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轉化的難度決定科創企業是否可以實現發展;同時,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成為業務商業化決定科創企業可以完成關鍵跨越。如何完成“技術到商業成果,規模增長到價值增長”之間的關鍵跨越,是科創企業能否持續成功的重中之重。
科技成果轉化的難度決定科創企業是否可以實現發展;同時,科技成果轉化有效成為業務商業化決定科創企業可以完成關鍵跨越。參考行業分析,商業企業在成立前四年的“陣亡率”最高達95%,科創企業甚至面臨高達30%以上的“陣亡率”,正是因為科技成果難以產業化是主要原因。橫亙在大多數技術創新與發明得到產業化、商業化和生態化之間有數條鴻溝,如何完成“技術到商業成果,規模增長到價值增長”之間的關鍵跨越,是科創企業能否持續成功的重中之重。
為了更好的實現關鍵跨越,從多年陪跑科創企業發展的經歷中,對科創企業創始人(團隊)有如下小結:
1)須提高對科研成果轉化的認知和理解,并建立自己的核心技術(平臺);
2)嘗試與一些行業龍頭企業做一些橫向課題,最好形成長期合作關系,并深入企業,了解業務和商業;
3)基于自身核心技術平臺和行業創新龍頭企業共同確定一個好的產品方向,聯合開發;或選擇一個更好的產品進行研發儲備,并物色或者培養核心團隊。
科創企業創始人(團隊)的核心三件事:
1)凝煉核心技術,找到可以應用的領域;
2)分析核心能力及可用資源,設計起始產品及服務模式;
3)進行低成本的探索,不斷提高認知,找到合作伙件及更好資源,完成商業模式的設計。
第一階段,在模仿消化基礎上的創新轉化
主要解決卡脖子技術和科技產品進口替代的問題,核心模式是以國外龍頭科技公司的研發人員離職(回國)創業為代表。國內早期基于科創人才的創業孵化的模式主要是基于1.0的模式,當然也有一些團隊也是從事3.0模式,但是由于核心能力與資源要素缺乏,成功率較低。
第二階段:基于應用驅動的創新模式
創新性龍頭客戶不斷產品創新和升級,牽引產業鏈上游創新性合作伙伴研發或整合核心技術,設計并研發新的解決方案,客戶完成評價和協助完成研發,隨后向同行業推廣,是一種基于產業鏈協同創新模式。
第三階段:以科研成果轉化為核心的自主創新模式
該模式是從核心技術端出發,從基礎研究發現開始(高校與研究院所),通過應用基礎研究,解決科學向應用轉化的核心共性技術,基于技術的特征尋找最佳應用場景,設計定義新產品,進行產品研發、中試、評價、推廣,是一種基于原始創新的技術轉化。
以上不同階段的科創企業,要完成技術階段的跨越,最關鍵的是創業者要完成從技術思維到產品思維,產品思維到商業思維。同時,科創企業要從規模型增長過渡到價值型增長,需要實現組織和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創始團隊多由一群技術專家或學術研究人員組成,科學家的思維是追求單點極致,他們可能非常擅長技術研發,但缺乏對市場需求和產品定位的清晰認識,而企業經營更多是要從市場端和需求端出發,需要關注技術在市場中的應用場景,確保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初創期的企業需要學會將技術轉化為市場上需要的產品,并基于市場反饋迅速調整產品策略和業務模式,若不能及時調整原有的思維模式則很容易錯失商機,在從初創期過渡到成長期的過程中遇到較大挫折。
在實現持續穩定的盈利和市場地位提升后,科創企業進入到相對成熟期,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業務范圍的增加,企業可能面臨著業務線之間的協調和整合問題,以及如何更好地配置和利用企業內外部的資源,此時企業需要對組織架構和內部管理機制展開迭代升級,實現業務的協同發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
同時在成熟期企業需要更多地依靠人才的創新能力和落地執行能力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需要加大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建立靈活多樣的人才管理體系,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激發員工的潛能和創造力,構建高效協作的團隊,以應對市場競爭和業務挑戰。
科技企業若想穿越周期,實現基業長青,則需要不斷追求卓越,迭代和完善自身的戰略、組織和文化,以確保能夠持續保持競爭力和市場領先地位。
首先,持續成功意味著企業需要保持創新活力和敏捷度。盡管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市場和技術的變化仍在持續不斷地發生,企業需要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技術升級和業務模式創新,以應對競爭對手的挑戰和滿足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
其次,持續成功的企業需要建立健全的組織架構和管理體系。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業務的復雜化,管理挑戰將進一步加劇。企業需要建立高效的決策機制、靈活的組織架構和有效的績效評估體系,以確保企業能夠及時做出正確的決策和迅速響應市場變化。
此外,持續成功的企業需要重視品牌建設和客戶關系管理。建立強大的品牌形象和良好的客戶關系,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吸引更多的客戶和業務機會,還可以提升企業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優勢。
最后,持續成功的企業需要注重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促進員工凝聚力和團隊合作,激發員工的創新潛力和工作熱情,從而推動企業持續發展和成長。(財富中文網)
作者楊勇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睿德仕創始合伙人,睿德仕咨詢首席顧問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杜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