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環境換發展何時休
????最近50年人類對地球的改變,超過了以往20萬年的總和。經濟活動是推動這一進程最重要的力量。利益開始支配人類行動。地球上無時不刻上演著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發展的故事。
????邦加島也許是這個星球上與你我關系最為密切的島嶼。這個鮮為人知的印尼島嶼出產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錫。錫不但是制作易拉罐的原料,還是焊接電子元件最常用的材料。無論笨重的服務器,還是輕便的iPad,都需要借助錫焊接元件。錫礦開采為邦加島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也未能避免地淪為環境惡化的幫兇。泛濫的開采瘋狂吞噬邦加島礦工的生命,挖掘機攪起的海底泥沙也讓近海變得日益混黃污濁,翻滾的淤泥令近海水域喪失了生命力。
????資本在幕后主導一切。當地人與其說是資本鏈條末端的受益者,不如說飽嘗苦果的實際買單者。
????亞馬遜河流域的環境案例更廣人所知。茂盛的熱帶雨林遭受大肆砍伐,不僅源于木材的經濟利益,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開拓的林地還可用于大豆種植以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食用油需求。日本、美國和中國的企業提供資金、機械和訂單,當地人不是充當勞工,便是成為替大公司打工的農場主。一旦接受跨國公司的資金扶持,農場主便淪為“貸款按揭”的奴隸。
????然而,為生存掙扎的人們除了出賣勞力、資源與賴以生存的環境,似乎找不到改變命運的辦法。于是他們便坦然接受命運的安排。如同溫水之中的青蛙,一步步接近他們的宿命。
????復活節島的故事更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這個位于太平洋中的小島以巨石陣聞名,曾生長著世界上最高的棕櫚樹,土著居民拉巴努伊人砍伐樹木,運輸巨石。部落之間興起的攀比之風引發建造巨石像的高潮,石像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樹木被砍伐,結果導致水土流失。他們失去了可耕種土地,也無法從海洋中捕魚,因為已沒有樹木供他們制造漁船,最終上演人吃人的悲劇。
????復活節島的悲劇看似遙遠,在我們身邊,相似的故事從未停止,卻無法引起足夠重視。
????在《一個鄉村的環境樣本》一文里,我講述了故鄉被煤炭運輸改變的案例,大大小小的煤場占用了大量耕地并讓土地喪失了可耕種能力。大約在2011年前后,一家資金雄厚的江蘇企業入侵,以修建新路為條件取得營業許可,建造了一家規模巨大的煤炭中轉站。強勁競爭者的闖入搶走了很多小煤廠的生意,一些破產煤廠主最終又回歸農民本行,可是他們已經沒有了足夠的可耕種土地。
????有人想出一個“聰明”的辦法:用挖掘機開發荒山,在山嶺間拓建出一塊一塊黃土裸露的新田。挖掘機是伴隨著煤炭運輸而大量涌現的。在此之前,農民們用鎬頭在相對平坦的山坡上順著山勢開墾出傾斜的山地,以增加糧食種植面積。由于順山勢開墾,并不破壞山體的結構。
????這種農業時代延續已久的開墾方法在大型機械面前顯得笨拙不堪。為了最大限度地開墾新田,挖掘機在山坡上掘出一道道平行的溝壑,然后用推土機推平,形成密集的梯田。仿佛在一夜之間,連綿的群山之間出現大量土地蓬松的地塊,在草皮襯托下猶如一塊塊創可貼。
????與從前落后的方式不同,機械開墾嚴重破壞了山體結構,許多土地只是水平堆疊在山坡上,并不牢固,如果雨水泛濫,極易引發山體滑坡。而在旱季,北方常有的大風又每每引起沙塵天氣。由于地表植被被大面積破壞。水土流失不可避免。不敢想象,這些新田究竟能夠存在多久?
????更令人憂心的是,盡管政府嚴禁開伐林木,偷伐行為卻從未絕跡。一些神出鬼沒的盜伐者專向未長成的小樹動手,因為小樹容易砍伐、動手迅速、且便于運輸。小樹尚未成材,只能用于制作三合板等低等木料產品,利潤實在有限,即便如此,也不能打消盜伐者的念頭。倘若長此以往,用不了幾年,那些光禿禿的山坡就可以開進大型機械,開墾出新的耕地。
????有些人依靠出賣自己的智力、頭腦和創意為生,有些人卻只能出賣汗水、雙手和那一點可憐的生存資本。我分不清后者甘愿如此,還是命中注定,卻分明看到復活節島的悲劇“重新復活”。
????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在哪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古人其實早已給出了答案。
????公權力與監管力的缺失令民生滑向“竭澤而漁”的深淵。社會的持續發展,離不開涵養經濟的土壤和水源,更離不開產業的培育、升級和轉型,這期間政府應承擔起怎樣的責任?
????上世紀90年代,故鄉興起蘋果種植熱,一時涌現大批果園,興盛一時。可惜果農思維一直停留在售賣水果的地步,缺乏遠景規劃和資金能力,未能及時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建立罐頭加工等高附加值產業,終于隨著水果市場競爭的加劇而陷入微利生存,果園如今大半已經荒蕪。
????后來的育苗熱、養殖熱如這股種植熱一樣曇花一現。人們總是充滿熱情地投入一項未知領域,榨干發展潛力之后,又爭先恐后地展開新事業。如此周而復始。他們不斷抱怨勞動辛苦和微薄收入,卻從未真正思考其中的原因。這何嘗不是舉國實業低迷的一種解讀和隱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