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全力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穩定
9月9日上午,中宣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會上表示,2022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1076萬人,總規模首次突破千萬,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就業形勢嚴峻復雜。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截至目前,2022屆高校畢業生...
-
教育部明晰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指標:打電競、開網店、自媒體屬于就業
日前,多個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網站公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嚴格核查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的通知》,《通知》明晰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指標。新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統計相關指標的最大亮點在于“自主創業”和“自由職業”方面,自主創業的范圍加入了開設網店,自由職業的范圍加入了互聯網營銷工作者、公眾號博主、...
-
教育部: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11月15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
-
明年高校畢業生將突破1000萬
12月28日召開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表示, 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總體上存在“就業難”與“招人難”并存的現象,不同專業、行業和地區間用人需求差異較大。綜合研判,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教育部將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千...
-
教育部:高校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
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學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30日公布,其中提出,高等學校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對校內重點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開展核酸或抗原檢測。除跨地區返校入學外,高等學校師生出入校門和校園公共區域不要求提供核酸證明,其他外來人員進入校園的健康查驗辦法,...
-
學歷貶值致薪酬下降5.1%,高校生就業內卷怎么破?
中國高等教育于2002年從精英化階段進入大眾化階段,2019年開始從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加上疫情沖擊,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背后,全社會對文憑學歷的認知也處于調整重塑之中。約一半的求職者學歷相對工作要求高出兩年或以上,他們獲得的薪酬比與自身水平相符崗位的薪酬低5.1%。...
-
教育部擬設24所本科高校,首所康復大學來了
5月15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發布《關于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擬同意設置康復大學等24所學校。康復大學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康復大學是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與山東省共同建設,是中國乃至世界第一所以康復命名的大學,駐地為青島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疫情期,874萬大學生求職路在何方?公務員再成熱門選項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0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874萬人,又創歷史新高,加上往年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在突發疫情影響下,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 2020年應屆畢業生面臨從未有過的就業形勢:現場線下招聘會取消,招聘信息的發布渠道改變,部分企業由公開招聘改為半公開加內推,甚至一些企業減少或是暫停了招聘數量...
-
728政治局會議首提“保交樓”,意味著什么?
7月28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有史以來首次提出了“保交樓”問題,看來保交樓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已刻不容緩。就前者而言,預售制下的資金監管失效引發的爛尾樓問題所導致的爛尾樓業主“抱團停貸”風潮,嚴重打擊了本來就已極其脆弱的樓市信心,尤其是對于新房和新房市場,如果處置不好,將可能讓剛剛初顯成效的邊際放松...
-
藝與勢
“埶”象人伸出雙手栽種草木之形,“埶”即“藝”字初文,《說文解字》:“埶,種也。……《詩》曰我埶黍稷。”從字形演變來看,“藝”當是“埶”的后起字。“勢”也是“埶”的后起字,漢以前又多以“埶”表“勢”。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文》無勢字,蓋古用埶為之。”陳玉強指認,大約漢初之時,“勢”字才出現,...
時間:
作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