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筆者在與一些中小企業家交流時常常聽到一句話,“心氣大不如前”。企業雖伴隨著經濟從“谷底”修復,逐步開始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但心氣,也就是信心并沒有完全恢復,這也是近兩年多疫情多輪沖擊所造成的“后遺癥”。筆者建議各部門、各地方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為市場主體提振信心,盡快打響中小企業“信心恢復戰”。避免疫后中小企業長期信心較弱的“后遺癥”成為“永久性創傷”,這也是日本“失去十年”慘痛教訓的根本。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在內部疫情多輪沖擊,外部全球化逆流、地緣經濟分裂與全球通脹居高不下的復雜嚴峻發展環境之下,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穩住了經濟大盤。但市場主體、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仍在不斷加大,預期與信心持續較弱,經濟實現內生性復蘇仍存較大阻力。
2022年9月8日,國務院專題會議指出,“當前經濟總體延續恢復態勢,但有小幅波動,正是頂風爬坡的關口,必須以更強緊迫感夯實經濟恢復基礎”“穩經濟要靠市場主體,要在紓困保市場主體的同時,針對有效需求不足的突出矛盾,促進消費恢復成為主拉動力,更大力度擴有效投資,為市場主體創造需求、提振信心”。
經濟走向復蘇往往需要“兩步走”。第一步,政府部門發力基建投資,穩住經濟大盤,創造市場有效需求;第二步,私人部門接力政府部門發力,即民企投資與居民消費,經濟實現內生性增長。進入三季度以來,經濟實現一定程度的環比修復,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門對經濟活動加大力度進行補缺,宏觀財政貨幣政策配合基建投資發力(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7.1%,7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1.5%,過去兩年平均同比增長1.8%),穩住了經濟大盤,但經濟實現復蘇“兩步走”的第二步卻遲遲難以實現。筆者認為,其根本性原因便在于市場主體預期與信心持續較弱。
從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PMI來看,8月份錄得數據雖較7月份有所回升,但繼續處于收縮區間(4月47.4%、5月49.6%、6月50.2%、7月49.0%,8月49.4%),體現出我國經濟景氣水平自6月實現環比修復以來仍有波動,恢復基礎仍不牢固,內生性復蘇存在阻力。
從大、中、小型企業PMI來看,8月大型企業PMI升至擴張區間,中、小型企業依然處于收縮區間。大型企業PMI為50.5%,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升至擴張區間。中型企業PMI為48.9%,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景氣水平雖有所改善,但仍處于收縮區間。小型企業PMI為47.6%,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景氣水平繼續下降。大型企業PMI升至擴張區間,體現出央企與國企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上的發力,而中、小型企業則民企居多,且更多是行業中下游制造業企業與服務業企業,更貼近市場需求端。所以,中、小型企業PMI長期處于收縮區間,不僅體現出相比大型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更大,發展預期與信心持續較弱,也體現出市場有效需求不足。
筆者認為,市場有效需求恢復的前提是市場主體發展預期與信心轉強。私人部門中居民消費是隨著收入預期改變的,只有居民收入預期向好,居民才會增加消費。收入預期向好則需要貢獻80%以上城鎮勞動就業的中小型企業,也就是私人部門中的民營企業實現投資發展,而企業實現投資發展的前提是具備發展的信心。所以,私人部門發力的大前提是企業具備發展的信心,信心越大,發力則越大,反之則反。
其次,從另一項經濟運行的先行指標,8月社融數據來看,總量與結構上也反映出內生性復蘇存在阻力,私人部門難以接力政府部門發力。從總量上看,8月份新增社融2.43萬億元,同比少增擴大至5571億元,為2020年疫情以來同期新低;從結構上看,雖然代表市場自主融資意愿的中長期貸款實現回升,但呈現出企業部門強、居民部門弱的態勢(企業中長期貸款同比由少增轉為多增2138億元,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少增額減少至1601億元),而企業部門強的原因主要是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快速落地所帶來的基建融資好轉,并非私人部門中民企發展預期與信心增強。
筆者認為,相比于全年其他經濟目標,最需要保住的目標是失業率在5.5%以內。在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下,如果能夠保住失業率目標,經濟活動能正常運轉,已是十分成功的。而中小企業貢獻了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保就業則首先要保住中小企業,只要讓中小企業具備充足的發展信心,就業崗位就會實現內生性的良性擴張。
近期,筆者在與一些中小企業家交流時常常聽到一句話,“心氣大不如前”。企業雖伴隨著經濟從“谷底”修復,逐步開始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但心氣,也就是信心并沒有完全恢復,這也是近兩年多疫情多輪沖擊所造成的“后遺癥”。有時經濟數據是客觀“冰冷”的,但主觀感受是難以測量卻更加真實的,而這一只“看不見的手”之力量卻無比強大。
2022年9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穩經濟關鍵要保市場主體。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根基,市場主體當前困難較大,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加大紓困政策力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薄弱領域設備更新改造,有利于擴大制造業市場需求,推動消費恢復成為經濟主拉動力,增強發展后勁。會議決定,對制造業、服務業、社會服務領域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設備,支持全國性商業銀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積極投放中長期貸款”。
當前,宏觀政策已持續發力提振中小企業信心。筆者建議各部門、各地方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為市場主體提振信心,盡快打響中小企業“信心恢復戰”。首先,要堅決防止疫情防控簡單化、一刀切,根據各地方實際情況建立疫情防控長效機制,更加科學精準化;其次,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再次,對于近年來多行業的政策調整,要講清楚政策導向和原則,引導好市場預期,避免市場主體因預期不明而產生信心轉弱的負反饋循環;最后,要站在微觀市場主體需求的角度,落實好已出臺的助企紓困存量政策,同時,以企業信心為政策著力點,研究出臺超常規的增量政策,給予企業多方位的政策扶持,助力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企業恢復對未來發展的信心。避免疫后中小企業長期信心較弱的“后遺癥”成為“永久性創傷”,這也是日本“失去十年”慘痛教訓的根本。
往未來看,經濟在政策面強烈的穩增長保市場主體訴求下,已站在新一輪復蘇期的起點上。市場主體、投資者也需理解,經濟復蘇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路上行,而是逐步的波動回升。此外,即將召開的二十大也將積極布局未來。當下我們更需要拾起發展的信心,走在經濟周期曲線之前,抓住未來的確定性。(財富中文網)
作者張奧平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經濟學家,增量研究院院長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