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與宏達電的啟示
????一水之隔的臺灣遠比我們形象中豐富得多。至少,臺灣企業界過去幾十年上演的成功與失敗案例,并不亞于面積更為遼闊的大陸。而富士康與宏達電則一再提醒我們,這個島嶼途徑的某些道路,已經或正在對岸繼續延伸,投向臺灣的目光,又何嘗不是對我們自身的打量?
????從表面看,富士康帶有臺灣企業的傳統特征,注重技術與管理,強調個體與組織的協調統一,一些時候甚至顯得冷酷無情。這與日本企業多少有些相似,一方面,或許與日據遺留不無關系,另一方面則緣于機械化大生產的必然。當然,創始人郭臺銘的個人經歷也是重要促成因素。
????草根出身的郭臺銘屬于白手起家的典范。他1950年出生,家庭貧困,是被人看低的“外省人之子”,16歲進入海事專科學校,半工半讀完成學業,之后服兵役、進入航運公司做業務員,直到1973年創業。無依無靠,全憑個人奮斗,外加一點運氣,在特定年代中獲得商業的成功,這加重了郭臺銘身上的個人英雄主義做派,短暫的從軍經歷又使之成為軍隊式管理的推崇者。
????郭臺銘有技術專長,并相信這是改變個人命運的力量,同時意識到其他人同樣可以借此獲得成功。這種不安全感轉化為積極的競爭意識。在保持專注、鞏固既有優勢的同時,不惜在廣度上大做文章——不斷拓寬產品線,利用規模經濟和互補效應,抵銷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和行業對手的威脅。郭臺銘的哲學是,通過嚴格管理、技術積累和硬件升級,最大程度地提升生產制造能力,將富士康打造成代工領域的一面“旗幟”,從計算機硬件、通訊設備到各類消費性電子產品,幾乎無所不能生產,以為客戶制造高規格、高品質的產品為終極追求。
????富士康或許不是技術最好的企業,但一定是最有耐性,最專注的企業。耐到其他企業紛紛轉型仍不離不棄,專注到只為制造而不去打造自主品牌,其結果是,全球最挑剔的企業放心地將生產訂單交給它。
????富士康在制造業“深耕”,宏達電則一路跳躍著,完成了從代工廠到品牌商的轉型。
????與郭臺銘不同,宏達電創始人王雪紅是臺灣上流社會的寵兒、商業世家之女、美國優質教育的精英,人生路走得坦蕩,可謂一帆風順。王雪紅從父親王永慶的言傳身教中繼承到臺灣老一輩企業家的涵養與沉穩,還在西方社會汲取到開放精神和進取意識,她并無任何技術背景,卻在競爭最為激烈的科技界擁有一席之地。王雪紅的過人之處在于,將東方的古老智慧和西方的先進科技溶于宏達電一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HTC的名義在手機領域異軍突起。
????說到專注,宏達電只生產一樣產品:手機。相比如何生產出設計精良、造型別致的手機這一問題,宏達電的“鯰魚翻身”無疑更有話題性,也更值得深究與深思。那么,它是如何跨越龍門的呢?
????首先,宏達電在技術上確有高明之處。我們已經知道,王雪紅并無任何技術專長,但卓火土與周永明兩位創始人卻是難得的技術人才。卓火土身上有著工程師對技術的執著追求和精益求精,他崇尚精細化管理,要求極其嚴格,有“完美先生”之稱。此外,王雪紅利用父親王永慶的號召力,從美國硅谷招徠大批技術精英,打造了一個具有非凡競爭力的研發班底。
????其次,王雪紅非常善于資本運作,通過收購中小公司、研發團隊,彌補自身在技術上的不足。這一點在王雪紅的創業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宏達電曾經的出資方,威盛集團前身就是王雪紅從加州收購的芯片設計公司,后來多虧收購的幾家握有專利交叉協議的小型公司,才不致被英特爾的專利訴訟擊敗。宏達電崛起過程中,王雪紅這一妙招再次發揮關鍵作用。2011年,宏達電相繼收購多媒體公司Saffron Digital,游戲公司Onlive,云服務公司Dashwire,音效品牌Beats by Dr. Dre部分股權,廓清了技術障礙,并挫敗了蘋果公司的專利訴訟。
????最后,至為重要的一點,宏達電所代工的客戶與其并不存在潛在的競爭關系,反而是雙贏的合作伙伴。試想,富士康有朝一日生產平板電腦,一定會與蘋果公司形成正面交鋒,這決定了蘋果公司采取有保留的合作態度,不會將核心技術交給它,而只是將其作為組裝廠或簡單部件生產車間。反觀宏達電,與沃達豐、AT&T等移動運營商之間其實只是單純的供求關系,雙方各取所需,宏達電藉此獲得可觀利潤與生存空間,為推出自有品牌HTC醞釀條件。
????誠然,我們無法要求人人都學郭臺銘或許王雪紅,不過,從二人身上,仍可得到某種有益的啟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