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基金窮途末路
????共同基金坑害了投資人,但這一行業蒙受的損失為什麼沒有你的損失大? ????作者:賈維斯?雷維爾(Janice Revell)???? ????投資人虧了錢,首席執行官遭譴責,華爾街分析師們挨訓斥,投資銀行不等國會開始討論它們卷入安然(Enron)和世通(WorldCom)丑聞的事便改變了策略。看來,每一個與華爾街有關的人這些天來日子都不好過;而且乍看上去,共同基金業也不能幸免。最近幾個月來,希望破滅的投資人一直在從股票基金中抽走數量空前的資本;僅僅在 7 月里就提走了 526 億美元,超過了在當今股市上表現最差的叁個月──2001 年 9 月、1998 年 8 月和 1987 年 10 月──資金流失量的總和。 ????可是,從眼下的情形來看第一印象至少是錯誤的。盡管有確鑿無疑的證據表明,從整體上看,基金管理公司為客戶所做的工作業績很差,但實際上該行業目前的情況相當不錯,謝天謝地。普通投資人蒙受了重大打擊,同樣不妙的是,在基金管理公司真正感覺到切膚之痛前,情況將會變得更遭。 ????事實就是如此,因為無論股票市場如何努力,共同基金公司仍然在向把錢交給它們的投資人收取費用。毫無疑問,上一回牛氣沖天的股市使該行業大發利市──1990 年代,投資人紛紛解囊,企圖從繁榮的股市里撈上一把,從而使共同基金的資產增加了六倍之多,幾乎達到七萬億美元。僅國內股票基金就從 1990 年的 2,210 億美元膨脹到了上世紀末的 3.5 萬億美元。債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的資產也呈幾何級數增長。隨著基金公司管理下的資產增多,它們的金庫也在膨脹。根據基金行業協會投資公司協會(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的統計,截止上個世紀末,因管理大盤股票基金而收取的平均費用(不包括銷售傭金或分銷費用在內)為:每一千美元的托管資金收取七美元(用它們的行話來說,就是 70 個基本點)。規模小一些的基金公司收取的費用甚至更高。保守地說,到 2000 年,該行業僅在股票基金一項上每年就賺取了 250 億美元。 ????那麼,投資人得到什麼回報了呢?比你想象的要少。在股市暴漲期間,連最活躍的共同基金經理都無法趕上整個股市指數的上升速度。根據芝加哥的行業跟蹤機構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統計,在過去的十年里,只有 27% 的國內大盤股票基金的漲幅超過了標準普爾 500 家中上漲股票的漲幅。基金公司卻說:只有在熊市期間聘請一位真正的專家挑選可買進的股票才能有所斬獲。有那麼一陣子,投資人似乎都在跟進:自從牛市在 2000 年 3 月結束以來,他們向股票基金注入了大約 2,000 億美元。對大多數人來說,此舉乃是一步臭棋。從那以后,標準普爾指數下跌了 37%。據晨星公司統計,如果不計算管理費,買賣活躍的大盤基金當中只有大約 50% 的業績不錯──對于中、小盤基金來說,情況甚至更差。那些名聲顯赫的基金如 Putnam New Opportunities 和 Janus Twenty──它們各自管理的資產均超過 100 億美元──都已經被打垮。(有據可查的是,自 2000 年 3 月牛市結束以來,Putnam 基金下跌了 68%,Janus 則下跌了 64%。) ????盡管投資人苦不堪言,共同基金公司實際上并沒有和他們蒙受損失。“低迷的股市并沒有使資產管理業蒙受重大財政損失,”從事共同基金咨詢的 Strategic Insight 研究部主任阿維?納克馬尼(Avi Nachmany)說。部分原因是,基金業對其資產減少現象反應迅速。首先,基金經理們發現自己的紅利減少了。其次,這些公司很快就把不賺錢的基金并入其他基金──這是困難時期普遍采取的策略。根據晨星公司的統計,從 2000 年 3 月出現熊市以來,基金業有將近 20% 的股票基金被清理或因被并入其他基金而退市。 ????基金業沒有削減的是它收取的咨詢費。對沖基金如果業績下降,所收費用也會減少,而股票基金則不一樣,即便業績不佳也要平均收取 70 個基本點的費用。基金公司的資產基礎盡管受到重創,但它們如今仍在管理著 2.8 萬億美元的股票基金。正如納克馬尼指出的那樣,在投資到股票基金的錢當中,大約有叁分之二是在 401(k)方案和個人退休帳戶(IRA)等遞延納稅退休帳戶上,而投資人的惰性一般都很大。他說:“客戶們不會一起撤出的。” ????基金公司還有一個利潤保護層,那就是從股票基金中流出的錢大多進了貨幣市場和債券基金。在這些業務上,基金公司照樣收取費用,盡管不如股票基金收得那麼多。為美銀證券(Banc of America Securities)分析基金業的羅伯特?蘇卜哈尼(Robert Sobhani)說,管理債券基金的平均收費標準為 55 個基本點左右,貨幣市場基金的收費還要低大約 15 個基本點。 ????這樣一來,基金業照樣還能賺取一部分利潤,而經紀人和投資銀行卻已經學會如何在沒有這部分利潤的情況下生存下去。根據納克馬尼的統計,上市交易的共同基金公司在 2001 年的稅前營業利潤率平均為 39.5% 左右。自然,由于投資轉向了利潤率較低的債券和貨幣市場基金,2002 年這一數字很可能會降低幾個百分點。納克馬尼說:“該行業的贏利能力難免會下降。”但他又補充道:“它們經受得起這點損失。” ????的確,大多數大型基金公司早就意識到,通過提供一系列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產品,它們就能牢牢抓住投資人的資產,不管股市會出現什麼情況。這一戰略如今正在取得良好的效果。盡管今年 7 月股票基金的資金流失量創下了記錄,但由于投資人向債券和貨幣市場基金注入了數以十億計的資金,在最大的 20 家共同基金公司中有 12 家的資產出現了凈增長,其中包括重量級的 Vanguard 和 Dreyfus。 ????這并不是說,基金公司個個都肥得流油。正如沒有進行多向投資的人如今付出了代價一樣,把賭注全都押在股票上的基金公司也損失慘重。例如,Janus 公司在 1990 年代后期靠一批高新技術和積極增長型基金來維持其驚人的發展速度。如今,該公司擁有的 970 億美元的資產還不到 2000 年 3 月時的一半。今年夏天,該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托馬斯?貝利(Thomas Bailey)引咎辭職了。 ????“從 1997 年到 1999 年,擁有多元化業務的做法并不那麼吸引人──假如你只投資于增長型股票,你的資產就會直線上升,”Vanguard 公司首席執行官杰克?布倫南(Jack Brennan)說。“可是,只要看一下過去兩年里單一經營和多元化經營的公司的情況,就會發現兩者的整體財務狀況明顯不一樣。” ????你如果了解了這一切,就很難想象基金業對于客戶所感到的痛苦會有相同的體會。大型基金公司在每個市場上都有產品──例如,富達投資公司(Fidelity)眼下推出的一項熱銷產品是房地產基金。人們不太愿意放棄他們的基金公司──在許多情況下,他們被自己的退休計劃拴在了基金公司身上。更有可能的是,他們讓自己的錢在基金公司內部流動──拋棄賠錢的基金,尋找能賺錢的基金。“即使在艱難時期,基金管理仍然是一個獲利頗豐的行業,”Vanguard 公司的布倫南說。“人們有的是耐心。”此話不假。 ????譯者:王恩冕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