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股市的總統周期和中國的總理周期
位置:
????2004年,耶魯?赫希(Yale Hirsch)在《股票交易者年鑒》(The Stock Trader’s Almanac)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他提出:“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經常重創經濟和股市。戰爭、衰退和熊市都傾向于發生在任期的前半部分,而牛市則常常出現在后半部分?!?/p>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般來說每屆政府為了連任或者給本黨候選人鋪路,都傾向于在大選前采取經濟刺激措施,特別是刺激性貨幣政策,來制造繁榮以拉攏選民。由于貨幣政策和其他經濟刺激政策的效果并非立竿見影,所以通常都要提前一年來實施。一年后,正是大選年,經濟刺激措施的效果逐漸顯現出來,選民們會對執政黨好感增加。大選后,這些經濟強心劑的效果逐漸過去了,一般都會演化成通貨膨脹。而當選總統在大選時的很多許諾不能馬上兌現或者根本沒法兌現,市場會充滿失望情緒。于是股市便一路下跌。這一漲一跌,就形成了四年的股市周期。當然這個周期沒有那么固定,有時候牛市長些,有時候熊市長些。但根據美國長期股市數據來測算,這種理論基本上成立。 ????既然有這樣的規律,有些分析師就提出一種操作策略:在當選總統任期的第二年10月1日買入,然后在第四年12月31日賣出,共持倉27個月。這種策略收益率如何呢?馬歇爾?尼古拉斯(Marshall Nickles)對1952年到2000年的數據進行測試,發現按此策略操作,如果在1952年投入1,000美元,到2000年賬戶資金將達到72,701美元。很不錯的收益,而且非常穩健,風險小。 ????這種政治周期在很多國家股市都存在。那么中國怎么樣呢?中國沒有大選,政府不會為了選戰的需要而采取經濟刺激措施。但中國政府也有任期,也要換屆。通過對市場的研究,筆者發現,中國股市居然也有跟美國股市類似的現象。當然中國政府是五年一屆,股市的周期似乎也因此比美國的周期長一些。中國是總理負責經濟事務,因此中國類似美國總統周期的現象似乎可以稱為“總理周期”。 ????1991年股市剛剛開張,只有深圳幾只股票上市,代表意義比較小。1993年3月起,朱镕基雖然是副總理,但全權負責經濟工作。就股市來說,從1993年到3月到2003年3月,都可以看做朱镕基時代。2003年3月至今,為溫家寶時代。
????從上圖可以看出從1993年朱镕基開始掌管經濟,股市下跌。一年多之后,股市見底。1998年3月朱镕基就任總理,之后還是以下跌為主,直到1999年的5.19。2003年3月,溫家寶就任總理,股市突破盤整下跌,之后雖然有短暫的上漲,但基本上以下跌為主。到2005年6月股市見底,開始一波大牛市。2008年3月,溫連任,股市繼續下跌。2008年11月股市開始上漲,比以前的周期提前了很多,但那是因為當時龐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刺激股市上漲,不可以常理推論。我們可以看出,每屆政府開始一兩年,股市基本都下跌,然后才開始上漲。這跟美國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是,每屆政府快結束的時候,股市也會下跌。 ????兩個政體完全不同的國家,股市居然有類似的政治周期,看上去有點不可思議。不過雖然中國沒有大選,但也會有別的政治原因影響股市。根據筆者的淺見,大致可以這樣解釋:中國有句老話,“新官上任三把火”。新一屆政府不管是否連任,都會在初期監管比較嚴格,人事上也會有相應的調整。這種情況下,財政和銀行系統也會小心翼翼,對財政支出和貸款都比較嚴格。股市是非常敏感的地方,證券監管機構對市場管理也會寧緊勿松。這樣就容易導致股市下跌。 ????然而,不管哪個領導人都希望在任期內有所作為,都會追求政績。嚴格監管之后的工作主調就是發展,股市的發展比較直接,是大家都看得見的。所以在一屆政府任期的后幾年,股市多半都會上漲。但到了任期快結束的時候,政府都會進行總結,著重處理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政府工作的主調又開始以收緊為主。中國股市并不完善,在牛市中經常會出現黑莊之類的情況。這都是要處理的問題。隨著經濟政策的收緊,股市也開始失血下跌。 ????當然由于中國股市時間太短,研究這樣大周期的樣本范圍太小,也許很多讀者會覺得筆者的結論太牽強。不過美國股市總統周期的理論,應該對我們研究股市有一定的借鑒作用。畢竟中國股市有“政策市”之稱,中國政府的換屆對股市周期也會有重大的影響。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