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互聯網公司正在適應它們的“明星范兒”。小米在2月里上了兩次頭條,一是來北京訪問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獲贈兩臺小米手機,機殼背面燙印著他自己2005年說過的話“兩岸聯手賺世界的錢”,二是小米進軍支付領域。小米手機作為禮物很合適,屬于兩岸企業的合作成果,里面有聯發科的四核CPU、友達的4.7吋屏幕、光寶的相機模塊,組裝生產商是富士康和英華達。
????進軍支付領域的消息可能是雷軍他們自己放出來的。消息的主要內容包括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的成立——但這算不上新聞,因為成立發生在2013年12月——,以及小米和北京銀行簽了一個移動互聯網金融“全面合作協議”。“全面”用在協議前面,意味著籠統和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兩家企業的合作將從銀行的基本業務貸款開始,讓小米手機成為貸款流程中的一個“非充分非必要”工具;更多的合作還停留在探討階段,移動支付結算屬于探討的方向之一。
????小米介入支付令人感興趣的不是它的“重”,而是它的“輕”——和北京銀行開啟的合作項目并不出奇,而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的注冊資金只有5000萬元,沒有所謂的殺手級應用,沒有跨過也沒有設置特殊的市場準入門檻,沒有形成讓人津津樂道的“業界標準”。
????“輕”正是重點。雷軍們嘗試性的投入可以開啟移動支付業務,其他人也可以。不難預料未來的景象:很多互聯網公司陸續加入到支付服務提供商的行列,先為已有的客戶服務,想著吸引大范圍的客戶,想著做成通用的支付平臺。
????盡管法規層面和行業層面的壁壘重重,它們有些是政府部門出于金融安全的考慮設置的,有些是銀行和各種類型的金融企業出于行業壟斷的目的設置的,這兩個集合還有交集,盡管如此,互聯網企業開展支付和金融業務已經贏得了顧客的心,看看支付寶和余額寶就知道了。成功的關鍵,我稱之為互聯網公司的“大招”,就是“表層化”,做離用戶最近的服務者。和表層化相對的是底層化,有一種新的互聯網服務實現了表層化,就有相應的早已存在的服務和它們的供應商被底層化。通過互聯網工具完成網購支付的時候,我不在乎從自己哪張卡上轉錢給我的網上支付中轉站,但我會在意這個中轉站是不是方便,是不是安全,有沒有更好的選擇。關注的目光焦點偏離了,新的商業結構隨之生長出來。
????表層化“大招”堪稱必殺技,它的威力隨處可見。電信運營商最不喜歡看到的縮寫可能是OTT吧?;ヂ摼W公司用電信運營商的平臺提供各種數字業務,取代運營商自己的語音電話業務,取代它們的視頻電話業務,取代它們的短信和彩信業務。于是,OTT之后,互聯網公司實現了表層化,運營商被底層化了,價值體現在基礎設施而不是服務上。電信,金融,保險,物流,被互聯網公司用表層化的招數突入壁壘的行業的清單,還可以一直列下去,未來這個清單只會變得更長。就連客戶端軟件都會用同樣的招數,360的軟件管理界面,把Windows控制面板中的增加和卸載軟件功能底層化,各種客戶端的新聞彈窗把新聞門戶網站底層化。
????到底發生了什么?是什么微觀的變化導致了宏觀的變化?單個用戶對服務提供商的信任、屏幕時間的分配、消費心理的變化,每一個細小的移動,都參與了建筑一個共同的基于互聯網的新表層,覆蓋在全球的商業之上,就像大氣層一樣。
????如果你希望大展身手,用互聯網技術和方式改變一個行業的格局,不妨考慮表層化“大招”,想想在這個行業,此時的供應鏈上的優勢環節是哪個,如何把它底層化。這是供應鏈的環節之爭——“風水輪流轉,現在我耀眼”。
????想使出表層化“大招”,只念咒語可不夠,空間和時間上的細節必然很多。比如小米支付,天然地借著小米手機的東風;一旦兩者結合成功,它們將會體現出某種“市場共軛性”,即在小米手機風靡的二三四線市場,推動支付習慣的改變,在那些市場里把銀行變成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如果小米手機賣不好,小米支付也就難以成功。
????表層化的路是分步走的,前期需要嘗試,微信的馬年紅包,就是騰訊在支付表層化方面的一個嘗試。(財富中文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