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要為市民減輕居住成本與買房負擔,與其直接介入二手房中介市場去剝奪中介機構的市場機會和限制中介服務價格,以破壞市場機制為代價來進行揚湯止沸,不如徹底地轉換政府定位并實現土地財政的逐步轉型與退出來進行釜底抽薪會來得更加真誠和更加有力度。
上海開通二手房“手拉手”交易網上簽合同,目前的市場占比較小。這一報道并未引起太多的市場關注,因為之前杭州等城市也開始了買賣雙方直接交易的試點,且杭州試點的意圖遠遠超出了上海只限于親屬、熟人之間才提倡的免中介交易,而是希望引導二手房交易完全擺脫中介“盤剝”來進行直接交易。但是從市場反應來看并不熱烈,這也符合相關媒體所報道的無中介二手房直接交易僅占10%以下比例的基本事實。
當然,上海所倡導的二手房“手拉手”免中介交易的出發點是好的,一方面是為了解決二手房買賣中遭受中介機構的“盤剝”來減輕買賣雙方負擔,另一方面是為了防止中介機構利用信息不對稱及自身對市場行情更為了解的優勢而哄抬房價與房租以從中牟利的同時擾亂市場秩序。就這兩個出發點而言,我們必須感謝政府為減輕市民負擔和為維護二手房交易與出租秩序,對于市民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之心。
但是靜下心來仔細琢磨這件事情,好像也不太對味兒。政府無微不至地如此關心和干預二手房交易,能解決房價和房租高企的問題嗎?政府如此關注和干預二手房租售市場,從中介機構口中摳出來、為百姓省下的那點兒銀子,夠不夠政府為這件事情投入的施政成本與中介服務機構被迫減少收入所帶來的損失呢?
就房地產交易市場而言,中介機構之所以存在,除了溝通供求、解決房源信息不對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充當房源產權、使用現狀盡職調查的角色以保證房源與物業的真實有效,并協助買賣雙方解決買賣過程中涉及的公用事業賬戶更名、按揭貸款、過戶登記等服務。而后者更是體現房地產中介機構的專業性和服務質量、公信力所在,也正是中介機構得以存在和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對于房子這種大額、低頻交易特征的商品而言,每個人一生中可能涉及的次數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沒有必要讓每個人都成為房地產交易服務領域內的專家,而中介服務機構以其專業性能夠為買賣雙方提供技術支持與專業服務,彌補了交易雙方在專業知識與市場經驗方面的不足,讓交易和按揭貸款、物業過戶等過程的效率更高。那么,以自己的專業服務提升了雙方交易效率的中介機構,獲得必要的服務對價難道不應該、不合理嗎?
反過來說,只要保證中介服務領域內足夠的競爭性從而保持市場的有效性,中介服務的價格也就自然而然會成為市場博弈之下的而合理定價而無法由中介機構單方面來確定,同樣的,囤房和炒房也就不會成為嚴重的市場現象。因此,如果要從降低中介服務費的角度來真正減輕市民的買房負擔,就要從打擊壟斷和維護市場秩序的角度去提升中介服務市場的競爭性和有效性,這樣一方面就能夠在相對降低房地產買賣中介費用的同時提升中介服務的效率與質量,另一方面也就自然而然地杜絕了中介機構不正當的房源炒作與牟取暴利的機會。
其實更進一步攤開來說,中國內地的房價構成中更多的是由地段所決定的土地價格與周邊配套環境的溢價,而其內核還是現行公共財政與土地財政框架下的產物。眾所周知,涉及房價與樓市的最重要的土地市場和金融要素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就一個完全的政策市而言,房價中所包含的建材與施工維護成本是競爭性和透明的,這也就決定了房價的主要構成部分的地價和配套環境定價是掌握在政府手中的。也就是說,高企的房價中的大頭是政府所掌握的地價與配套環境溢價,而建造維護成本與交易成本是小頭。如果真心要降低市民的買房負擔,則要拋棄土地財政以及公共財政中的不合理之處,而非把注意力放在由市場調節的小小的房地產交易費用上來。
以政府之手直接介入房地產交易中介市場,甚至以制定收費標準來限制中介機構的服務費定價,一方面確實為買房人省不了多少錢,屬于打板子打錯了地方;另一方面也有干擾市場秩序、破壞市場機制和與民爭利之嫌,還有在高房價壓力面前轉移視線與轉嫁矛盾的嫌疑。
如果真的要為市民減輕居住成本與買房負擔,與其直接介入二手房中介市場去剝奪中介機構的市場機會和限制中介服務價格,以破壞市場機制為代價來進行揚湯止沸,不如徹底地轉換政府定位并實現土地財政的逐步轉型與退出來進行釜底抽薪會來得更加真誠和更加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