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拜登政府吹響了“再工業化3.0”號角,目前成效初顯。與之前相比,拜登時代下,美國“再工業化”成功的概率更高,但也依然面臨著多重挑戰。
2021年以來,拜登政府吹響了“再工業化3.0”號角,推出自羅斯福新政以來規模最大的公共投資計劃,重點出臺了《美國救援計劃》(ARP)、《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IIJA)、《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和《通脹削減法案》(IRA)四大法案。“再工業化”主題相關投資計劃合計約1.2萬億美元,計劃于未來5-10年內投放,支出高峰或在2024-2027年。
如何理解拜登的“再工業化”愿景?首先,拜登的“再工業化”傳承了奧巴馬時代的目標,且在當下已成兩黨共識;其次,新冠沖擊強化了拜登政府對基建以及產業鏈安全的關注;最后,大國博弈背景下,美國重振制造業的緊迫性更強。
迄今為止,拜登“再工業化”的成效初步表現在:1)制造業就業快速恢復,并超過新冠疫情前水平;2)商品需求驅動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回升,經濟結構有所優化;3)非住宅類營建投資大幅增長,主要受基建領域以及計算機、電子和電氣行業拉動;4)美國上市企業資本開支(CAPEX)大幅增長;5)美國制造業FDI加速流入等。
過去十年美國重振制造業的進展有限,原因是多方面的——商品相對于服務的消費需求下滑、產業政策缺乏連貫性、勞動力成本劣勢、以及美元升值的負面影響等。對比來看,我們認為拜登時代下,美國“再工業化”成功的概率更高:1)當前美國基建及制造業投資周期恰逢上升期,這可能強化再工業化政策的效果。2)發展高端制造業可能幫助打破商品需求瓶頸。2021-2022年美國商品尤其耐用品消費占比明顯提升。未來美國及全球的新能源車、半導體等高端制造需求增長空間較大。3)拜登政府的“地方導向型”(place-based)產業政策具有開創性、或更科學。此外,拜登政府在實施大規模財政政策與大力度產業政策時更顯魄力。4)美國勞動力質量在高端制造比拼中更顯優勢。這部分得益于奧巴馬時代以來相關人才的累積。5)美國制造業綜合成本在納入經濟安全考量(尤其能源安全、產業鏈風險等)后,可能更具備優勢。
美國“再工業化”的固有挑戰。第一,自動化、人工智能背景下,發展高端制造或難挽救美國制造業就業的流失。第二,美國的“再工業化”政策仍可能受制于美國政體。如民主黨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大選落敗,拜登的產業政策未必能被落實。第三,來自非美地區的制造業競爭仍在加劇。中國制造業綜合實力不斷上升,歐盟等發達經濟體也在推進“再工業化”,除中國外的其他新興經濟體也可能加入競爭。第四,強勢美元仍可能持續削弱美國制造業出口。(財富中文網)
作者鐘正生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