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會計行業在安然事件之前就存在信用問題,而現在它已演變成一場危機 ????作者:杰里米?卡恩(Jeremy Kahn) ????審計師們到哪里去了?在每一家企業倒閉后人們都會問這個問題,而最近他們更是在以令人困擾的頻繁程度發問。在 Waste Management、Sunbeam、吉來特公司(Rite Aid)、施樂(Xerox)、朗訊(Lucent)等公司的問題上,大會計公司不是遺漏就是忽略了重要的問題。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安達信(Arthur Andersen)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1998 年以來修正或重新發布贏利數字的上市公司的數量已經翻了一番,達到了 233 家。現在,伴隨著安達信的客戶安然公司(Enron)令人震驚的破產事件,“審計師們到哪里去了?”這個問題已經變得振聾發聵。12 月中旬,安達信的首席執行官約瑟夫?貝拉爾迪諾(Joseph Berardino)對調查安然破產事件的一個國會委員會說,“我相信我所在的行業出現了信任危機。我們需要真正的變革來重新贏得公眾的信任。” ????安然走向崩潰的整個過程──以及安達信在審計過程中做過與沒做過的事情──將歷經數月的時間才能浮出水面。同時,沒有人對貝拉爾迪諾關于會計業危機的診斷提出反對──盡管他之所以突然將重點放在整個行業的改革上,無非是想將公眾的注意力從安達信自身的過失上轉移開來。但是所需的“真正變革”的確引起了重大的爭論。1929 年股市大崩盤之后,政府將審計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特權下放給了會計行業。此后的十年里,會計們通過所謂的“自律”, 巧妙規避了政府大范圍的監管。而現在,經過了安然事件,他們又想故技重施。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的首席執行官們罕見地發布了一項聯合聲明,稱他們將如何改進財務報告和審計標準。聲明最后說,“自律對于投資者、會計行業以及金融市場都是必要的。” ????但是事實的確如此嗎?會計業重要的自律機構──公共監督委員會(Public Oversight Board,POB)早已成為記錄該行業失誤的里程碑。它成立于 70 年代后期,當時國會就一系列上市公司的審計失誤事件舉行了聽證會,這一系列事件嚴重動搖了公眾對大審計公司的信心(就像現在的情況一樣)。POB 不具備執法的權力,它只是調查所謂審計失誤事件并監督叁年一次的審核程序,在此過程中大會計公司互相檢驗彼此的工作程序。而問題還是不斷發生,甚至變得更尖銳。長期以來與會計業爭論不休的密歇根州民主黨議員丁格爾(John Dingell)說,“會計行業能做到自律嗎?很明顯,這是行不通的。” ????審計師們則辯解說,現行的會計方法很多是在 70 年前制定的,難以適應當今復雜的金融交易。而且他們堅持認為目前還沒有辦法防止處心積慮的欺詐行為。該行業的職業協會──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ICPA)指出,會計們每年要審核超過 1.5 萬家上市公司的帳目,他們被指責的錯誤僅占審計量的 0.1%。但是天曉得這些少數的錯誤造成了怎樣的損失!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 Exchange Commission,SEC)前任首席會計師特納(Lynn Turner)估計,自 1995 年以來,投資者由于金融欺詐行為及隨之而來的盈利報表重申已損失了逾 1,000 億美元。 ????有關“自律”之說漏洞百出的最明顯的例子或許就是會計們不愿處理利益沖突。這些年來,大審計公司已經逐漸轉型為“專業服務”公司,其收入和利潤越來越多地依賴于咨詢業務:出售計算機系統、向客戶提供避稅的建議、評估其經營戰略。1999 年,根據 SEC 的統計,五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咨詢費收入占總收入的一半,而 1981 年僅為 13%。 ????審計已經變成了一種商品。有些公司甚至被指責利用其作為招徠顧客的手段,以便向其推銷更為賺錢的咨詢合同。哥倫比亞大學的金融及法律榮譽教授洛溫斯坦(Lou Lowenstein)說,“審計工作是一種奇妙的市場手段。你已經在那里進行審計了。你指責他們的內部管理有問題。然而他們該找誰去幫他們修補漏洞呢?”這便需要一個服務于公眾(審計)和管理(咨詢)的公司。前 SEC 委員朗思特雷斯(Bevis Longstreth)說,“你無法同時向兩者提供服務。” ????這種沖突也許在安然事件中起了作用。安達信去年從安然公司收取了 2,500 萬美元的審計費。接收了這筆費用的安達信不但需要負責安然的外部審計,以確保其財務報告的準確性,還要負責其內部審計,保證安然公司記帳系統的正確運行,并且及時發現欺詐及違規行為。這種雙重責任本身就已成為沖突的嚴重隱患。除了這筆 2,500 萬美元的會計費用外,安達信還接受了 2,300 萬美元,為安然提供咨詢服務。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的稅務專家威廉斯(Robert Willens)說,“假如你是在審計自己審計過的帳目的話,你便很難對其提出批評意見。”他對近期會計行業推銷激進的避稅措施的舉動表示反對。安達信并未透露它處理安然極具爭議的表外資產負債的細節,但會計公司從不認為收取咨詢費會影響他們的客觀性。朗思特雷斯說,“他們堅決拒絕承認存在問題的可能性。” ????各大會計公司說,他們不會冒犧牲名譽的風險來發掘行業的弊端。他們還強調,沒有人能證實咨詢會引發審計的失誤。另外,五大會計師事務所都非常善于掩蓋法庭記錄,并在審判前平息訴訟,而無需承認其不正當行為。從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幾起引人關注的案件中人們早已獲知,審計師所獲的酬勞是與他們推銷咨詢服務的能力直接掛鉤的。前任 SEC 主席亞瑟?萊維特(Arthur Levitt)說,“我認為我們已經掌握了大量確鑿的證據。”兩年前會計行業曾就審計師的獨立審計問題與萊維特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的斗爭。萊維特曾經考慮要求會計公司減少咨詢業務,但是在遭遇了會計師和他們在國會的朋友們的堅決抵制后不得不放棄了這一想法。最后,萊維特的斗爭以通過一項強制上市公司公布其向會計師支付的審計及咨詢費的規定而收場。萊維特對未能進一步采取行動感到遺憾,他說,“假如我可以重新選擇的話,我會堅持讓企業審計委員會提前審批咨詢合同。” ????你也許會認為安然的破產將最終給予 SEC 所需要的政治借口來強制隔離審計與咨詢業務。你也許會進一步認為會計行業正面臨著喪失自我規范權力的危險,而且 SEC 將涉足其間。說到底,一個行業會得到多少次機會呢?然而還未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些猜想會成為事實。新任 SEC 主席哈維?皮特(Harvey Pitt)在 8 月份任職前還是安達信的律師,并且令人大為吃驚的是,他對會計師的立場表示同情。目前他仍未暗示計劃重新發起萊維特的反咨詢戰役,但卻對會計行業的自我約束表示公開的支持。 ????皮特的確想要進行一些改革。他號召在財務報表中使用更加明確的語言,并且要求公司披露實質性信息。他要求審計師確定叁到五個對公司的財務狀況最為重要的重大會計決策。會計師應該“簡明扼要”地向投資者解釋這些決策,并詳細闡述假如他們采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會產生何種后果。他還希望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加快創建新的會計準則,該委員會為私營機構。由于擔心萊維特時代的 SEC 過于強硬,皮特還鼓勵公司和審計師在遇到問題時向 SEC 咨詢。他說,“我對于不正當行為的處理極為嚴厲,但是我對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很感興趣,而不只是指出問題。”皮特說他支持“有效及透明度高的”會計師自我約束系統,而這一系統需受制于“嚴格”的 SEC 監管。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再次增加 POB 的職權或設置一個新的自制性機構,他卻沒有表態。 ????POB 主席鮑舍(Charles Bowsher)目前急于證明他的機構完全可以勝任監管該行業的職責。作為前任美國總審計長及總審計局(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的負責人,鮑舍握有賦予 POB 審計標準權威的新憲章,以及無條件從 AICPA 集資的權利。(該行業協會曾在 POB 開始研究違反審計師獨立性的行為時曾威脅過要撤資。現在它說那是一場誤解。)鮑舍授權德勤(Deloitte & Touche)在叁年一次的對同行安達信的審核中明確針對安然公司引發的問題進行核查。但是 POB 仍然無權執法,也不能對會計公司的違規進行懲戒。 ????如果會計師對他們作為公眾信任的守衛者的工作仍不予以重視的話,這些變革仍將無濟于事。許多人似乎對他們的監督工作感到尷尬,并且將公眾職責看成是一種負擔。會計師們抱怨說,審計不是什麼有吸引力的工作,沒能給他們帶來財富。因此他們便將精力集中在咨詢業務上,并且試圖將他們的職責范圍擴充到企業財務甚至法律方面。(上帝保佑!)萊維特說,“在我看來,這個行業已經很少關注公眾利益了,它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商業利益。” ????情況并非總是如此。該行業曾經一度處于像倫納德?斯帕切克(Leonard Spacek)這樣的專業人士領導下。斯帕切克 2000 年去世,享年 92 歲,他在 1947 年至 1963 年間曾任安達信的首席執行官,之后長期作為該行業的元老級領軍人物。他不怕激怒有實力的會計公司或是財力雄厚的大企業。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推動了會計準則的標準化,從而使不同公司的財務報表可以相互比較。他致力于加強審計程序。雖然安達信轉向咨詢業務是在他任職期間開始的,他卻常常令人信服地談到審計師作為公眾利益保護者的職責。萊維特說,“會計行業再沒有第二個倫納德?斯帕切克了。” ????也許安然的破產將使該行業得到足夠的磨練,并使其能夠重返基本準則。也許將出現另外一個斯帕切克來領導該行業。或許到那時這個令人困擾的問題──審計師到哪里去了?──將會不再這樣頻繁地出現。 ????譯者:徐梅珊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