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正能量
????上個月,好友F君專程從香港飛到加州,來拜會硅谷的一位關鍵投資人。F君在香港的一家國際頂級投行工作,卻選擇放棄令人羨慕的高薪工作,自己從零開始創業。當年還在斯坦福的時候,他就已經和幾個朋友在創業領域里小試牛刀,后來又發起了斯坦福中國學生創業者社團CEO@Stanford(Chinese Entrepreneurs Organization at Stanford),在校園里推動創新思想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這一次再回硅谷,我笑說他,士別三年,血液里流淌的,依舊是創業的激情。
????F君擺擺手,創業者心懷夢想,白手起家,卻隨時都有可能輸光家底兒露宿街頭,所以要先做好吃苦的準備。他說到做到,于是抱了床被子,在我房間的地板上打了一星期的地鋪,這正所謂是“創業者的勇氣和堅持”。而就在這打地鋪的一星期里,他和投資人進行了好幾輪的深談,同時又滾雪球般地見了其他幾家風投,收獲頗為豐富。硅谷的一周,已經不知不覺中孕育出了又一段新的創業故事。
????我自然好奇,為什么硅谷會對F君們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又為什么偏偏是在這里,一個點子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酵成為一個可操作的項目,甚至一段傳奇?
????1994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學者AnnaLee Saxenian在其代表作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 128(《地區優勢:硅谷和128地區的文化與競爭》),通過比較波士頓128公路周圍的高科技公司與硅谷高科技公司的發展歷程,來探究硅谷興盛的內在動力。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依托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高校資源以及靠近紐約這一金融中心的天然優勢,波士頓128公路周圍的高科技產業一直遙遙領先于硅谷,但是最后卻在和硅谷的產業創新競賽中不斷落后。究其原因,128公路地區是一個自足、保守與單一的成熟社會,強調的是威權與階級。東岸的高科技廠商,如當年的王安、DEC,采用的都是垂直整合的發展策略,具有嚴謹而完善的內控管理與組織制度,習慣在穩定的環境中發展;而硅谷則采用的是扁平化的組織管理制度,在一個開放和彈性的體系下更加強調人才的自由流動,創新知識的分享、產業間的密切合作與策略聯盟,可謂是一個新興與創新為導向的多元化社會。在硅谷,很少會出現完全靜止或者是在一家公司終老的職業軌跡,所有人都在不斷探索新機會,構建新網絡。正如Saxenian所指出的,“硅谷地區豐富的社會、技術和生產性關系培育著創業精神、實驗嘗試和集體性學習。這使得地區的社會、技術和生產性基礎設施對當地企業和對它們自身活動同等關鍵?!?/p>
????經濟學家錢穎一在一篇講述硅谷的文章《硅谷的故事》中,曾將硅谷形容為創業者的“棲息地”,用現在通俗的話說,就是這里創業的土壤比較肥沃,有適合創業的生態圈?!皸⒌亍庇衅叽笠兀河欣诩夹g快速革新的開放型的生產結構;有利于知識傳播和人才流動的組織機制;當地政府為創業所提供的寬松的法律環境;鼓勵嘗試、不懲罰失敗的文化氛圍;對于成功的饑渴、將風險視為樂趣的價值觀;吸引技術移民發揮聰明才智的行政規章;在各階段(種子期、創建期、擴充期、成熟期)從孵化器、天使投資到風險投資所組成的一整套成體系的融資支持。正是這些要素共同支撐了硅谷的高科技產業的茁壯成長。
????“但是你知道嗎?”在一次深夜長談中,F君跟我說道,“硅谷的正能量并不僅僅只限于此”。風投業的資金運作固然必須,但卻并不是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最重要條件。如果僅僅只是簡單的依托一座大學城,進而再將資本與技術結合便認為可以創造奇跡般的增長,那硅谷就不會這么獨特而唯一。
????最重要的,一是制度安排,二是自由之風。制度包括組織制度、法律規范和文化環境。只有制度規范,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保證初創公司的有效運作,保障科技專利和產權。只有在硅谷,Instagram才會被像Facebook這樣的大公司以十億美元價格收購,如果同樣的企業在中國,好的創新產品不是被尊重,而是被迅速山寨復制和拷貝。另一方面,在制度的框架下,政府行為規范,提供寬松的市場環境,同時配套彈性的法規以鼓勵人才的流動和創新知識的傳播。法律上的繁文縟節、苛刻的市場準入門檻,以及各種肆意加綁的“規定”、“認證”、“許可證”,都會扼殺創業和創新。
????不受束縛,兼容并包,自由之風下,內心會永遠充滿熱情,身體會永遠充滿精力。自由激發動力,動力產生機會,機會帶來希望,希望導向成功?!斑@就是硅谷。無論身處何方,硅谷的自由之風一直勁吹,讓我一路往前。”
?
????注:有趣的是,斯坦福大學的校訓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意思正是“讓自由之風勁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