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悄悄的日本企業革命
????作者:Jim Rohwer ????這個封閉式的經濟是亞洲最大的問題。?幸好,一些有遠見的公司正按照美國的模式重塑這個國家的經濟。? ????近期壞消息不斷從日本傳出,你可能據此預計到有不少人會呼吁急劇變革。但相反,你經常能聽到的是一些人贊同日本保持現狀的觀點,三菱重工的相川賢太郎會長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年?1?月中旬在接受工業日報《日經產業新聞》的采訪時,相川對記者說:“如果我們把哈佛商學院的理論引入日本,我們會有麻煩的。……我一直認為三菱管理層把工作看得比利潤更有價值。最近,我比以往更堅信這一思想是正確的。對諸如股本收益率之類的情況我們從不大肆張揚。”? ????相川補充說,畢竟,“我們的商業習慣是考慮社會效應,這是必要的。”當有人告訴他美國股東將會對此策略有怨言時,他回答道:“這就是我為什么公開宣稱我不迎合股東的理由。……我們不需要通過廣泛宣傳來使外國人購買我們的股票。如果股東不喜歡我們,他們應當盡快甩掉我們。”? ????這就是說,日本公司對工人承擔義務,對股東毫不在意,關心更廣闊的社會目標,對外國人又恨又怕。在許多人的思想上,這些都是定義日本公司模式的特征。而且這些特征確實仍然處于主導地位,而這正是90年代中期日本在發達國家中資本配置效率最低(以私營公司的股本收益率測算)的原因。? ????不過,盡管存在這種根深蒂固的保守主義,盡管日本政府近來在財政和貨幣管理方面的政積很糟,盡管很多人懷疑日本是否真的在變,一場企業大革命正在進行,這場革命將在下個世紀初徹底改造日本商業文化,相當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按照美國的模式。? ????這場在很大程度上還覺察不出的變革的原因是什么?麥肯錫咨詢公司(McKinsey)東京辦事處的顧問上山信一認為可將之歸納為多種壓力逐漸積累的結果:? ????日本正在緩慢但不可避免地開放其金融領域。例如,美林證券公司(Merrill?Lynch)正在積極地向日本零售證券經紀業擴展。 ????八年不景氣的股市使得所有企業管理者,那些最墨守成規者除外,開始更多地考慮他們的股票的價格水平。保谷株式會社等公司正在采用資本成本核算方法來提高股東的收益。保谷是一家光學公司。? ????在過去的十年里,日本政府一直(即使是緩慢地)在放松市場控制,并撤消了對一部分價格的管制。例如,美孚石油公司(Mobil)正在改變日本汽油零售業的規矩。? ????由于受到世界各種產品價格下跌的擠壓,像音響器材制造商愛華公司這樣的日本公司正在?尋求削減成本的新路子。目標之一:以終身雇傭制度理念為代表的僵硬的勞動制度。? ????這些變革真的會發生嗎?過去,日本曾許諾實行經濟制度改革,可是一旦看上去轉危為安就撤手了。不過這一回截然不同。亞洲危機對日本產生的影響如此深刻,你完全可以認為:日本別無選擇。在整個90年代,日本在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巨大。很多日本公司必須盡快變革,否則它們將受到重創。日本公司遭遇風險的一個早期信號出現在今年?2?月的最后一天,這一天日本第二大建筑材料生產商大同混凝土株式會社因其亞洲分公司無力為其貸款向日本銀行還本付息而被迫倒閉。? ????壬國昭男在80年代不顧大藏省的反對,在日本建立了第一家獨立的信用評級機構(當時,有人告訴他說信用評級“不符合日本國情”),他認為,一個重大的轉變即將發生,這一轉變將“在人們看到日本經濟和金融制度矛盾的巖漿噴發的時候”到來。壬國估計,結果將令人驚嘆:“在今后的幾年里,10%?的上市公司──約?300?家,包括?10?家至?15?家銀行──將垮臺或被收購。”? ????對日益增加的壓力的不同反應使日本企業界開始分裂為兩個陣營。反對改革者,如三菱重工,往往是在傳統工商業中有穩固地位的大企業,它們不太需要外國市場也不太喜歡外國的管理方法。這類企業主要是商業銀行、建筑公司以及生產經營鋼鐵、紙張、水泥等大宗商品的企業。相反,主張變革者往往是處于快速變化行業中的企業,而且關鍵的是,這些企業的市場和觀點都更加國際化。上山指出,每一家有改革思想的公司──如索尼、豐田、東芝和野村證券等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都有過海外工作的經歷。這些公司也傾向于吸引外國股東。例如,目前索尼公司?40%?的股票為外國人持有。東京股票交易所已經對這兩個陣營作出了裁決。改革者的股價持續上升,而反對改革者(尤其是建筑、金融和重工業企業)的股價卻成了拖累市場增長的要素之一。? ????批評家認為,日本墨守成規的公司標準──從終身雇傭制到強調市場占有率而忽視利潤等──經常妨礙公司發展成為真正的全球競爭者。愛華是一家逆潮流而行的公司,該公司的業務領域是普及型家用電器,生產音響、電視等產品。愛華的股份一半為索尼擁有,但單獨掛牌上市。1985?年簽訂廣場協定(Plaza?Accord)之后,日元在?80?年代末急劇升值,那時,愛華公司幾乎破產。該公司的對策是將生產大規模轉移到海外,當時愛華的生產有?90%?在本土。在媒體的一片反對聲中,愛華公司依靠提前退休的方式,把當時在日本的?3,600?名雇員裁掉了?1,300?人。現在,愛華公司?90%?的產量來自海外,絕大部分在亞洲;四分之三的員工是在海外招聘的,海外市場的銷售額達?88%。愛華公司的管理者尤其重視股本收益率,而不是盲目追求市場占有率。這一轉移起了作用。愛華公司?1997?財政年度的銷售額為?27?億美元,其股本收益率為?11%?左右,是最接近它的日本競爭對手的兩倍左右。? ????如果更多的日本公司想變得具有全球競爭性,它們還需要采用更復雜的財務管理手段。這方面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保谷株式會社,這家位于東京的高技術光學產品生產企業上一財政年度的銷售額為?16?億美元。73?歲的會長鈴木哲夫是一位滿頭銀發的工程師,他不僅在長相上而且在其他方面使我們聯想起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正如當年的盛田昭夫,鈴木哲夫被日本企業界看作是一位反叛者。他是日本最坦率地宣傳公司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增加股東價值這一觀點的人。鈴木認為,日本傳統的管理風格和目標是“完全錯誤的”,它們是以股東不管怎么說是“公司之外的人”這一概念為基礎的。? ????保谷創建于約?50?年前,一開始生產水晶制品,后來又生產眼鏡、計算機磁盤和激光手術儀器。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時該公司嚴重受創。鈴木首先砍掉了不贏利的業務,把房地產等非核心資產賣掉,并將一部分業務轉向海外。在日本的雇員人數從?1993?年的?5,200?人下降到去年的?4,000?人,而海外雇員卻在同期從?3,800?人增加至?5,550?人。? ????保谷之所以采取這些行動,是因為它不懈地追求提高股東價值,滿足鈴木所說的“市場邏輯”,尤其是滿足占公司股東?20%?的外國股東的期望。直至?90?年代中期,保谷始終把注意力集中于提高股本收益率和紅利,不過鈴木認為這還做得不夠。現在,該公司的目標是在五年內將其所謂的“經濟附加值”翻一番。經濟附加值是衡量公司業務在減去資本實際成本之后贏利多少的指標。鈴木說:“我真的不在乎銷售額是增加還是減少。”? ????不過,即使有成百上千家像愛華和保谷這樣的公司,在目前那也只是眾多的日本公司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人們認為企業界會由小至大地進行改革呢?這一問題的答案是雙重的:一是日本金融面臨重整,二是取消管制的計劃涉及的范圍驚人之廣而且具有破壞性。? ????金融一直是日本收益率低下、高度穩定的資本主義制度的關鍵。倘若日本金融體系發生重大變革,日本企業界中的反股東態度也要隨之改變。日本大肆宣揚的金融“大爆炸”改革將會引起這樣一場革命,這一改革將于取消所有外匯管制的?4?月?1?日真正開始,估計于?2001?年結束,到那時日本的金融體制將像英國在?80?年代進行的類似改革后的那樣自由。? ????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金融業的重整已經開始。隨著去年底一連串驚人的銀行和證券機構倒閉案,一個重組的浪潮已經開始沖擊金融業。日本金融機構中最循規蹈矩的銀行之一的日本長期信用銀行于2月份宣布,今春它將開始實施一項將董事會成員削減三分之二、全體員工削減?20%?的計劃,這樣預計每年可節省開支約?16?億美元。大約在同一時間,野村證券的新任首席執行官氏家純一對作為日本現代金融神圣原則之一的交叉持股制度表示異議,他在一次訪問倫敦時漫不經心地說,野村正在“認真地考慮”拋掉其巨大的銀行股票組合中一部分的途徑。氏家解釋說:“我們有一大批其他銀行的股票。這對一家投資銀行來說真的是一個戰略組合嗎?我對此有點懷疑。”像三菱重工會長這樣的人是很難說出這種話的。? ????同時,外國對日本金融業的滲透迅速加快。富達投資公司(Fidelity?Investments)與三家日本銀行合開了辦事處,聯合銷售共同基金。花旗銀行(Citibank)正在迅速奪取零售銀行業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年輕人和趕時髦者的市場。通用電氣資本公司(GE?Capital)最近宣布與否則就要倒閉的東邦生命保險相互會社組建一個合資經營項目。外國企業的行動中最重要的恐怕是美林證券公司對零售證券經紀業的投資。該公司從目前已倒閉的、曾是日本第四大經紀商的山一證券公司收購了一個分行網絡和?2,000?個經紀人。? ????如果“大爆炸”改革能像期望的那樣奏效,它將有助于徹底改變日本企業界的其他部分。過去,只要能使日本企業界保持興旺,日本銀行就樂意以低息給公司貸款。由于利息低,日本公司擔負得起較低的資本收益率,能對員工實行終身雇傭制,追求市場占有率。但這場變革將改變這一程式。在未來的幾年中,西方金融企業將會從日本傳統銀行的大量儲蓄存款中悄悄地奪得愈來愈大的份額。許多觀察家估計,由于日本儲蓄者被高收益的債券和共同基金所吸引,西方公司可能會從現在的幾乎一無所有發展到五年內擁有日本金融資產的?30%。到那時,日本公司再也不能不理會大型退體基金和保險公司以及其他人對更高收益率的要求,傳統的生意經將開始消失。? ????日本取消行業行政管制的行動進一步將推動日本企業追求更高的股東收益率。在過去的幾年里,日本慢慢地放松了行業管制,從分銷、運輸和電信到住房、勞動力、土地市場和醫療衛生。? ????改變某些規定所帶來的一個最簡單、也許是最激進的例子是汽油零售業。1996年,日本政府為重新平衡汽油和迄今仍實行補貼的煤油以及石油餾出物的價格,以調整為名,將經過提煉的石油產品的進出口開放,并取消了價格控制。其結果令人吃驚。? ????伊恩?斯考伯爾(Ian?Scoble)--負責管理美孚石油公司的日本業務的澳大利亞人--解釋說,日本的汽油零售業過去是“受管制的、輕松自在的、賺錢的”。人人都在汽油上賺了錢,結果,加油站數量猛增,服務過度,生產率低下。這個國家六萬個加油站加的油只是美國同行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但它們的毛利卻是美國同行的五至七倍。怪不得它們能在一個一般規模的加油站雇用七個穿制服的服務人員。? ????在管制取消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汽油價格下降,毛利下跌了一半,僅為美國加油站的二至三倍。斯考伯爾估計,在三年內,石油公司的數量(現為?11?家)和加油站的數量都將減少一半。生存下來的多數會與西方石油企業有某種聯系。? ????現在還不好說汽油零售業取消管制的模式是否會迅速和廣泛地擴展到整個日本工商界,從而導致整個國家的轉變。擔任日本政府一個負責推動取消管制的委員會主席的三輪芳朗認為,畢竟,日本改革的真正障礙不是屢受攻擊的官僚體制,而是那些特殊利益行業說客的力量,這些人通過賄賂等手段將議員們掌握在手中。不過排除全面變革的可能性也未免過于憤世嫉俗。用三輪的話來說:“日本人民和媒介對這個國家的未來過于悲觀。” ????譯者:徐子健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