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首頁 500強 活動 榜單 商業 科技 領導力 專題 品牌中心
雜志訂閱

政府工作報告的十大關鍵信號

2024-03-05

政府工作報告十大重點:1、增速目標5.0%左右體現以進促穩之勢,通脹目標3%左右,預計全年溫和上漲;2、財政強調適度加力提效,發行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及地方杠桿穩中有升;貨幣強調靈活精準,重點流向“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五大篇章;3、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需實現傳統產業數智化、低碳化轉型,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的“三線并進”;4、培育新質生產力需“新質型城市、新質型基建、新質型產業、新質型企業、新質型人才與新質型資本”六大方面的共同推動;
5、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2024年為蓬勃式發展元年,上下游存萬億市場機遇;
6、擴大內需:文娛旅游、國貨“潮品”為新重點;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為擴內需工作重心;7、對內改革:關注以中國式現代化為關鍵的經濟體制機制新一輪深化改革(三中全會);8、對外開放: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9、防風險:穩地產方向為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與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資金來源5000億PSL將續增;化債方面,特殊再融資債券工具使用規模或將再超萬億;10、綠色發展: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文本設置
小號
默認
大號
Plus(0條)

2024年3月5日上午,全國人大聽取了李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報告是展望全年經濟的風向標。

從經濟工作總基調及宏觀政策來看,2024年中國經濟將實現以進促穩之勢。宏觀政策方面,財政強調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發行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及地方杠桿穩中有升;貨幣強調靈活適度、精準有效,重點流向“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五大篇章等方面。

十大經濟工作發力點將圍繞“供給側創新驅動+需求側內需拉動”,以及“對內深層次改革+對外高水平開放”展開,這也是應對當前外部形勢復雜嚴峻,內部有效需求不足、社會預期偏弱的情境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然選擇。

具體來看,創新驅動戰略下,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擴大內需戰略下,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促進消費與投資良性循環;以中國式現代化為關鍵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持續推進;同時,房地產、地方債務等風險也將加速出清。

一、主要量化目標:5.0%左右體現出經濟積極的以進促穩之勢

1、經濟增速目標5.0%左右:積極的以進促穩之勢

首先,2024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相較2023年的5%左右更為積極。2023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目標是在2022年實現同比3%的低基數水平上制定,而2024年5%左右的目標則是在2023年實現同比5.2%的較高基數水平上制定。

其次,積極的增長目標與經濟工作總要求相呼應。2024年與2023年經濟工作總要求相比,2023年強調“穩字當頭”,穩的成分多一些。202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曾強調,“新班子起來了,一定要注意啊,不要有大干快上的沖動,也就是不能不按規律辦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績”。

而2024年經濟工作總要求則強調“以進促穩”,進的成分則多一些。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系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時指出,“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

最后,5.0%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體現經濟工作要實現量升質增。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經濟建設為中心”,這一表述往往出現在下行壓力較大的階段,且明確指出“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

此次“經濟建設為中心”排序在“高質量發展”之前,區別于往年,如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再次明確經濟的質與量并不是對立的“二選一”,要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

2、通脹目標3%左右:溫和上漲,中樞回升

2023年,CPI增速目標為3%左右,最終全年CPI增速錄得0.2%,遠低于預期目標。2023年出現了相對通縮的局面,映射在經濟中便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企業投資預期偏弱。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CPI目標定為3%左右,因去年基數較低與更為積極的經濟工作目標,預計全年CPI將實現溫和上漲,全年中樞回升至1.5%—2%左右,快速上行的風險不高,將繼續在合理區間運行,不會對積極的宏觀政策形成掣肘。

3、就業目標新增1200萬人以上,城鎮失業率5.5%左右:回歸常態

就業目標與經濟增長為正相關,經濟平穩增長,新增就業才能實現。2023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為1200萬人左右,實際完成1244萬人;城鎮失業率目標為5.5%左右,實際全年全國平均值為5.2%,較2022年下降0.4%。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就業目標定為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隨著穩增長政策的加力,經濟步入內生性復蘇,實現就業目標的主要制約項均實質性改善,回歸常態。預計2024年就業目標將得以實現,整體好于2023年。

整體來看,經濟的主要量化目標體現出更為積極的以進促穩之勢。從短期看,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這則需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推動經濟實現強有力的復蘇,從而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

從長期看,根據2035年遠景目標所提出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則代表到2035年,相比2020年的GDP總量或人均GDP需要翻一倍,這則要求這15年的年均增速需達到4.8%以上。因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速的逐步下臺階,那么作為第一個五年的“十四五”期間,年均經濟增速應至少達到5%左右,這也是2024年經濟增速目標定為5%左右的應有之義。

二、宏觀政策:財政加力提效,貨幣靈活精準

1、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

報告指出,“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000億元”。

以及“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今年先發行1萬億元”。

首先,報告明確今年發行1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體現在地方化債階段壓力較大,加杠桿空間及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中央作為加杠桿的主力,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

其次,專項債較去年3.8萬億元提升至3.9萬億元,對應基建投資將繼續發力穩經濟。從發行節奏來看,仍將前置。此外,專項債用作資本金范圍將進一步擴大,發揮更大的杠桿效應,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從財政政策部署來看,基建投資仍將是今年穩增長的重要抓手,社會資本可重點參與的基建方向,需關注去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在通知的附件中,明確了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的特許經營新建(含改擴建)項目清單,確定了應由民營企業獨資或控股的項目,包括環保領域的垃圾固廢處理和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以及市政領域的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公共停車場項目等9個項目方向;

民營企業股權占比原則上不低于35%的項目,包括環保領域的污水處理項目、污水管網項目,以及市政領域的城鎮供水、供氣、供熱項目等13個項目方向;

積極創造條件、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的項目,包括交通運輸領域的民用運輸機場項目,以及能源領域的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等8個項目方向。

2、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報告指出,“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以及“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

首先,貨幣不會大水漫灌,而是精準滴灌。區別于2023年貨幣政策“精準有力”的表述,報告刪去了“有力”一詞,延用了“精準”一詞,體現2024年貨幣政策“精準”更為重要,故結構性貨幣政策仍將為發力重心,主要方向則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重點提出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大篇章。

2024年2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發布消息稱,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召開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座談會,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總體部署,交流經驗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其次,近幾年“靈活適度”的表述常出現在經濟現實處于有效需求不足的年份。如,2020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2022年,“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

筆者認為,因短期內價格指標處于較低水平,貨幣政策則更需以促進經濟增長為主。《中國人民銀行法》中給出的中國人民銀行兩大目標: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三、供給側創新驅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是中國經濟對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對外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制勝法寶。2023年,中國人均GDP達到1.27萬美金,經濟正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攻堅階段,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必須由傳統要素投入驅動向技術創新驅動跨越。

此外,在復雜嚴峻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環境中,只有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把握住發展的主動權,成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1、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報告指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因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性突出,排序在2024年十大經濟工作之首,筆者下文將用較大篇幅重點解讀。

新質生產力一詞是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首次提出,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對新質生產力作出理論概括。特征: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基本內涵: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核心標志: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特點:創新;關鍵:質優;本質:先進生產力。

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4年九大經濟工作中,新質生產力一詞位于首要工作任務中,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4年初,31個省市自治區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有29個省市自治區提及新質生產力。

*每個地區2024年培育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差異化重點行業,讀者可自行學習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新質生產力的章節內容,如,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布局發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衛星應用、低空經濟、氫能及儲能等未來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支持發展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此外,去年底,中央財辦在解讀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重點闡釋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要點及政策舉措;2024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1)中央財辦解讀新質生產力:“三線并進”與六大政策舉措

中央財辦有關負責同志在深入解讀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時,單獨用一個題為“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志”的段落,全面闡釋新質生產力。其中,明確指出“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到地方考察調研,多次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首先,當前市場中的較大誤區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則要完全摒棄掉傳統產業,僅發展戰略新興及未來產業。

中央財辦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要點中明確指出,“技術層面要補短板、筑長板、重視通用技術。產業層面要鞏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前布局未來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并非摒棄傳統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傳統、新興及未來產業實現“三線并進”。

此外,數字化、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已成為當今商業生態中的通用技術,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點則是傳統產業實現數智化與低碳化技改。中央財辦在具體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舉措中指出,“激勵企業加快數智化轉型,實現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

關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具體市場機遇,讀者可重點關注2023年8月工信部等四部門發布的《新產業標準化領航工程實施方案(2023─2035年)》(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中明確,“新產業是指應用新技術發展壯大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具有創新活躍、技術密集、發展前景廣闊等特征,關系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全局”。此外,《方案》中還明確了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標準化建設目標。

八大新興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民用航空、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

九大未來產業包括:元宇宙、腦機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機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來顯示、未來網絡、新型儲能。

其次,中央財辦明確了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六大舉措,六大政策舉措將在2024年持續發力,形成共促新質生產力形成的合力:

一是鼓勵科學家、企業家大膽創新。“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弘揚科學家精神和企業家精神,營造鼓勵大膽創新的良好氛圍”。

二是以新型舉國體制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企業為創新主體。“加快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發揮好政府的戰略導向作用,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主體,讓人才、資金等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

三是加快產業數智化轉型。“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激勵企業加快數智化轉型,實現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

四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破除市場分割與地方保護。“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真正發揮超大規模市場的應用場景豐富和創新收益放大的獨特優勢”。

五是向創新要生產要素活力。“健全要素參與收入分配機制,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數據和資本等生產要素活力,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力資本導向”。

六是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改善創新市場生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與全球企業和人才共享中國的發展紅利”。

(2)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2024年1月31日,中央政治局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關鍵詞為新質生產力。

首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發展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明確為“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明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故從邏輯主線來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

此外,黨的二十大報告經濟工作章節題目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此次政治局集體學習的關鍵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筆者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相互促進,互為依存的關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需要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來支撐,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則是中央財辦所明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六大政策舉措之一。

簡單來講,只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成功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也將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其次,明確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四大關鍵:

第一仍是“三線并進”。會議強調“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區別于去年底中財辦解讀新質生產力對“三線并進”的要求,排序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由第三位排到了第一位,凸顯其重要性。

第二是重視產業鏈韌性與安全。會議強調“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第三是圍繞“五大強國”等戰略布局產業創新。會議強調“要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農業強國等戰略任務,科學布局科技創新、產業創新”。

第四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會議強調“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最后,會議新增指出新質生產力本身是綠色生產力,表明發展新質生產力需重視綠色發展。會議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產業層面則指出,“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做強綠色制造業,發展綠色服務業,壯大綠色能源產業,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和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筆者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鍵主題詞。新質生產力并非一時一刻的固化定義,其內涵會隨經濟發展而不斷迭代。而因其蘊含著大量且持續的政策資源,市場各方主體皆需不斷加深理解。

培育新質生產力需要“新質型城市、新質型基建、新質型產業、新質型企業、新質型人才與新質型資本”六大方面的共同推動,每一點都不可或缺。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出三大具體部署。

第一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其中指出,“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第二是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其中指出,“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第三是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其中指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 ‘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2、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代表,2024年為蓬勃式發展元年

報告指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低空經濟作為新增長引擎,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發展低空經濟”,低空經濟概念首次被寫進國家規劃;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出低空經濟,會議強調,“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低空經濟則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低空經濟是指以民用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為主,以載人、載貨及其他作業等多場景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因低空經濟作為新質生產力重要代表,政策確定性強、市場空間大、涉及產業鏈廣,市場主體需關注與其相結合的商業機遇。

首先,低空經濟已成為全球必爭的前瞻產業。根據羅蘭貝格研究院預測,到2050年,全球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超過60萬億人民幣。美國洛杉磯和日本東京等作為較典型的“低空經濟”發展城市,均已形成“國家頂層設計、地方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建設”的發展模式。各國普遍認為,2025年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城市空中交通商業化應用的關鍵節點。

其次,2024年將成為中國低空經濟蓬勃發展元年。2023年10月13日,中國民航局已頒發“全球首個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航空器型號合格認證,標志著城市空中交通商業化運營時代正式開啟。

2024年,已有廣東、安徽、江蘇、山西、江西、山東、四川、陜西、湖南、深圳、北京、重慶等16個省市將重點布局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相關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日,《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施行,為低空產業健康發展實現法治護航。

而從市場規模來看,截止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到3萬億元左右。據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IDEA)預測,到2025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高達5萬億元。

最后,產業層面來看,“先進制造+應用場景+低空基建”為一體的低空產業體系正在加速構建。上游的航天器生產制造商、中游的服務運營商和下游的應用端,涵蓋了通航制造、物流、旅游、農業、應急救援、商貿、教育等多個行業領域。

如在低空經濟+物流方面,2024年2月2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鼓勵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結合的物流新模式”。

3、創新驅動戰略下企業的必然選擇:數智化、低碳化、專精特新

報告指出,“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以及“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

筆者曾多次強調,數智化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基礎設施”,專精特新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指路明燈”,綠色低碳化是企業創新發展的“標尺”。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以上產業的數字化則為重中之重。

此外,對于深處傳統產業的企業而言,創新發展并不是難以落地的宏大敘事,專精特新早已是“指路明燈”。筆者建議企業要盡力、盡早按照專精特新的標準去發展。未來,各級政府仍將在財力、人力、物力上投入更多資源支持專精特新。

4、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十大工作任務中,不同于往年,將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排在第二位,突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重要性。其中有三大重點任務:

第一,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指出,“持續深化‘雙減’,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大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

第二,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

第三,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指出,“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優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獎勵制度”。

四、需求側內需拉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筆者認為,內需中,消費是經濟發展的目的,投資是經濟發展的手段,二者關系需要辯證來看。只有目的,沒有手段是不行的,只有手段,沒有目的是萬萬不行的。

關于消費,報告指出,“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其中,文娛旅游與國貨“潮品”作為新提法,需重點關注。

文娛旅游,娛是新重心。2023年724政治局會議提出,“推動體育休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去年428政治局會議提出,“促進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由文化旅游改為文娛旅游,雖僅有一字之差,但可見“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文娛旅游確定性的商業機遇,讀者可關注2023年9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指出,“豐富‘音樂+旅游’、‘演出+旅游’、‘展覽+旅游’、‘賽事+旅游’等業態”。

國貨“潮品”,潮是重點。“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保護發展中華老字號,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率先在化妝品、服裝、家紡、電子產品等消費品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

中國并不乏傳統國貨品牌,而傳統國貨如何穿上“潮”的外衣則是關鍵。筆者認為,國貨“潮品”中的潮,需要中華傳統文化和時尚潮流相結合,并非早年的“向外學潮”。

關于投資,報告指出,“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筆者認為,“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成為2024年拉動制造業投資與居民消費的工作重心。

2024年2月2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實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既利當前、更利長遠”。

3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方案中明確了支持與倒逼機制,設備更新與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重點方向:

1、支持方式:“加大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政策工具可選項為財政貼息、稅收優惠及專項再貸款。

2、倒逼機制:“更好發揮能耗、排放、技術等標準的牽引作用”。

3、設備更新重點方向:“有序推進重點行業設備、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和老舊農業機械、教育醫療設備等更新改造”。技改的重點應為數智化與低碳綠色化。

4、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重點方向:“積極開展汽車、家電等消費品以舊換新”。

筆者認為,消費品以舊換新作為2024年有力促消費的重要抓手,中央與地方財政支持資金體量或超千億規模。在重點領域汽車與家電中,資金支持汽車占比預計在70%左右。

五、對內改革:國企、民企、外資都是現代化建設重要力量

報告指出,“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

首先,2024年將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全面謀劃部署以中國式現代化為關鍵的經濟體制機制新一輪深化改革。

(*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每年至少舉行一次。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報告工作,接受監督。——《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二十二條 第2款)

2024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指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主要任務是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這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

其次,歷次三中全會將會審議通過“決定文件”,文件也將成為今后一個時期經濟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如: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其中,具像化的市場機遇,如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中:“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等。

上述文件中“允許”一詞共出現21次,“深化”一次出現49次,“推動”有39次,“推進”有67次,“完善”有113次,以上關鍵詞明確了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后新一輪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蘊含長期市場機遇。

筆者認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將成為二十屆三中全會題眼,改革事項將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展開。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明確中國式現代化五個特征:一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三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四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五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關于國企,報告指出,“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做強做優主業,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關于民企,報告指出,“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配套舉措,進一步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筆者曾多次提出,因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是就業的函數,就業是企業發展,尤其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函數,故提振民營企業信心是當前穩經濟的重要鑰匙。

2024年1月1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表示,將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進程。2月21日,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同組織召開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座談會。預計,2024年將會有更多真招實策提振民企信心。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專精特新仍是重中之重,上文已做闡釋。

關于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報告指出,“專項治理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招商引資不當競爭等突出問題,加強對招投標市場的規范和管理”。

2024年2月26日,國務院以“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制度,加快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制度規則”為主題,進行第六次專題學習。其中指出,“大力破除各種市場準入的顯性和隱性壁壘,持續治理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招商引資亂象等突出問題”。

對市場主體而言,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僅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政策舉措之一,需重點關注以下四大長期性機遇:

第一,有利于處于本地優勢產業中的企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下,各個地區會趨向形成以主體功能區為特征,不同區域中的優勢產業會逐步升級;

第二,有利于出口型企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會使得國內企業產品生產成本更低,性價比、質量更高,在國際上有更強的競爭力;

第三,有利于行業頭部品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下,一些地方保護形成的區域壁壘與市場分割會消失。各產業行業中,優秀公司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

第五,有利于線上數據型,線下物流型企業。線上數據和線下物流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基礎設施”。

六、對外開放: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

報告指出,“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在擴大市場準入、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暢通創新要素流動等方面加強服務保障”。

具體來看,在擴大市場準入方面,“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以上行業將是2024年重點。

在“提升外籍人員來華工作、學習、旅游便利度”方面,自去年12月以來,已新增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瑞士、愛爾蘭8國給予單方面免簽待遇。

2024年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聚焦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支付不便問題,“推動移動支付、銀行卡、現金等多種支付方式并行發展、相互補充”。

2024年3月1日,國新辦舉行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會議指出,“指導支付寶、財付通等主要支付機構將外籍來華人員使用移動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計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

筆者預計,2024年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仍將擴大,更多打通外籍來華人員經商、學習、旅游的堵點的政策工具將持續落地。

七、防風險: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

報告指出,“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維護經濟金融大局穩定”。

在化解地產風險方面,首先,穩地產投資具體方向已明確為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及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

其次,資金來源上,則是2023年12月重啟的PSL。根據央行官網披露,2023年12月,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凈新增抵押補充貸款(PSL)3500億元,2024年1月再度新增1500億元。

注:PSL作為一種“中長期且低成本”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創設于2014年4月,期限為1年,可以展期最長至5年,最初用于支持國開行發放棚改貸款。

此前,PSL啟用過兩輪:第一輪是2014年至2018年,PSL從0擴張至3.4萬億元,主要是支持棚戶區改造,撬動了棚改貸款大約4.1萬億元;第二輪是2022年9-11月,PSL增加6300億元,主要用于支持基建投資。

預計此次重啟PSL將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等“三大工程”上,年度資金規模在8000億元左右,最終年度撬動貸款資金約1萬億元。

在化解地方債務方面,去年10月以來,各地陸續啟動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用以化債,實現展期降息,緩解風險。截至目前,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規模約1.4萬億元。

筆者認為,因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經過各方面協同努力,地方債務風險得到整體緩解,為做好下一階段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充分肯定了前期化債一攬子方案,預計2024年特殊再融資債將繼續發行,發行量將再超萬億。

八、綠色發展: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在發展綠色經濟方面,報告指出,“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以及“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

在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報告指出,“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發展新型儲能,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

綠色發展方面的市場機遇,需重點關注2024年1月11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其作為綠色發展的“頂層文件”,明確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到2027年、2035年的主要目標,以及33條具體工作任務。

33條具體工作任務中蘊含著綠色發展的確定性機遇,如第3條“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中指出:“加快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推動超低能耗、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大力推進‘公轉鐵’、‘公轉水’,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提升大宗貨物清潔化運輸水平;“到2027年,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力爭達到45%,老舊內燃機車基本淘汰,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保持較快增長”等。(財富中文網)

作者張奧平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經濟學家、新質未來研究院院長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

財富中文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富媒體知識產權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0條Plus
精彩評論
評論

撰寫或查看更多評論

請打開財富Plus APP

前往打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肥乡县| 原阳县| 如东县| 永和县| 永康市| 丰县| 灯塔市| 栖霞市| 桦南县| 北京市| 文水县| 隆德县| 开封市| 格尔木市| 临邑县| 拉孜县| 龙南县| 通城县| 镇沅| 太原市| 长乐市| 永修县| 南澳县| 闵行区| 霍州市| 高尔夫| 拉萨市| 佛山市| 吉水县| 汝城县| 多伦县| 蒙阴县| 多伦县| 大新县| 建水县| 达孜县| 雅江县| 岳阳市| 朝阳县|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