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問題萬眾矚目。書店里關于城市化的書籍批量上架,有好學者在網上搜索五十多年前簡·雅各布的《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當然他們手里已經有了哈佛大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的《城市的勝利》和加拿大著名專欄作家道格·桑德的《落腳城市》。政府高官、企業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口學家,當然還有城市規劃專家都很興奮,他們從城市化里看到了各種新希望,忙不迭地在各種媒體發表觀點。備點城市化相關的知識吧,起碼有兩個用處:一來可以作茶余飯后的談資,二來也可以避免上“磚家”的當。
????城市化的表現是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集中在城市,集中的好處很多,要點有三個:
????其一,城市化節約資源,省能耗、省水、省地。在實現同樣生活水準的前提下,是1萬個人均勻地生活在1萬平方公里的資源耗費大呢,還是1萬人生活在1平方公里的資源耗費大呢?前者的成本高到難以想象,別的不說,平均到每個人身上的供水、供電和道路建設投入就是天文數字,這還不算人們見面要花費的高額交通成本。人們的生活集中起來,提供這些設施的成本可能只需要分散模式下的幾十甚至幾百分之一。
????有數據表明,在中國的城市化過程中,農業用地不僅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這不能推翻城市化能夠節省土地的結論。中國出現這種獨特的現象是因為中國的土地政策和戶籍管理政策。這些政策讓地方政府圈地過猛而缺少城市密度的合理提高,讓農村大量宅基地閑置,難以有效轉換為農業用地。
????其二,城市化提高效率。城市化把生產活動更加緊密地集中起來,從原料到產成品之間的交通成本、信息搜尋成本、交易成本都大大下降,生產同樣的東西消耗更少。不僅如此,城市化還能讓生產過程本身更有效率。只有達到一定的人口規模之后,才可能催生更加細密的分工,亞當·斯密幾百年前就告訴我們更加細分的分工意味著更高的專業化水平和更高的生產效率。
????其三,城市化幫助生產和傳播知識,城里人更聰明。聚集在城市生活和工作,不僅是人們相互之間交流和學習的成本下降了,還帶來了更大的多樣性。而多樣性會刺激人們相互模仿和學習更先進的知識和理念,會刺激天賦異稟者智力競賽,打開了創新之門。
????當代經濟增長理論的代表人物保羅·羅默認為城市化能夠推動經濟增長,就像國際貿易可以推動經濟增長一樣,二者的共同之處在于都能夠幫助人們開拓眼界,用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積極性學到新的技術和觀念。
????城市化也有代價,集中表現是城市病。早年最典型的城市病是傳染病,生活在城市意味著被疾病感染的概率大大提高。輝煌一時的雅典和君士坦丁堡都因為瘟疫而遭受重創。直到城市有了清潔的飲用水系統,再加上醫學的進步,這個問題才基本解決。現代最典型的城市病是交通擁堵和高房價,在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尤其突出。
????有些國家在治理交通擁堵方面找到了辦法。通過修建更多的道路解決道路太少、汽車太多的辦法早在幾十年前就被證明行不通。經濟學家發現隨著新建公路的增加,汽車行駛里程基本上會一對一的增長,這種現象被稱為道路擁堵的基本法則。減少交通擁堵的辦法有很多,新加坡對中心城區的駕車者收費,現在這個系統實現了電子化和精密化,這座城市消滅了交通擁堵。或者也可以看看紐約,市場化力量大幅提高了中心城區密度,讓曼哈頓變成了更多靠腿走路的城市。
????對付高房價也有辦法。城市中心地帶生活和工作都方便,價錢比其他地方高很正常。高房價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是高房價當中的不合理成分。北京三環以內到處可見容積率極低、功能設計糟糕透頂,而且絕對談不上什么文物價值的老式平房和樓房。如果能把這些房子更換成容積率翻幾番的新式住宅,北京中心城區的住房供給能顯著改善,高房價也能緩和不少。大量的法律和政策障礙阻礙了更有效地利用北京中心城區的土地資源,造成了北京高房價中的不合理成分。相比之下,中國很多其它大城市比北京做的好得多。
????幾個月前,開會時遇到保羅·羅默,我問他城市化成功的最關鍵依托是什么,他想了一會兒,說是“尊重市場的自發演進力量”和“保持城市之間的競爭”。這兩條說的是政府應該尊重市場,我想還應該加上一條,政府還要把該做的公共產品做到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