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選舉、香港占中與柏林墻
????世界上的三大事件,幾乎都在同一個時間段發生:一個是德國的“柏林墻”倒塌25周年紀念,另一個是中國香港的占領中環(“占中”)活動,還有中國臺灣的“九合一”地方選舉。那么,貌似風牛馬不相及的這三個事件,是否存有共同之處?
????其實,無論是德國人11月9日在勃蘭登堡門,只舉辦一天的柏林墻倒塌大型紀念活動,還是部分香港人持續兩個月的“占中”訴求活動,抑或敲鑼擂鼓長達半年乃至一年的11月29日“九合一”臺灣地方選舉結果,都既有歷史的遺留,又有現實的緊迫;既有政治的催化,又有經濟的助力;更有心理感受所致,亦有意識形態所左。
????而究其根,三大事件的共同點無非都是鑒于各自的歷史與現實、政治與經濟、心理感受與意識形態等因素,原本同屬于一個政治實體的不同組成部分,分成不同的亞型政治實體或經濟實體,或者歷史上已分成不同的亞型政治實體或經濟實體,鑒于同樣的諸多因素又合成同一個政治實體;而后由于經濟上的高度“異質性”(Heterogeneity),即不同的亞型政治實體之間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無論是先合后分還是先分后合的情況,都將導致與其異質性程度基本對應的社會結構的失衡,進而引發相應的社會問題,乃至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危機。
????正是這種高度的經濟異質性,導致柏林墻的最終倒塌。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分裂到1989年11月,東德與西德的經濟實力懸殊,在各項經濟指標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例如在統一伊始的1991年,東德的人均工資僅為西德水平的一半多一點(58%)。
????而盡管已大有改觀、卻迄今依舊顯著的經濟異質性,在原東德部分與原西德部分之間豎起一堵無形的“柏林墻”。根據《2014年德國統一狀況年度報告》,德國東部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為西部的七成(71%),德東地區平均月薪為2,317歐元,而德西地區則3,000歐元有余;尤其是超過20%的德東地區人口趨于陷入貧困,該比例是德西地區的兩倍。若從家庭財富而言,德西地區家庭平均擁有19.9萬歐元的資產,而德東地區則不到德西的一半,僅有8.7萬歐元;德西地區約有1/2人為自有房產業主,而德東地區業主人數不到1/3。
?
(中國部分城市與省份2013年GDP總量,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原東西德如此,港臺何嘗不是如此?眾所周知,1997年就算將北京、上海和廣州(“北上廣”)的GDP都疊加一起,也遠不抵香港;直到10年前,香港的經濟總量依然還相當于這三都之和。而如今,且不提北京和上海分別在2009年和2011年超過香港,預計到2014年年底,廣州市GDP與香港僅相差140億美元,與新加坡相差342億美元。這般,依據天津GDP去年11.5%的經濟增長率,以及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對香港GDP和人民幣匯率的平均預期,我們不難預估2015年廣州的GDP將超過香港、2016年至少趕上乃至超過新加坡。
相關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