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500強專題
· 2012年中國500強排行榜(企業名單)
· [編者的話] 你愿意投資“中國500強”嗎?
· 解讀2012中國500強
· 最賺錢的40家公司
· 中國500強的虧損公司
· 利潤率最高的40家公司
· 凈資產收益率最高的40家公司
· 分行業榜單(金融、房地產、煤炭、電力…)
· 中國500強官網及微博賬號大全
????“中午您在食堂吃飯的時候,我看見您和麥總坐在一起,您和他說什么呢?”一見面,我問劉學斌。劉學斌是中集集團副總裁,掌管集裝箱業務。去年中集的集裝箱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50億元,占中集集團總收入的54%,凈利潤36億元,占集團利潤總額的72%。
????“工作上的事情呀!”他笑呵呵地說。劉學斌習慣穿一雙北京老布鞋,說話大嗓門。“今年是中集投產30周年,我在中集工作了31年。我們造了30年集裝箱等于中國也造了30年集裝箱。”劉學斌比麥伯良晚幾個月來到中集集團。
????工作上的事情的確有點棘手。中集集裝箱90%以上是海外客戶,中集集團一季度的報告讓人感受到了全球經濟的寒意。今年一季度,中集集裝箱銷售收入僅有53億元,同去年相比降幅接近七成。“集裝箱是貿易的放大器,好的時候我們比它好很多,壞的時候我們比它壞得更多。不好的時候,縫縫補補用三年。”劉學斌說。但是他并不悲觀,“雖然生意少了,利潤不一定少。” 一般來說,一季度是集裝箱生產的淡季。
????“外延擴充有困難,我們就搞內涵建設,花心思搞升級。”劉學斌說。劉學斌手底下有2萬多員工,30多家工廠,其中海外有3家。他管理的23條產品線中,有19條是世界第一。
????“我們的瓶頸是應變能力。”2007年,中集集裝箱的產能已經達到200萬TEU,但是兩年之后,在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2009年,全球集裝箱的需求量銳減到45萬TEU,不到中集集裝箱產能的四分之一。可到了2010年,中集干貨集裝箱的銷量突然又飆升到了141萬TEU。“其實無非就是市場需求拉動你的原材料、人工等等的配置,兩者越吻合你的成本就越低。這種配置能力也決定了你的應變能力。市場越波動,就越考驗你的管理水平。”
????集裝箱發源于美國,在美國生產了很短的時間之后便轉移到歐洲,再從歐洲轉移到日本,之后轉移到韓國、中國臺灣,最后轉移到了中國大陸。1980年,招商局和丹麥寶隆洋行各出資150萬美元成立了中集集團,公司地址位于深圳蛇口。中集的第一代管理層是個聯合國:總經理是丹麥人,管生產的是英國人,管質量的是新加坡人,財務總監是香港人。幾個月之后,中國發生了改革開放歷史上標志性的一件事:宣布深圳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特區。1982年,經歷過三年上山下鄉、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畢業生麥伯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成為了中集的一員。(參見《麥伯良訪談錄》)
????1992年,在出任中集集團總裁之前,30出頭的麥伯良已經有了要做世界集裝箱第一的野心。“我覺得我們應該有機會,可以做世界集裝箱第一。”麥伯良說:“從那個時候我就開始一系列的戰略行動,這是中集第一件有強烈的動機和目標并且最后做成的事情。”
????要實現這個夢想,麥伯良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訂單,而是資金。“股東不會給我錢的。”麥伯良說:“我搞股份制改組是為了錢。”1994年,中集集團登陸中國A股和B股市場,募集資金2億元。 1996年,中集成為集裝箱行業的世界第一,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第一。“真正的世界第一,在我的心目中已經指日可待了。我已經很清楚,只剩兩三年。”麥伯良說。但他也清楚,集裝箱產業規模很小,即便中集做到世界第一也不是什么太了不起的事情。“這是我不得不思考的,我們還要不要發展了?那我麥伯良才40歲就退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