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歐洲出現網絡熱
????作者:賈斯廷?福克斯(Justin Fox)? ??? 在網絡領域,美國仍然處于領先地位,但舊世界正迅速迎頭趕上。 ????在90年代的很多時候,像《財富》這樣的商業刊物上關于歐洲的文章都在渲染同一個主題:歐洲什么時候能迎頭趕上?僅列舉《財富》雜志曾經刊載的幾篇文章標題《歐洲經濟何時好轉?》(1993年)、《德國何時卷土重來?》(1994年)、《歐洲的技術差距令人擔心》(1997年)、《歐洲人為什么仍對電子商務如此冷淡?》(1998年)。 ????令人高興的是,這樣的時期一去不復返了。現在關于歐洲經濟的有趣故事有很多:激烈的收購戰,一心想取得全球支配地位的公司經理,軟件業億萬富翁,證券投機者,賺大錢的風險資本家,把所有資金毀于一旦的互聯網新公司,擁有移動電話多得數不清的芬蘭人和瑞典人。舊世界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期。企業家成了明星,證券投資成為一般人做的事情,冒風險受到推崇。 ????盡管如此,如果你承認當今全球經濟的最重要戰略涉及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我們當然這么認為),那么這個令人煩惱的問題依然存在:歐洲什么時候能迎頭趕上?說歐洲在技術方面處于落后地位似乎有點荒謬:這可是一個擁有高速火車、智能卡,隨處有數字電視機和全球最好的無線網絡的地區。它也是萬維網的誕生之地(萬維網是日內瓦歐洲核研究組織一名軟件工程師在1989年構想出來的)。但是正如本文的圖所表明的那樣,歐洲的消費者和公司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領域仍處于落后地位。由于這個原因,再加上歐洲的金融系統大多只愿意幫助大公司保持規模而不是幫助新崛起的公司,所以歐洲只產生了幾家塑造了全球技術未來并在此過程中從股市取得大量資金的公司巨頭(幾乎全部集中在一個部門:無線通信)。迄今為止,信息革命一直是一種“美國制造”的現象(但大部分部件產于亞洲)。 ????那么,歐洲什么時候能迎頭趕上?現在看起來似乎是最佳時期。 ????首先,歐洲人正在購買越來越多的個人計算機并把它們接上互聯網。位于馬薩諸塞州弗雷明漢的信息技術研究公司IDC預測,到2001年底,歐洲的上網人數將超過美國。大多數歐洲國家以銀行為主導的面向國家的金融體系正被活躍的跨國股票市場(最近宣布的聯合股票市場包括法蘭克福、倫敦、巴黎、布魯塞爾和阿姆斯特丹),風險資本家和新興孵化器等外來的新事物所取代。 ????根據一般人的看法,第一個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浪潮席卷美國的時間要遠遠早于歐洲,因此歐洲公司不得不拼死展開一場無望獲勝的斗爭。這種意見還認為,在B2B電子商務領域,美國與歐洲看起來正僵持不下:美國公司稍占優勢,但這種優勢還不足以有效地遏制歐洲。最后,在把互聯網與移動電信相結合的當今最新領域,擁有愛立信公司(全世界第一大無線網絡設備生產商)、諾基亞公司(第一大移動電話制造商)和沃得福公司(第一大蜂窩運營商)的歐洲具有明顯的優勢。英特爾公司董事長安迪?葛魯夫(Andy Grove)最近訪問《財富》雜志時說:“在數字蜂窩技術領域,美國是一個不發達國家。” ????這種看法并不是完全錯誤的。但是,現實情況要復雜得多,也有意思得多。舉例來說,消費者電子商務戰還遠未結束。誠然,設在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在全歐洲的萬維網觀眾排名中占有絕對優勢(參見本文最后的表格)。但在某一個國家內,許多受歡迎的公司都是本國公司;盡管整個世界都唾手可得,但互聯網用戶更喜歡訪問自己所在地區較近的門戶網站、商家和其他站點。這使設在美國的網絡公司占有一定優勢,因為大規模的美國國內市場為它們提供了進軍世界的資源,而像單單在瑞典或法國運營的競爭對手則不具備這樣的優勢。但這也意味著,許多不設在舊金山灣區的公司(其中許多也不用英語做生意)同樣可以想辦法吸引網上沖浪者(而且也許有一天還會有盈利)。 ????至于希望通過把業務與其他公司相聯系而迅速發財的公司,情況就不同了。歐洲已經有許多從事跨國業務的跨國公司,甚至在建筑和農業等獨立的地方性行業,歐洲公司也會愿意至少考慮一下國外的客戶和供應商——如果有人能使它們很容易地做到這一點的話。因此,開始開辟互聯網市場的歐洲公司不能只固守國內市場;它們必須從一開始就學會如何組織國際業務。這意味著能存活下來的公司會成為希望向國外發展的美國B2B公司可怕的全球競爭對手。不過,為互聯網市場的運轉提供硬件和軟件的公司——甲骨文軟件公司(Oracle)、阿里巴公司(Ariba)、第一商業公司(Commerce One)、IBM、太陽微系統公司(Sun)、思科系統公司(Ciscco)——仍然幾乎全部是美國公司,雖然歐洲唯一的軟件巨頭SAP公司整努力加入這場競爭。 ????最后,歐洲在無線領域的領先地位是實際存在的。領先的不僅是愛立信、諾基亞和沃得福,還有德國的西門子公司、荷蘭的飛利浦公司、意大利和法國的ST微電子公司,它們都在用于制造移動電話和其他無線設備的半導體生產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在尋找新方法使移動電話成為一種商務和娛樂設施方面,北歐的移動電話運營商和新軟件公司也一路領先。 ????但是美國并不完全是這方面的“不發達國家”。美國在移動電話的市場滲透率可能遠遠落后于無線設備的溫床——芬蘭、瑞典和意大利,但它仍領先于法國和德國。加州的高通公司在開發最新無線技術CDMA方面居全球首位,同樣設在加州的Phone.com在把互聯網納入移動電話的領域優勢明顯。隨著硅谷令人羨慕的發明和資金籌措機器開始把全部注意力轉向無線領域,預計會有更多這樣的新企業向歐洲巨頭發起挑戰。 ????一場全球性的混戰正在形成。美國人在互聯網領域遙遙領先并可能在無線領域上縮短一些差距。亞洲繼續主宰著電子制造業的許多重要方面,同時也在無線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歐洲人呢?在制造有線時代的基本硬件(微處理器、個人計算機和聯網設備)方面,舊世界令人尷尬地完全錯過了機會。但是技術在變化,一度極為風行的趨勢會變成死胡同,如果說美國過去20年的經驗可資借鑒的話,那就是新手總會有機會,有能力實現自我轉變的老手也是如此。既然風險資本家和渴望業績的股市投資者在大西洋東岸不再是無人知曉,那么完全可以想象,這些新手和重新充滿活力的老手可以出現在米蘭或法蘭克福,而不是芒廷維尤或費爾菲爾德。這種現象已經出現在無線領域,它也可能出新在B2B電子商務領域。 ????對于歐洲目前的局面還有另一種方法,這在大西洋兩岸都曾偶爾聽到過。這種觀點是,不受約束的美國是一個適合創新的社會,但過于雜亂無章和重視 短期效果,因而不能花時間完善新事物。與此同時,穩定而有不同階層的歐洲(尤其是歐洲大陸)不善于徹底變革和革新,但擅長于優化和完善在其他地區產生的革新。這種觀點有其歷史依據:工業革命是在英國一群敢于冒險的發明家和企業家的推動下出現的,但卻是德國人真正掌握了制造鋼鐵與配制化學藥品背后的技術,建立了井然有序的大公司機構,從而很快超越了北海對岸的對手。這種觀點還認為,在目前的網絡熱潮平靜下來以后,德國人知道如何建立像寶馬汽車一樣運轉而從不崩潰的網站,把美國留在塵土之中(然后,日本人當然會加入進來,建立像凌志汽車一樣的網站,不久硅谷將充滿持“美國第一”觀點的保護主義者)。這種迎合歐洲傳統主義者的局面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可能并不適用于互聯網時代。也許互聯網對經濟的最深刻影響是消除井然有序的大公司的優勢。有了互聯網,公司將得以把精力集中在絕對的核心業務上,也就是說企業規模將遠不如靈活性和革新重要。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歐洲企業界顯然不能坐等目前的互聯網熱潮平靜下來。過去一年的情況已經表明,歐洲并沒有坐等。大公司正分離出一些部門——例如西門子公司生產芯片的子公司因菲內翁(Infineon)、德國電信公司的互聯網服務供應商電信在線公司(T-Online)——以便更好地參與新世界的競爭。到處都在新建技術公司和為它們提供資金。當然,這還不夠。歐洲的舊方法也許過于刻板,以致新經濟資本主義無法繁榮發展。世界的技術革命可能仍然掌握在穿卡其布服裝的加州人手中。但這已經不再是確定無疑的了。 ????譯者:殷欣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