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2023年二季度,經濟整體同比高讀數一大原因是去年同期低基數(2022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0.4%)。去除基數影響后,上半年經濟呈現“先上后下”的走勢。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比一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
從經濟需求側三駕馬車視角來看,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7588億元,同比增長8.2%,比一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3113億元,同比增長3.8%。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2%,制造業投資增長6.0%,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9%;上半年,貨物進出口總額201016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114588億元,增長3.7%;進口86429億元,下降0.1%。
2023年二季度,經濟整體同比高讀數一大原因是去年同期低基數(2022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0.4%)。去除基數影響后,上半年經濟呈現“先上后下”的走勢。
一季度經濟處于疫后修復期,二季度內外部需求同步收縮,經濟環比下行。從經濟先行指標PMI來看,一季度處于擴張區間(1月50.1%、2月52.6%、3月51.9%),二季度則進入收縮區間(4月49.2%、5月48.8%、6月49.0%)。整體來看,需求不足,民間投資和民營企業預期較弱是制約經濟企穩向上的關鍵。
從全球來看,2023年全球經濟雖持續復蘇,但道路更為坎坷。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發布的最新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4%,2023年下調至2.8%(前值2.9%)。其中2022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速為4.0%,2023年下調至3.9%;2022年發達經濟體增速為2.7%,2023年下調至1.3%。
一、當前制約經濟持續恢復的三大關鍵
7月6日,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指出,“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恢復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結構性問題、周期性矛盾交織疊加”。筆者認為,當前有以下三大關鍵問題制約經濟持續恢復:
1、內外部需求同步收縮,下半年外需回升幅度有限
二季度,內外部需求同步收縮。從需求側三駕馬車的視角來看,二季度代表外需的出口,與代表內需的消費及投資持續下行。4月至6月出口(以美元計價)同比增速分別為:8.5%、-7.5%、-12.4%;4月至6月消費同比增速分別為:18.4%、12.7%、3.1%(二季度消費同比數據8.2%的高讀數是因去年同期低基數);1-4月至1-6月投資同比增速分別為:4.7%、4.0%、3.8%。
從價格指標來看,更能體現外需的上游生產者價格指數PPI,4月至6月同比分別為:-3.6%、-4.6%、-5.4%;更能體現內需的下游消費者價格指數CPI,4月至6月同比分別為:0.1%、0.2%、0.0%。
往未來看,外需回升幅度或將有限。即便美國等全球最終需求國三季度庫存周期將逐步見底,補庫存需求帶動我國出口逐步回升,但因其經濟處于周期中的下行階段,全球總需求仍將難以大幅提升,制約我國下半年出口回升動能。
2、內需中私人部門民企投資與居民消費預期較弱
下半年外需回升幅度有限,穩經濟的重心則落在了內需。而內需中私人部門民企投資與居民消費預期較弱是制約經濟內生性恢復的關鍵。
首先,民企投資是順周期的,在經濟環比下行期間生產經營壓力更大。6月,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0.3%、48.9%和46.4%,大型企業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處于擴張區間,但中、小型企業均處于收縮區間,且小型企業比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景氣水平長期較弱。
中、小型企業多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中、小型企業復蘇乏力,就業壓力則會繼續加大。從數據來看,6月PMI從業人員指數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至48.2%,體現制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繼續下降。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雖與上月持平,但16-24歲青年勞動力調查失業率仍處于21.3%高位水平。
內需中,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收入是就業的函數,就業是企業投資發展,尤其是民營企業投資發展的函數。民營企業投資預期不足,居民消費預期則難以改善。
此外,疫情三年,居民資產負債表出現較為嚴重的衰退,尤其2022年居民資產增長明顯減速(住房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價值大幅回落),且資產端較負債端回落更快。結合美國、日本等經濟體長期發展經驗來看,資產負債表衰退將對居民消費將形成較長期的壓制。
3、穩定地方政府債務,制約政府部門基建投資
2023年,財政赤字率目標較去年的2.8%左右提升至3%,地方專項債較去年3.65萬億提升至3.8萬億元,體現中央、地方同時加杠桿,對應政府部門基建投資發力穩經濟的訴求。
但從具體數據來看,上半年政府部門并未在私人部門預期較弱時,通過基建投資創造需求,維持內需增長。1-4月至1-6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速為:8.5%、7.5%、7.2%。其主要原因便是地方財力受制于穩定債務的影響,在維持“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尤其是對穩就業的加碼后,擠出了財政資金對基建投資的使用。
二、下半年經濟穩增長的四大建議
6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針對經濟形勢的變化,必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強發展動能,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會議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個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
筆者建議,各部門各地方應以擴大內需為關鍵,私人部門民企投資與居民消費為著力點,推動經濟持續內生性復蘇。具體來看:
1、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為擴內需加足馬力
在“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方面,貨幣政策仍需兼顧總量與結構,為擴內需加足馬力。因當前擴內需仍面臨風險挑戰,則應通過降低政策利率,做強私人部門民企與居民資產負債表,助力有效需求恢復,提振信心;財政政策,地方專項債需提速,同時加碼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發力基建投資穩需求。
2、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政府部門需更有作為
在“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方面,當前私人部門預期較弱,政府部門需更有作為。在投資端的政策有力抓手應為現代化基礎設施,在消費端應重點促進新能源汽車及家居消費等。
3、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研究出臺支持民企制度、法律及政策
在“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方面,要用真招實策穩定市場主體預期與提振信心。首先,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其次,對于近年來多行業政策調整,要講清政策導向,引導好市場預期,避免市場主體因預期不明而產生信心不足的負反饋循環;最后,要站在微觀市場主體需求的角度,研究出臺支持民企制度、法律及政策,用真招實策穩定市場預期和提振市場信心。
4、防范化解重點風險,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具體方案需加速出臺
在“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方面,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具體方案需加速出臺,從而穩定市場各方參與者預期。此外,因當前穩增長壓力較大,在化解存量債務的同時,需避免政府部門逆周期調控加力,新增基建投資項目受到制約。
往未來看,伴隨著一批穩經濟政策措施加速落地,經濟將逐步回升向好,同時在高質量發展目標更加凸顯下,改革將進一步深化。唯有以后天的視角思考明天的格局,以明天的格局做出今天的決策,才可不悲觀、不迷茫,走在經濟周期曲線之前,抓住長期的確定性。(財富中文網)
作者張奧平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經濟學家、經觀未來研究院院長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杜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