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何以不會失控?
????增長可能會放緩,但至少在目前, 中國的經濟還沒有偏離發展的正軌 ????作者:Clay Chandler ????讀者是否還記得,曾幾何時,人人都說中國是下一個經濟強國。就在上個季度,看來還是這么回事呢!而現在,人們對中國又有了新的看法:它的經濟就要崩潰了。原因是管理不善的國有銀行發放低息貸款,資金過多地投在虧損的工廠和無人租購的樓盤,抬高了世界各地從鋼材到泡沫塑料等各類商品的物價。聽聽華爾街人的閑聊,你就會感覺中國已成了又一個市場童話,即將重蹈荷蘭郁金香熱、日本金融泡沫和美國高技術災難的覆轍。你還聽到可能更糟的說法:中國這架巨大的經濟列車正迅速失控,而且必然會拖著整個世界一起下滑。 ????去年 12 月,全球的投資者還對中國的股票贊不絕口,如今他們卻對來自中國的 IPO 嗤之以鼻。《商業周刊》擔心中國正“走向危機”,《巴倫全國商業金融周刊》雜志表示“極大的憂慮”,認為這個中央帝國將會陷入衰退。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警告國會,中國的麻煩可能會給美國造成嚴重的問題。 ????悲觀的情緒正在失控。不錯,中國經濟過熱,但中國經濟真的在走向崩潰嗎?瑞銀證券(UBS)駐香港的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對不同的時期做了區分:一種時期是經濟過熱,此時經濟以不能持續的速度增長;另一種時期是泡沫經濟,此時資產價格和產能遠遠超過潛在需求,構成了可能發生突然崩潰的巨大風險。安德森認為,中國目前的狀況正處于前一個階段,而不是后一個。在他看來,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中國設法實現軟著陸,把增長率由去年過快的 11.5% 降低到 2005 年的 7.5%,這樣的增長率更具有可持續性。增長率降幅如此之大,對有些公司來說可不是好消息。比如像摩托羅拉(Motorola)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這樣的跨國公司,它們在近些年來已經向中國注入了幾十個億;還有就是像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Goldman Sachs)這樣的投資銀行,由于從經營中國公司的 IPO 中可以獲得巨額回報,這兩家公司對此一直垂涎三尺。中國降低增長率也不會讓日本這樣的亞洲鄰國感到高興。去年,日本出口的增長有一半來自中國。盡管如此,增長率的下調并不意味著末日的降臨,完全不會出現美國高技術產業急劇衰退之后的慘淡景象。 ????今年,中國政府公布 2003 年的增長率為 9.1%,遠高于原定 8.5% 的目標。此消息一出,人們看待中國的態度就由好轉壞了。之后,增長率也沒有如預期的那樣放緩,第一季度又飆升到 9.7%。一些悲觀論者還對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感到憂慮,固定資產投資是衡量政府和企業的資本性支出的綜合性指標。3 月份,這類支出比去年同期躍升了 43%。 ????在很多人看來,這些數據預示著中國又在重現上個世紀 90 年代初的情形。當時,經濟增長失控,通貨膨脹愈發嚴重,使得當時的那一屆政府對國有銀行貸款進行管制,以此來約束經濟增長。抑制政策起了作用,但代價是巨大的。房地產行情大跌,貸款遭拖欠,幾千萬人丟掉了工作。一些最明顯的悲觀論者,如摩根士丹利的經濟學家謝國忠(Andy Xie),就認為中國今日的境況更糟糕。他指出,中國的銀行不良貸款比從前更多,但朱镕基的繼任者可用于控制不良貸款的政策手段卻更少了。他警告說,目前存在著“集中于北京和上海的巨 大房地產泡沫”。他認為,中國之所以對石油、鋼材、鋁材和水泥有著無窮無盡的需要,主要是受到了房地產泡沫的驅動。他斷言,如果泡沫在此時破裂的話,損失將是“極可怕”的。 ????然而,拿現在的情況同中國上次的泡沫做比較,是一種誤導。中國的經濟自 90 年代以來經歷了劇烈的變化,已經具備了更寬廣和更健康的基礎,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打開了出口的新市場。政府積極推動國有企業的改制,讓勞動者移居城市,造成了對住房的巨大需求。中國現在已經有了全國性的公路網絡,對旅行的限制也已放寬,而消費貸款有可能令千百萬中產階級市民考慮購 買私車。盡管增長極快,中國并沒有受到通貨膨脹的困擾。雖然部分商品的價格飆升,但消費物價指數卻保持在 3% 以下,遠遠低于 90 年代 22% 的水平。 ????在上一次經濟擴張時期,政府觀望時間過長,沒有能及時采取措施抑制投機性增長。與上一屆政府不同,中國現任領導人很早就行動起來了。在 4 月末,他們發表了一系列講話,對銀行的隨便放貸行為提出了尖銳批評,表現出對過熱的關心。在海南島的一次會議上,國家主席胡錦濤批評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和“重復建設”等現象。一周后,中國國務院發出通知,要求投資商 在房地產和鋼鐵等一些問題行業上新項目時,要投入更多的自有資金。在五 一黃金周之前的一周,銀行監管部門也下達了全面禁止貸款的禁令。 ????理論上講,中國政府已經放棄了上一屆政府為消除泡沫而使用過的價格管制、集中化的生產目標以及其它硬性指令。問題在于,中國目前正在由集中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化的道路上艱難跋涉,它還沒有發展出真正的資本市場,無法在政府不強制干預的情況下對信貸活動進行調節。此外,中央政府要管束住省級政府控制下的眾多小銀行也很困難。地方政府背負著增加就業的壓力,又得到了從放貸中獲取豐厚回扣的允諾,所以千里之外的黨領導指示對他們產 生不了太大的影響。 ????然而,盡管遇到了這些挑戰,中國政府還是努力有所作為,這一點值得稱道。中國的增長可能會放緩,但至少在目前,這股可主宰世界經濟的力量還沒有偏離發展的正軌。 ????譯者:無言子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