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何以山前無路
位置:
????豐田汽車公司(Toyota)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設立首席工程師,即“主查”。在通用汽車(GM)或者福特公司(Ford),首席工程師基本上是一個協調員性質的職位。但在豐田卻不同,“主查”對其開發的汽車負完全責任,從概念開始,有時會貫穿銷售周期的始終。除了對工程方面的決定負責外,首席工程師還要負責項目的商業成功。他要準確定位一款車的目標市場,并負責落實成本、重量、性能和質量方面的各項指標。 ????目前,豐田有38位首席工程師。他們在豐田深受尊敬,被授予幾乎絕對的權力。但在2005至2009年渡邊捷昭(Katsuaki Watanabe)任豐田公司總裁期間,首席工程師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為提升盈利率,渡邊捷昭要求首席工程師極力壓縮成本。他們遵命行事,盡管自己服務的客戶很多都位于數千英里之外的海外市場。即便他們過度削減了成本,反饋也無法及時傳到他們的耳朵。一位豐田高層坦言:“在豐田市(Toyota City,日本愛知縣的城市之一,原名舉母市,因為豐田汽車公司設在該市,于1959年更名為豐田市——譯注),這些工程師處于與外界隔離的狀態。他們接觸不到市場信息。” ????于是,豐田客戶開始質疑其汽車的質量問題——性能不安全,或者僅僅是看上去很廉價。但豐田對客戶的投訴充耳不聞,遲遲沒有拿出解決方案。豐田的一些現任和前任美國高管開始相信,首席工程師應對公司目前的被動局面負責。他們認為,首席工程師回避了質量問題,因為擔心丟面子,他們不愿把問題提交給管理高層。 ????首席工程師制度是豐田異類管理體制的寫照。在豐田以優質汽車征戰世界市場時,這種管理體制一度功不可沒:目前,豐田在《財富》全球500強榜單中排名第5,年營業收入2,041億美元。但在面臨如潮般的質量投訴時,這種體制卻讓人們對豐田大失所望。盡管公司規模不斷擴大,豐田日籍領導人卻絲毫不肯放松對全球業務的嚴格控制,并繼續堅持所有重要決定都必須在日本做出。豐田拒絕全球化,而是實行殖民化統治。 ????在過去12個月間,豐田陸續宣布了多起召回,涉及各種各樣的缺陷,從油門踏板故障到固定備用輪胎的鋼索生銹。對于一家一向以汽車高質量著稱的公司而言,召回數量之大,實在不同尋常。作為回應,豐田任命了一名首席質量官,設立了一個安全咨詢專家組,并重組了其在美國的報告體系,以更加迅速地通報缺陷。但這些變革基本都是裝點門面的工作。豐田公司總裁豐田章男(Akio Toyoda)——公司創始人的孫子——一點也沒有表現出要改變公司結構的意向,而導致質量問題不斷惡化的罪魁禍首正是其糟糕的公司結構。 ????在接受《財富》電話采訪時,豐田章男堅稱公司需要的不是改變組織結構,而是回歸基本面。“我們在一些核心原則方面可能有所松懈了,例如關注制造基本要素。”他說。“就好像我們一度是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制造汽車,逐漸喪失了對市場中汽車故障和缺陷的敏銳感知。現在我們認識到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之間存在差距,我們正在努力縮小這一差距。我們希望追求汽車的基本性能——行駛、轉向、停止——確保客戶對我們的信心。” ????如果不進行深度改革,豐田的美國業務將繼續受制于一個龐大的日本官僚機制。這一官僚機制的本質是要保護豐田市內部的公司權力劃分。豐田公司將落得跟30年前的通用汽車同樣的境地:貌似擁有支配性的市場地位,但傲慢和僵硬的公司文化卻使其孱弱不堪,最終轟然倒地。 ????吉姆·奧爾森(Jim Olson)曾任豐田公司美國首席發言人近20年之久,在這期間,恐怕無人比他更忠誠于豐田公司、更有力地宣傳公司了。但奧爾森現在認為,豐田在管理自己的成功方面存在失誤。在一本將于今年11月出版的書《紅色簡易管理工具箱》(The Little Red Box of Management Tools)中,奧爾森寫道:“內部的不信任和不暢的溝通渠道是造成當前危機的根源。”他說,豐田公司不肯向海外部門下放與其所擔職責相當的權力。“決策權與執行權的分離,”奧爾森寫道,“導致公司運行步調緩慢,阻礙了溝通和策劃。”
相關稿件
|
500強情報中心
|
深入財富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