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短缺料會持續
位置:
????自從中國內地實行改革開放后,香港的產業結構就開始轉變。因內地土地租金便宜,勞動力低廉,再加上有優惠的外資政策,大批港企北遷珠三角,制造業基本上從香港消失了。但包括港資在內的外資和中國廣大農民工的結合,卻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經濟奇跡。中國自改革開放后,經濟增長速度之快,時間之久,令世界側目。 ????隨著中國經濟騰飛,GDP總量超越日本一躍為世界第二,而曾經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已不復存在。富士康在“N連跳”下薪水翻番就是明證。現在沿海發達省份紛紛出現“民工荒”,有些企業即使加薪也招不到足夠的工人。可以預見,今后幾年農民工的工資還會繼續攀升,足以令珠三角的港企憂心忡忡。 ????為什么農民工的工資還會繼續提高?這得從農民工市場工資水平形成的基本機制來探討。經濟學理論告訴我們,農民工市場工資水平由勞動力需求和供給兩方面決定。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工廠,對勞動力的需求相當大,所以說農民工的市場工資主要由勞動力供給所決定。“民工荒”的出現說明,曾經無限充裕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供給已悄然不復存在。為什么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幅萎縮?我想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個是,隨著中國上世紀70年代末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中國人口增長放緩,青年農民的人數更是大幅下降。農村地區剩余勞動力正在逐漸枯竭,反映了中國的勞動力供給正在逼近“劉易斯轉折點”。在二元經濟結構中,在農業剩余勞動力消失之前,社會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工業化所需的勞動力,同時實際工資不會上漲。直到有一天,工業化將剩余勞動力吸納干凈,這個時候若要繼續吸納,就必須提高工資水平。否則,農業勞動力就不會進入工業。這個臨界點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劉易斯轉折點”。 ????第二個原因是中國農村地區在家務農的農民的收入正持續較快增長。中國農民工的就業出路基本上有兩條:一是背井離鄉出外打工,另外就是在家鄉種地。根據經濟學的假設,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工是理性的。如果出外打工所得收入超過在家務農,那么勢必引起大量農民進城打工,工廠的工資必會壓低。另一方面,如果在家種地的收入多過進城打工,那么大量的農民工會返鄉務農,這樣又勢必造成工廠民工短缺,引發工資上升。所以,均衡的結果就是:出外打工的農民工的實際收入與在家種地農民的實際收入相差不大。可以說,農民工的工資水平是由在家鄉種地的農民的收入所決定的。 ????溫家寶總理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十一五”時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8.9%,已徹底取消農業稅和各種收費,結束了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并且給予農民大量的生產性補貼,還對重點糧食品種實行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 ????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明確指出未來幾年要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繼續增加對農民的生產補貼,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要超過GDP增長速度。甚至還具體到2011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提高5~7元,水稻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提高9~23元。毫無疑問,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也就意味著農民工的工資會水漲船高。 ????主要位于珠三角的香港企業怎樣應付這一情況呢?農民工工資的上漲是必需的。另一方面,我想它們可能要實行第二次遷移了。第一次是從香港遷往珠三角,這次則要遷往內陸省份。相比到沿海,農民工可能更愿意留在家鄉的城市打工,一則可以照顧小孩和老人,再則也會減少生活成本。另外,基于就業和稅收的考慮,內地省市也會歡迎港企內遷,爭推優惠措施招攬。富士康內遷就是明證。再則,內遷也可以為港企節流,內陸農民工的要價肯定低于沿海農民工。唯一的缺陷就是港企的老板們往返香港就要多費些時間了。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