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盟視角看中國樓市的“摸石頭”
????最近國內房地產市場出臺了些新的放寬政策:中國央行、住建部、銀監會3月30日聯合下發通知下調購房首付比例,對擁有一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購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從60-70%下調為40%。財政部也放松了住房轉讓營業稅政策,個人專賣普通住房的營業稅免征期,從五年縮短到了兩年。
????倘若仔細對比,不難發現此輪“樓市新政”實施的寬松幅度,一下子回到了5年前的水準。對五年一屆已過三年的本屆政府來說,手筆之大,前所未有。
????其實,回顧新中國的住宅制度改革歷史,可以看出此輪“樓市新政”算不得改弦更張,無非是中國在房改與樓市上還在“摸石頭”的一個序曲而已。中國在改革初期,要“摸石頭”甚至是全面“摸石頭”,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當時沒有經驗,國際上也沒有同類轉型的案例可供借鑒。但已經改革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還要繼續這么“摸石頭”,其實就大可不必了。
????而導致中國在房改上一直“摸石頭”的原因,是中國迄今在樓市上尚缺乏確保樓市穩定的基本要素。那么,如何才能讓中國的樓市做到和大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大陸國家如法國那樣穩定呢?筆者認為“去行政化”,正確定位商品房,盡快取消“多軌制”的中國式房屋市場,以及利用售房市場與租房市場互動調節的功能,這四個做法會是有效之策。
????首先,要“去行政化”。中國歷來奉行“大政府”,太喜歡“管”了,如同“保姆”一般。管理部門的強力介入有時是關鍵的,尤其在工業化的初期以及在經濟發展層面極低的歷史背景下;但管理部門的強力介入有時也會得不償失,尤其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能“管”和要“管”的東西越來越少了,管理部門的有些人就極不適應。在樓市上也是如此。
????中國房改與樓市從其開始與誕生之日起,就夾雜著濃重的政治與行政的氣息,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中國樓市已經成為政府與房地產開發商之間互相“綁架”的工具,同時又是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絕大部分來源。
????不用說一直標榜“自由經濟”與“市場經濟”的英美文化國家,就連歐洲大陸國家,例如一直以“國家干預”著稱的法國,也在樓市上盡量少行政介入。房屋交易,有公證員,有律師,若有必要,有房屋中介,這就夠了。這與中國多個管理部門輪番介入的做法相差甚遠,當然這與其中的油水不無干系。
????其次,要正確定位商品房。中國的房屋如果按照消費與價格層面,可以分為三類:商品房、經適房和保障房?!吧唐贩俊钡膬r位最高,最好針對富人以及收入較高階層;“經適房”是“經濟適用房”的簡稱,從90年代的“安居房”演變而來,主要針對工薪階層,尤其是中下收入階層;而“保障房”則是針對最低收入者以及家庭生活有一定困難的家庭。
????在此姑且不談經適房和保障房,這兩個比較簡單,無非一個是有條件地出售,一個是有條件地出租;光看商品房就會發現諸多的問題,其中一個很簡單的問題是,既然是“商品房”,為何又不讓其“商品化”呢?“商品房”是不是一種“商品”?
????還有,要盡快取消“多軌制”的中國式房屋市場。中國的房屋市場紛繁復雜,不免讓人頭暈目眩。從改革之前的社會主義式“福利分房”,到1998年起實行住房“貨幣化”,逐步取消福利分房。這樣,中國的房屋作為一樣商品總體進入了市場,實乃歷史一大進步。但迄今中國樓市依然存有嚴重的“多軌制”,即除了市場上一部分由市場決定的住房之外,還有多種部分或全部游離在市場之外的形式,例如“學區房”。
????“學區房”倚仗的是被劃入“學區”這個特殊的地位,至于如何劃入、為何劃入,卻有太多的道道。學區房一般都是在老區,房屋質量一般甚至較差,但基于“學區”的特殊賣點,例如每平米的價格從常規市場的1萬元到“學區房”的5萬,從常規市場的5萬到“學區房”的20萬,不一而足。此類嚴重違反常規市場規律與特點的“樓市多軌制”的存在,為中國的樓市添加了諸多的變數與不合理性,要不扭曲顯然是不可能的。
????“學區房”的現象在法國是否也有?其實也是存在的,盡管沒有中國那么嚴重。但法國政府出臺了對低收入階層的照顧以及其它政策,加以限制與調節。
????最后,要充分利用售房市場與租房市場互動調節的功能。假設在一定時期內對居住的總體需求是固定的,那么如果售房市場旺盛,則租房市場必定萎縮,反之亦然。
????法國是通過征收“空置稅”的辦法,“迫使”房主出租房屋,以此來確保房屋市場上的供應量。在法國不少城市,房屋空置第一年,法律規定業主須繳納房屋市值10%的罰金,第二年為12.5%,第三年則為15%。這樣,市場上出租的房子多了,自然房租價格就會下調。同時,也能有效地避免中國諸多地方出現的“鬼屋”和“鬼城”的現象。當然,這種政策的實行要有恰當的條件,通常要在該社區已經相當成熟的背景之下方可。
????至于中國此輪樓市“新政”,其實也不是孤立的,它是與中國政府即將實行的總體寬松政策相關的。中國央行已經幾番下調基準利率,樓市寬松也與貨幣寬松緊密相連,哪怕新出臺的存款保險制度也是如此。“醞釀了21年之久的存款保險制度正式落地,國務院正式發布《存款保險條例》規定,存款保險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這無非也表明市場將呈現寬松態勢,以及銀行業將更多地參與競爭,進而會帶有更多的潛在風險。(財富中文網)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