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中文版)-- "348”,這三個普通的數字代表著中國的理財市場進入了新階段—低收益時代。“348”源自于三個統計數據:從2015年8月起,貨幣市場基金的平均7天年化收益率開始穩定徘徊在3%或以下的水平;商業銀行發行的3~6個月的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開始低于5%;同時8月由信托公司發行的信托計劃的平均收益率下滑至8.98%,邁入8%時代。這讓我們必須接受資產配置面臨的挑戰:要獲取與以往相同的投資回報率將更加考驗投資能力,并且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高收益曾經深入人心
在過去10多年里,城鎮化和國際化是中國發展的基本邏輯。一方面,房改背景下的城鎮化帶來了大量的房地產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上下游幾十個主要行業的蓬勃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加入WTO后的國際化背景,出口貿易的持續繁榮,中國的廉價勞力與資本結合,給中國的制造業帶來了極大的競爭力。這兩方面結合,使得資本在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里處于稀缺狀態,資金的可投資領域非常廣泛,并且可以輕松地獲得可觀的回報。例如,自1998年房改以后的大約15年里,似乎在任何時點進行房地產投資都是正確的選擇,可以連續很多年獲得10%以上的回報。一個段子向我們描繪了房地產投資長期豐厚的回報:90年代末的一名北京人,賣掉了祖傳的四合院,拿著數百萬出國經商,十幾年起早貪黑,飽經風霜,2010年后拿著3,000萬的經商所得回國,路過當年賣掉的四合院,掛牌價已經超過了一億……
另外一則故事則真實地發生在我的身上。2007年金融危機前,我在基金公司工作時,浙江一直是基金銷售的“老大難”省份。在面向浙江的客戶銷售各類基金產品時,同事們以審慎的態度介紹產品預期收益,卻被大量拒絕。原因是股票基金本來就很少有人敢預測收益率,即使預測了也不敢確保有20%以上,而浙江當時有大量超過20%~30%收益率的民間借貸存在。很多企業家直接說基金收益如果不擔保20%以上,就別找他們。因為在當時看來,浙江民間借貸的違約率確實不高,安全似乎可以得到保障。
過去相當一段時間里,因為沒有產生大規模的風險暴露,很多人把民間借貸和房地產投資的收益當作無風險收益。也就是說,很多人概念中的無風險收益率是在8%~10%甚至以上的。當一件事持續時間夠長時,很多人會把它當成習慣,進而變成信仰。
高收益將破局
然而,經濟開始轉型了。
首先,中國的城鎮化已經逐步進入深化階段,增速放緩。基礎設施、舊城改造、道路交軌建設等過去大規模的資金需求減弱。其次,房地產行業在一線城市的投資需求降低,在三四線城市的剛性需求已經過剩,人口紅利的轉折不再支持房地產價格瘋漲。再次,中國出口經過十幾年的高速增長,在全球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很高程度,上升空間有限。幾方面效應疊加傳導到下游產業,形成制造業產能過剩,資產收益率下降。所以,中國經濟已經不再對資本饑渴了。
傳統信貸需求萎縮,地方債的推出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而這個時候我們的貨幣總量卻達到了133萬億(截至2015年6月末)。收益率就是資金的價格,資金的需求量減少,而供應量在加大,大量資金要尋找去處,所以資金的價格自然會不斷走低。
抱守殘缺與積極轉變
面臨新常態,如果我們維持舊有的心態,期待不變的高收益,就意味著承擔更大的風險。市場仍然不乏高收益產品的存在,例如打著“P2P”旗號理財,民間配資等領域源源不斷地推出高預期收益率的產品,但是這些新興金融產品的信用風險,大大高于以債券或優質公司債權融資等固定收益投資為主的銀行、信托理財產品。投資者甚至還可能面臨著類似于“龐氏騙局”的道德風險,不少民間理財公司最終行詐騙之實的案件已經開始曝光。因此,仍然幻想高收益又不承擔風險是不切實際的。
關于投資回報最基本的理論是:任何一項投資的回報率,取決于無風險收益率加上例如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風險的風險溢價。目前的下行經濟現狀以及對應的降準降息政策,使無風險利率不斷下降,致使各類資產在風險不變的情況下,收益率不斷走低。順勢而為,我們的心態也應該積極轉向接受低收益,決不可以刻舟求劍,幻想著回到無風險的高收益年代。經濟轉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然我們不能改變它,那就要適應它。以平常心迎接低收益時代的到來吧,至于以前的高收益,請忘掉它。(財富中文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