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地產為何流行?
????最近一兩年常聽到資深的地產行業人感嘆“傳統地產走不下去了。”曾經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廣告包裝、價格策略和一些務實的服務攏獲人心,瘋狂地銷售。但現在全中國也很難找到幾個讓人激動人心的地產策劃案,和眾人重金以待,競逐某個“地王”的場面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稱謂開始流行起來,“綠色地產”、“生態地產”,以及當下最“時髦”的,可以尾綴一切的“互聯網+”與地產結合的案例此起彼伏……“文化地產”和“藝術地產”也是最近常被提及的一組商業地產名詞。
????“藝術地產”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由于藝術是最領先于,甚至挑戰人們感官體驗的,最滿足人對新鮮感的訴求,同時具有集群效應和特殊的感召力,并且非常直接有效地可以劃分出不同風格、品味,鞏固不同受眾的個性,還可以挖掘人文情懷和精神性深度。于是全球的房地產開發商都在愈發著重地在項目中融入各種藝術元素,地產也因藝術而更加價值化。
????藝術地產已經不是僅僅在營銷方式中利用所謂“藝術”來包裝項目,而是有明確主題,以藝術為絕對主導,把高度藝術性強力地植入到整體項目概念和建筑、環境、室內設計中。
????國外有些前衛,甚至極端的案例,雖然具有非常強的實驗性,但巧妙的利用了各種自然和人文環境條件,在商業上反而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一類多出現在經濟高度發達,富豪聚集的超級城市,或者奢侈旅游項目密集的度假勝地,比如阿布扎比、迪拜、紐約、貝弗利山、新加坡等,雖然成本奇高,但令人震撼的“人造奇觀”性質的商業地產項目依然可以實施,且備受追捧。
????另一類是在非常特殊的地理環境中,依托于獨一無二的自然和地域文化條件進行風格極強的建筑設計,或不可被復制的概念性地產項目,比如在冰島、北歐利用極端光線條件建造出美學效果上不可復制的房屋;在耶路撒冷建造的以宗教歷史為主題的高度藝術與精神性體驗式會所與住宅。這些建筑藝術作品雖然也兼具載客或日常居住的功能性,但大多維護成本非常高,所以往往兼具旅游地產的性質,本身就是“景點”。小型的宅邸型作品常會成為名流商賈的一類“收藏”,舉辦各色極具創意的私人派對,藝術和商業活動。
????這類現代實驗性藝術地產案例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案例之一要數由建筑師Antti Lovag始建于1975年,完成于1989年,位于法國戛納的“泡泡屋”。它后被時尚設計大師皮爾·卡丹收藏。這是一棟完全沒有直線,全部以曲線造型的離經叛道的建筑。建筑師認為“直線違反自然”,把整片建筑外觀造得像連貫錯落的潛水艇,里面是波浪狀的天花板,圓形的床,拱形的走廊,家具、燈飾、藝術品、配飾,植物景觀都一定是球狀或柱狀,是一個徹頭徹尾屬于圓的世界,幽默、超現實,和整個規規矩矩的世界對著干?!芭菖菸荨弊云枴たǖそ邮忠詠恚蔀?0年代藝術和時尚界最著名的攝影取景地之一,舉辦了很多傳奇的時裝秀和派對,但始終不對公眾和一般商業活動開放,是戛納一處極具話題的奇妙景色。
????在國內,最早效仿這種模式,且能夠同時被藝術和地產界認可的案例,應該要算1998年由12名亞洲杰出建筑師設計建造,也被私人收藏的當代建筑藝術作品——“長城腳下的公社”。它不僅在建筑及整體藝術設計上可以達到國際前沿水平,成為中國第一個被威尼斯雙年展邀請參展并榮獲“建筑藝術推動大獎”的建筑作品,也是當時國內前所未見的前衛地產項目。不同于“泡泡屋”的完全不對外開放,“公社”是開放經營的。它從立項,建筑設計,到動工、完結、獲獎,以及經營后的一系列活動,整個過程都為開發商取得了巨大的話題效應,成為地產品牌戰略的經典案例,至今也是國內利用當代藝術與地產項目互動的重要范本。
????但有效地利用建筑與藝術來挑戰人類創造力和感官新體驗并不是國內真正被“用心”經營的方式。反而過去幾年國內涌現出大批所謂的“藝術地產”都是“地產+藝術館”模式。因為政策扶植文化產業,在立項中加入美術館、藝術酒店等相關項目可以低價“圈地”或者取得一系列稅務、政策優惠,于是開發商們紛紛熱愛起藝術來,建得中國遍地是藝術館。這里面有做的好的,例如今典地產在北京確實苦心經營了已經在藝術圈很有話語權的今日美術館。上海在過去兩年迅速崛起的“西岸藝術區”,通過集成大型美術館、畫廊與藝術博覽會,再吸引各種高級商業體和零售業進駐,旨在完全重新改造城市區域,已初見成效,并在藝術界口碑很好。但是,全國各地更多的還是為了占地而建造的空殼藝術館,往往地理位置極佳,有不少還在前幾年擲巨資置辦“館藏”,喂飽了當時本就混亂的藝術市場,如今卻只能起到個“裝飾”作用,沒有持續內容,更沒有人實際運營。
????不過,不論還有多少混亂和問題,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正處于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整個環境正促使著藝術發揮前所未有的影響力,而我們都正在這浪頭上參與、見證這一切。(財富中文網)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