80 美元,公司趁股價回落之前,收購了大量公司,其中包括 Match.com(一交友網站)和 Evite(一組織活動的網站)。由于虧損激增,2001 年初,迪勒向自己的公司配發了價值 6.7 億美元的 TMCS 股票,換取 Ticketmaster 的傳統業務部門,隨后重新把 TMCS 與 Ticketmaster 的傳統業務合并在一起。 ????接下來是旅游業務。在 1999 年的一項收購交易中,迪勒斥資 2.45 億美元購買了得克薩斯州一家名為酒店預定網(Hotel Reservations Network)的小公司,該公司在網上以極高的折扣出售酒店套房(2000 年,迪勒將該公司的部分股份在股市上出售,后來又將其更名為 Hotel.com;2003 年,IAC 以 12 億美元回購股票)。迪勒還購買了數年前從微軟公司拆分出的 Expedia 公司 15 億美元的股份。埃里克?布萊克福德(Erik Blachford)當時還是 Expedia 的高級經理,不久即出任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他回憶起迪勒的話:“你們大家會認為這是旅游業的未來。我認為這是所有行業的未來。” ????有一樁失敗的交易在 90 年代曾經上了大多數媒體的頭條新聞:迪勒以 38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Lycos 搜索引擎公司 60% 的股份未果。如今批評迪勒的人說,他僥幸躲過了一劫,但迪勒本人卻完全不同意。他大聲抗議說:“那幫傻瓜!那根本不是什么劫!人們正在改變習慣,我們正打算把全部商務與第三大搜索引擎整合在一起。要是能成功,我們的公司就遙遙領先了!我本會很喜歡這筆交易的!” ????憑借讓人眼暈的運籌,迪勒取得了四項不容否認的成果。首先,他創辦了一家損益表上擁有 33 億美元巨額現金的公司(不含維旺迪證券的價值)。這筆現金部分來自迪勒的交易,但他也擁有多項能帶來大量現金的業務。其次,對那些追隨他的股東來說,迪勒干得非常出色。IAC 公司于 1996 年 12 月 16 日成立,從那時算起,IAC 公司的股票產生了將近 600% 的回報,這是標準普爾 500 股票回報率的三倍多,迪勒把它看作是對各種批評的最好回應。他說,“讓人驚訝的是,有人看我們公司時就是不顧事實。”對有權持有最多可達 20% IAC 股票的馬龍來說,迪勒的工作尤為出色。例如,今年春季,IAC 為了收購計劃大量發行股票,根據與馬龍訂的協議,自由媒體公司可以用 11.6 億美元購買 16 億多美元的股票。 ????迪勒還讓自己發了財。他從與維旺迪的交易中不折不扣地穩獲 2.55 億美元。著上迪勒的 200 萬股 IAC 股票、4,200 萬股期權、多年來股票交易的收入、薪水和分紅,他已經掙了近 16 億美元,與公司同期公布的 24 億美元純 收入相差并不太多,難怪《格蘭特利率觀察家》雜志(Grant's Interest Rate Observer)去年發表文章稱,“迪勒公司的公眾投資者當中永遠也沒人能做得像迪勒那樣出色”(事實上,迪勒在六年內還沒拿過股票期權)。 ????最后,迪勒的運籌使公司得以崛起。2003 年年中,公司最終定名為 InterActiveCorp.。迪勒及其高級管理人員說,它再也不是幾種不相干資產的大雜燴,而是一家具備了一致性的企業。公司的工作中心就是向消費者做各種銷售,無論你想要的是外出旅游(Expedia)、購買跑步機(HSN)、交友(Match.com)還是申請按揭貸款(LendingTree),應有盡有。凡是不與這一中心相配套的資產都被賣掉;凡是可以充分體現這一中心的公司,包括 LendingTree 和 Priceline 的競爭對手 Hotwire.com,都被公司收購過來。為了扭轉公司的財務狀況,迪勒動用了將近 10 億美元稅前費用;此外,為了給投資者簡化公司的結構,迪勒還花了 56 億美元在股市上收購了 Ticketmaster、Expedia 和 Hotels.com 的股票。據說,IAC 的財務總監達拉?霍斯勞沙希(Dara Khosrowshahi)曾過說:“我們終于有了一手讓我們滿意的好牌。” ????如果你要尋找一位演員,出演關于網絡時代的電影中的首席執行官,你可以 從管理IAC 各公司的人員當中挑選。他們絕大多數都是三十歲左右的年輕白人,有 MBA 學位,哈佛商學院似乎是他們的最愛,有許多都在 TMCS 公司干過。他們衣著整潔、外表俊朗,喜歡把襯衫的領口敞開。他們所談論的,都是過去網絡公司經理常說的那些樂觀、熱情和積極進取的話題。例如,讓我們聽聽 Match.com 的首席執行官蒂姆?蘇利文(Tim Sullivan)是怎么說的:“我們的使命就是把快樂帶給人間,我這么說并不氣短!”財務總監霍斯勞沙希說:“我們來這兒就是要征服。”你還會聽到不只一人說“迪勒鞭策著我,但我對自己的鞭策更強烈”之類的話,只是說法不同罷了。從他們身上, 你可以發現些許傲慢和巨大的抱負。但是,正如迪勒一樣,你并不會覺得他們言不由衷。確實,不管前面有多大的風險,他們都會勇往直前。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還是網站富翁。以霍斯勞沙希為例,他通過賣出 Hotels.com 的股票獲利 830 萬美元(他是 Hotels.com 董事會成員,所以享有配股)。約翰?普萊桑茨在股票上凈賺 380 萬美元;IAC 回購 Expedia 和 Hotels.com 對外發行股之前,內部股票交易在這兩家公司非常普遍。埃里克?布萊克福德(Erik Blachford)在 Expedia 股票被全部回購之前,擁有大 量期權,讓他得到了 300 萬美元的橫財。公司絕大多數高管都有價值過百萬美元的期權。IAC 還有 9,800 萬美元的未發放期權,所以在 2002 年迪勒宣布 IAC 將不再配發期權(他甚至還把期權形容為“快速暴富”計劃)的時候,招來了一些人的不滿。第二觀點研究所(2nd Opinion Research)的創辦人、對 IAC 公司持懷疑態度的阿爾伯特?邁耶(Albert Meyer)說:“賊都跑了,現在才關上大門,已經為時太晚了。”如果 IAC 下屬各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都完全采用網絡公司的舊模式,它們就乏善可陳了。誠然,這些公司的業務都是向消費者推銷,但并非都在網上。事實上,IAC 公司有近一半的銷售額是在網絡以外獲得的。你越是近距離觀察 IAC,你就越會對它下屬各公司的差異(而不是共性)感到驚訝。例如,Ticketmaster 從洛杉磯夕陽大道起步發展到票務霸主,成了一家實力很強的成功企業。而它的老合作伙伴 Citysearch 盡管經過多次轉變戰略,還是分文未賺。HSN 的營業額達 22 億美元。在佛羅里達,公司擁有 53 英畝的園區。公司內部到處都設有屏幕,記錄著公司當日每秒鐘的單筆銷售,這一切都顯示出公司的殷實。雖說 HSN 公司 15% 的銷售額來自網上交易,但它的絕大多數商品還是通過電視銷售。現在的 HSN 與 IAC 的其他公司沒有什么共同之處。 ????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LendingTree 是家典型的網絡公司。作為網絡公司,它有可能在滿足消費者財務需求方面開辟出一條革命性的道路,但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現在 IAC 最重要的旅游公司特別成功,其營業額占公司營業總額的 41%。迪勒斷言,它將發展成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旅游公司。但是,IAC 的旅游公司卻與最讓自己賺錢的供應商──酒店行業──產生了巨大的沖突。喜達屋國際酒店管理集團(Starwood Hotels)首席營銷官史蒂夫?漢金(Steve Hankin)這樣理解旅游業目前的現狀:“這個行業正以驚人的速度轉 變,無論誰說自己知道行業的走向,他定然是發瘋了。”事實上,對 IAC 下屬的每一家企業而言,機遇是與風險成正比的。 ????讓我們再來看看 Ticketmaster 的情況。該公司去年的營業額為 7.43 億美元,利潤率為 19%(唉,是按 OIBA 算的),目前已經是本行業中的主宰。而且,隨著票務銷售的重心正在向因特網轉移(現在,Ticketmaster 一半的業務在網上進行),它的盈利能力又提高了。為了進一步提高票務銷量,首席執行官約翰?普萊桑茨已經率先發起了基于因特網的各種新戰略。例如,最后時限電子郵件警示服務(公司去年發送了 3 億封電子郵件,憑添了 4,300 萬美元的票務銷售額)。 ????不過,因特網同樣可能削弱 Ticketmaster 公司的重要性。怎樣才能阻止公司的客戶(如活動推廣機構)自己干起網上票務來呢?普萊桑茨面臨的挑戰,就是杜絕此類事情發生。他正在努力讓客戶明白,比起其它方式,利用 Ticketmaster 能讓它們賣出更多的票,賺更多的錢。 ????現在再讓我們看看 Citysearch 公司,該公司已經被并入了一家名為本地服務(Local Service)的新公司旗下,Evite 也并入其中。這家新公司最近還收購了娛樂出版公司(EPI),這是一家銷售提供餐館折扣的優惠券簿的企業。 迪勒為 EPI 的發展制訂了宏大的計劃,目前本地服務公司的絕大部分營業收入和全部的 OIBA 均來自該公司。迪勒計劃的重點,是把 EPI 轉變為一家網上服務公司,而目前 EPI 在因特網上的影響還微乎其微(迪勒對華爾街說,“只要能即時向網民提供有針對性的折扣,我們認為公司就會快速發展起來。”)網上服務還要求 EPI 與 Citysearch、Evite 一起協調運作,發揮協同增效作用。鑒于 Citysearch 與 Ticketmaster 的協作努力曾以失敗告終,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也不無道理。 ????至于 Citysearch 本身(它目前在四種商業模式中排第三),它依舊是 IAC 的黑洞。公司最新的計劃是實施“按結果收費”模式──只要用戶通過點擊 Citysearch 找到本地商家,本地商家就得向 Citysearch 付費。IAC 公司告訴華爾街,Citysearch 有希望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但是,迪勒卻更贊同另一種觀點,這種觀點可能不會幫助 Citysearch 有所作為。他說,“我們或許會帶領它走出困境,隨后人們會說:`噢,這可花費了他們不少時間。'我們或許會向人們表示道歉,隨后一切照舊。我認為答案可能會是前者,但我也不清楚。” ????HSN 公司帶來了另一種問題:迪勒在做交易方面才能非凡,但他是不是一個好的運營者呢?分析人士一直都在猜測,HSN 可能會被賣掉,這不僅僅因為 HSN并非一家因特網企業,而且它已陷入困境。在迪勒控制 HSN 的近十年時間里,HSN 的表現一直都比 QVC 差;目前其銷售額僅及 QVC 的一半,利潤額只有 QVC 的三分之一。現在領導 HSN 的已是它的第三支管理隊伍。公司新任首席執行官湯姆?麥金納尼(Tom McInerney)說,他初次著入 HSN 時,認為一定有什么秘密的原因造成了兩家公司的業績差距。于是他用三個月的時間深入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僅僅是:“QVC 這十年執行做得更好”。也就是說,QVC 公司的各方面,從商品到服務都強于 HSN 公司。麥金納尼補充說,“如果我們競爭,銷售完全相同的東西,他們肯定會擊敗我們。” ????毫無疑問,迪勒本人是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他也坦率地承認這一點。“他們沒有增長,我們已經受夠了,所以我們強迫他們增進銷售額,這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我首先要責備我們自己,毫無疑問,先要責備我,然后責備公司管理層,他們沒和我們說:`你們不能這樣做。'”迪勒說,去年把麥金納尼請進公司后,他就催著這位新人搞收購以刺激增長。值得慶幸的是,麥金納尼拒絕了他。迪勒現在要說“謝天謝地”了。如今,麥金納尼致力改善執行,看來正在奏效。銷售額正以兩位數的速率增長。去年,公司開始從 QVC 手中搶奪市場份額。 ????LendingTree 又如何呢?2003 年春天,迪勒宣布收購 LendingTree 公司后,表示這項收購“可能是我們去年邁出的最重要的戰略性步驟”。IAC 還做出了一個驚人論斷:目前營業額為 1.6 億美元的 LendingTree,到 2008 年將達到 4 億美元,而其 OIBA 年均增長率將達到 48% 的驚人水平,到 2008 年將達 1.25 億美元以上。 ????LendingTree 公司的核心業務──幫助消費者尋找抵押貸款──正以火箭般的速度增長,而且公司目前還在嘗試涉足為消費者和房地產經紀人牽線搭橋的業務,公司希望此舉能使自己在 1.2 萬億美元的房地產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再融資業務的高潮期,迪勒以 48% 的市場溢價收購了 LendingTree 公司,公司主要業務是再融資。2003 年第四季度,隨著利率的攀升,LendingTree 出現虧損。這自然會讓人產生疑問:LendingTree 公司早期取得的成功是幾十年來的低利率的結果嗎?當利率開始攀升后,它的利潤額還能快速增長嗎? ????下面說說旅游業。 ????旅游業是 IAC 公司股價在 2003 年上半年大幅攀升以及隨后低迷的主要原因。組成 IAC 旅游業務的 Expedia、Hotwire.com、Hotels.com 等公司是人們有關 IAC 的爭論的核心。這場爭論一方面與旅游業的前景有關,另一方面與因特網的未來有關。而這還是一場關于投資者究竟對迪勒及其高層管理隊伍懷有多大信心的爭論。2003 年,在大量購進了 Expedia 和 Hotels.com 兩家公司的股票后,IAC 決定僅提供有關合并后旅游公司的三種數據:營業總額、OIBA 和營業利潤。霍斯勞沙希說,既然 IAC 打算這樣估測旅游公司,那么華爾街也應當以同樣的方式看待它。公司的懷疑者稱,IAC 公司正試圖掩蓋個別公司越來越糟糕的業績,尤其是利用 Expedia 和 Hotels.com 在酒店業的利潤著以掩蓋。 ????毋庸置疑,IAC 的旅游部門已經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去年,它賣出 100 億美元的旅游產品,其中包括酒店訂房、飛機票、汽車租賃和分時度假等,公司也因此而躋身全球最大的五家旅行社之列。布萊克福德曾經表示,到 2010 年,IAC 旅游業務的銷售額可能達到 860 億美元。此外,IAC 還積極進軍兩個巨大的附著市場:商務旅行和 3,500 億美元的歐洲市場。迪勒說,“我們的目標是在三年內成為全球網絡和網絡以外的第一大旅行業務銷售商。”目前的核心問題是行業中的酒店業務。“9?11”事件后,旅游業陷入了嚴重衰退,酒店向 Expedia 和 Hotels.com 提供了許多折扣極高的酒店客房。網站在拿到這些客房后,在因特網上出售。網站著價 25% 甚至更高,但其售價仍比別處便宜。 ????高折扣吸引來了眾多的消費者,使網上旅行社有了控制酒店的力量:Expedia 只要在搜索結果中把曼哈頓某酒店的排名順序置于另一家酒店之前,就能使它們的市場占有率發生變化。但是,隨著經濟的好轉,大型酒店連鎖集團意識到,讓 IAC 公司掌控它們的定價,根本不是一個好主意。現在,Expedia 和 Hotels.com 已經與五家大酒店連鎖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網站可以得到更多的客房,但承諾不壓低酒店的定價,不尋求低 利潤。大多數酒店連鎖集團眼下都保證,顧客直接與它們聯系訂房,就能得到最低的房價。這個價格與 Expedia 和 Hotels.com 所提供的房價通常是一樣的。 ????大致可以說,連鎖集團已經與 IAC 展開了角逐。有的集團正竭盡所能,想讓顧客繞開 IAC 公司。比如,為那些直接來酒店訂房的顧客提供忠誠度積分。這些公司取得了令人吃驚的成果。Pegasus Solutions 的首席執行官約翰?戴維斯(John Davis)介紹,在前不久在一次會議上,所有的銀行家都問起了在 Expedia 網站上怎樣查到房價,隨后他們就直接去酒店的網站上預訂客 房。Pegasus Solutions 為酒店行業提供預訂技術之類的服務。 ????包括迪勒在內的 IAC 旅游公司高管人員堅稱,這些都算不了什么。例如,首席執行官布萊克福德說,IAC 與連鎖集團合作的業務僅占 20%(但這一數字中并不包括特許經營商),其余業務則來自于獨立酒店,利潤仍然相當誘人。事實上,在公司的最近一次電話會議上,迪勒曾發表講話說,“預計利潤將大幅下降的看法是不符合實際的”。但是,他的說法無從驗證,因為 IAC 公司已不再向投資者提供有關毛利潤的信息。 ????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雖說 IAC 的旅游公司花了很多錢做廣告,但消費者被吸引到 Expedia,究竟是因為它是一個擁有優秀品牌的優秀網站,還是因為他們希望找到已經不像一年前那樣普遍的打折客房呢?根據旅游行業研究公司 PhoCusWright 的數據,消費者對于品牌沒有太高的忠誠度。該公司說,普通顧客在消費前,在三家旅游網站上查詢一番。但如果顧客持續涌向 IAC 旅游網站,并通過它消費,那么久而久之,IAC 就有能力維持高利潤。著拿大帝國銀行(CIBC)的分析師保羅?康(Paul Keung)說,“你別忘了,那些家伙都是從微軟來的。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增著訪問量,然后利潤就來了。”旅游業持續增長之所以重要,還有一個不太明顯的理由。IAC 公司的運營現金流量(2003 年為 13 億美元)是其業務最好的指標之一。但是,其中大約有 3.3 億美元是來自旅游公司的“流動資金”:這是顧客預訂行程而支付給公司的錢,但在行程計劃尚未開始之前,IAC 不會把這些錢交給酒店或航空公司。IAC 公司說,這筆錢“是可以動用的長期現金”。 ????并非所有人都這么想。盡管邁耶認為,這筆錢應該是持久的,但他又認為“IAC沒有動用這筆現金的權利”。他認為,IAC 公司比較確切的運營現金流量應在 8.5 億美元左右,這個數字還不應包括 IAC 從員工期權執行中收到的退稅。 ????迪勒很樂意人們對 IAC 公司宏偉的發展藍圖提出質疑,對此你會不禁感到驚訝。典型的首席執行官總是愛“訓話”,迪勒卻不是這樣。且讓我們聽聽迪勒是怎樣談論各部門之間形成的協同增效作用的。協同增效極為重要,否則把幾個不相關的公司置于一家公司的旗下又是為了什么呢?迪勒說,“這是我們擁有的最重要的潛在長處。如果協同增效做得好,將會產生很多競爭優勢,讓別人難以企及。”他說,如果 IAC 公司能夠實現協同增效(他承認,“這個`如果'不是能輕松實現的,要經歷一個艱難的執行過程”),這家公司就會擁有夢寐以求的實力。但他也有所保留:“這一想法確實值得人們懷疑,因為我們還要證實它。” ????迪勒還愿意考慮另一種可能性:因特網會最終摧毀掉 IAC 的商業模式。你看看 Froogle 網站就明白其中的風險了。Froogle 是 Google 在前不久推出的一個網站,用它能在網上搜尋價格最低的商品。今后五年內,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會去 Expedia 的網站上預訂到夏威夷的行程,還是會通過 Froogle 這種網上即時搜索找出最實惠的商品和服務? ????“我對這個問題考慮很多,”迪勒說。“我認為,能夠向消費者提供有價值的服務的中間商將會繼續維持他們的利潤。工作經歷告訴我,我們有機會實現這個目標。”隨后,他又補充道:“也許我的想法根本就不對,但我欣賞這個賭注。” ????盡管迪勒大談一致性,但他并未承諾 IAC 不會再改變經營路線。他說:“在今后的發展道路上,我們保留小幅調整的權利。而這一點正是我們創造出這家公司的眾多因素之一。”此外,他又補充說:“我從來沒有絕對肯定過任何事情,我也不想這樣做。如果你是正確的,就會獲得成功,否則你就是錯誤的。我們永遠不會在所有事情上都是正確的,而且我們也肯定犯過錯誤。” ????最終,我們又再次證實了迪勒既想當信徒,又想當懷疑論者。他清楚地知道在 帶領 IAC 實現夢想過程中所要面對的紛繁復雜的現實。如果有必要,他會去適應這些現實。但是,請不要貶損迪勒的夢想。“唯一能讓我發瘋的事情就是冷嘲熱諷,”迪勒說。“因為我一生都在與之抗爭。” ????譯者:錢志清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