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今年三月去世的美國前國務卿克里斯托弗(Warren Christopher),美國人印象最深的恐怕要算他在2000年總統大選“點票官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戈爾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得克薩斯州州長小布什因選票問題打了一場“世紀官司”,有50年律師經驗的克里斯托弗是戈爾一方的領軍人物,不僅在幕后指揮,而且還擔任戈爾陣營的發言人,宣布各項重大決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戈爾落敗讓克里斯托弗未能給自己的從政生涯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
臺灣問題令其兩岸樹敵
????在中國人看來,克里斯托弗從政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應屬臺灣問題。1978年底,卡特政府決定與北京建交,當時擔任副國務卿的克里斯托弗被派往臺北與蔣經國商討如何處理斷交后的美臺關系。他乘坐的汽車一出松山機場大門便被抗議美臺斷交的民眾攔住去路,并遭到雞蛋、石塊的襲擊。車窗被打破,克里斯托弗臉上還被打了一拳,眼鏡片也被打碎。
????麻煩未了。90年代中,推動“臺獨”的李登輝欲以臺灣領導人的身份“訪問美國”,令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再度陷入“外交風暴的漩渦中心”。1995年4月17日,克里斯托弗在紐約著名的華爾道夫飯店與出席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審議和延期大會的中國副總理錢其琛會晤。錢其琛回憶說,雙方談及李登輝圖謀“訪美”一事,而克里斯托弗當時明確承諾,美方不會允許李登輝“訪美”,并說李登輝訪美不符合美臺之間非官方關系的性質,美方最多是考慮給李延長過境簽證。
????會談結束后雙方一起見記者。在這種場合,哪位記者的嗓門大、語速快,其提問就有可能得到回答。我抓住時機,大聲用英語問克里斯托弗,“美國國會不斷給政府施加壓力,要求允許李登輝訪美,政府方面如何應對?”克里斯托弗雖年近古稀但嗓音依舊清脆,他重述了華盛頓的官方立場,即美國將遵守中美之間的《聯合公報》,與臺灣保持非官方關系。當時,在場的中方官員均露出滿意的表情。
????出人意料的是,僅一個月后,美國總統克林頓為保存政治資本而向國會中的親臺勢力妥協,允許臺灣“總統”李登輝赴美作“私人訪問”。中國認為這是明目張膽地制造“兩個中國”,錢其琛本人也感到震驚和氣憤。5月22日美方正式宣布此項決定,立即招致中方的強烈反應。在6月7日李登輝開始訪美的當天,克里斯托弗又給錢其琛寫了一封信,為允許李登輝訪美辯解,并保證行政部門的任何官員都不會與李登輝會見。錢其琛后來透露,“我沒有理會他這番表白”。中方隨即召回駐美大使,中止兩國副部長級以上的互訪,并部署在臺灣海峽試射導彈。中美兩國關系再度跌入谷底,并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
“無所作為”招致傳媒抨擊
????美國著名時事周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1996年5月27日的文章批評克里斯托弗對改善中美關系一籌莫展,標題是“克里斯托弗的出訪記錄:敘利亞28次,中國1次”。這篇配了漫畫的文章(見下圖)說,克里斯托弗力圖在中東打開局面,已經先后訪問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28次,但去北京卻只有一次。
????其實,克里斯托弗只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執行者,令中美關系“開倒車”的“罪魁禍首”是想在1996年大選中獲得連任的克林頓,是他讓克里斯托弗顯得不仁不義,把當年推動中美建交的老本輸得精光,成為海峽兩岸的“共同敵人”。這大概是做外交官的最大不幸。
相關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