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互聯網實驗室公布的《互聯網壟斷調查研究報告》引發關注。根據這份報告,中國目前處于壟斷地位的互聯網公司包括:搜索領域的百度,市場份額為72.3%,即時通訊領域的騰訊,市場份額76.56%,以及電子商務B2B領域的阿里巴巴,市場份額54.39%,C2C領域的淘寶,市場份額94.71%。報告稱:“我國互聯網產業已經出現寡頭壟斷現象”。
????其實何止我國互聯網產業出現寡頭壟斷現象,壟斷、一家獨大,早已是全球互聯網社會的穩定狀態。比起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的壟斷,更應該警惕的世界范圍內谷歌、臉譜、推特和蘋果的壟斷。
????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它讓混亂和秩序的天平不可避免地導向秩序,這個平衡的破壞可能是致命的。信息的模糊和不透明,甚至一定程度上的不可知,曾經是人類社會的減壓閥和緩沖器,而互聯網和社會的共軛化即將輕易地取消這種減壓閥和緩沖器的作用。可以舉出互聯網壟斷企業的幾種能力,來證明我的觀點。
????處于壟斷地位的互聯網公司掌握著大量的用戶。美國市場調查公司comScore在2010年11月統計的數據顯示,臉譜(Facebook)獨立用戶已達6.48億,超越雅虎的6.3億。臉譜作為一家社區網站,用戶粘性遠遠大于雅虎。這個社區的人口,僅次于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因此,它收集用戶信息的能力是極其強大的。只要它愿意,臉譜可以知道某個國家某個年齡段用戶的消費習慣、娛樂傾向乃至政治觀點。不只是臉譜,所有用戶數過億的互聯網公司,都能輕而易舉地搜集到人口學、社會學意義上的關鍵信息,為自己所用,或為其他商業組織、政治勢力所用。
????互聯網壟斷企業不僅能獲得有效的統計數據,它們甚至可以貫穿宏觀和微觀,洞悉用戶個人的隱私信息。蘋果用戶由于需要提供信用卡信息,姓名、家庭住址等等暴露無遺。使用這些企業的服務越多——有些宣稱是免費的——,用戶在數字空間的透明度越高。當互聯網企業搜集具體用戶的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學歷、在線行為特點,這個用戶還有多少隱私,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隨著新近“位置服務”在互聯網世界興起,用戶的位置也變得“一切盡在掌握”。簡直太完美了!
????用戶數龐大的互聯網公司,有能力通過主動發布信息,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社會動蕩。這一點都不是危言聳聽。設想今天某個客戶端裝機量很大的公司,在億萬網民的電腦桌面彈出一個窗口,造謠“為拉動內需,政府給每位居民補貼現金100元,請持有效證件到當地政府領取”,會產生怎樣的紛擾。消弭這個“玩笑”的影響,又將浪費多少社會資源。你說這種事情只可能存在于臆想?你能為壟斷互聯網企業及其每一個職員的動作投多少保險呢?
????更可怕的是,有能力傳播信息的網站和終端,靜悄悄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遴選新聞。它們說的都是事實,只不過是被剪裁過的事實,夸大實際情況的某一方面。在網民——受眾——看來,這些消息都是可信的,于是不知不覺受到誤導。埃及的革命,作為一場互聯網革命,在宣傳上就是如此操作的。
????處于壟斷地位的技術企業,還很擅長綁架用戶,進行強制升級。本質說來,強制升級是威脅性的行為。MSN、QQ,等等工具,如果用戶不升級,對不起,不可登錄。軟件強制升級有很多好處:對于軟件供應商的好處,是更多后門、更好的推銷能力等等;對于硬件供應商的好處,就是新版軟件往往比舊版更吃硬件,更能引導(強迫)用戶做硬件上的升級。軟件和硬件升級是用戶的需求嗎?不是,它是廠商的需求。你要你看看美國和俄羅斯的航天指揮控制中心還在用什么年代的電腦,就明白我說的意思了。升級陰謀的實現,是軟件商和硬件商勾結的重要成果。總括說來,是全球大企業之間勾結的成果之一。
????忘了誰說的,互聯網時代的秩序,加入了重要的一極,即“代碼的強權”,比法律的強權為禍更烈。法律已經很復雜,有很多空子可鉆,有很多“合法行惡”的途徑,普通大眾搞不明白。但好在法律還是攤開的,任何人只要有時間、有必要的知識,都可以逐條檢視,提出意見;控制現實社會秩序的法律,由此得到改善的機會。控制互聯網秩序的是壟斷企業,是它們的代碼。在代碼的黑屋子,人們能做什么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