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當時還任職于麥肯錫的張玫為云南做了一份當地經濟戰略報告,這份報告中,提到云南的經濟短板主要癥結是經濟的單一性,為云南省政府提出的主要建議是發展旅游業,特別是高端旅游。
當年這份報告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幫助發展云南的農村經濟,如何使得云南的扶貧工作取得更大的進展。
在中國,扶貧與農村發展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兩個問題,有時候甚至二者其實就是同一個問題。
20年后,2019財富全球可持續論壇上,已經是碧山旅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的張玫,在談論農村發展與環境保護議題時說,現在非常理解當年的建議沒有被政府完全采納。因為她后來看到了政府在扶貧工作上面對的壓力,“待脫貧人口的數量級”以及“當時人力資源的缺乏”決定了高端旅游無法在云南當時的經濟發展中承擔重任,并且以旅游完全取代舊有經濟作物的種植,其實是以新的經濟單一取代舊的經濟單一,“云南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多樣性的經濟綜合體。”張玫說。
對于張玫提到的貧困人口以及他們的脫貧問題,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貧辦副主任楊李擁有絕對的發言權,也可以提供最有力的證明。
作為中國地方政府扶貧工作的一線負責人之一,楊李提供的數據顯示,云南省貧困面和脫貧任務在中國都是最突出的,云南扶貧工作的復雜性也無法回避。
除了在所有貧困地區都存在的普遍原因,云南還存在人口素質以及社會形態發展導致的貧困問題。這也使得云南的扶貧工作需要更多智慧與精力。也正因為此,政府主導的精準扶貧具有不可替代性,無論是目標制定,項目推進還是結果考核,都有具體的量化指標進行評定。用楊李的表述是,就像一條運轉的生產線,每一步都不能停下來,并且必須在生產線的終點完成最終的目標。
脫離貧困是人類發展的必然,也是人類個體的本能,在脫離貧困的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至為重要,是和諧共生還是互有攻守。當人類通過向自然或者說向環境換取發展時,需要對環境進行何種補償,當前亞馬遜雨林的火災為這一議題提供了最新鮮的討論樣本。而這一討論所涉及的要點,同樣適用于農村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議題。杰克?赫德,大自然保護協會亞太區域聯合執行董事作為這一話題最權威的發言者,在介紹了他所了解的關于亞馬遜雨林火災的情況之后,表示既然人類的發展對雨林進行了索取,那么就需要用發展獲得的收益對雨林進行補償。而這種補償涉及“資源的估值,土地規劃,治理機制,機構管理最佳實踐以及融資”。這是一種從環境角度進行考慮的保護機制,盡最大可能實現人與環境的雙贏。
與這種事后補償的方式相比,中國的一些企業家們試圖幫助農民增加收入遠離貧困,同時也能實現對環境的最小侵擾。這需要用到當前最時髦的金融手段與科技手段。
唐寧是中國一家從事普惠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的公司的創始人兼CEO,他自豪地介紹了他的公司——宜信利用投資相關創業企業的方式,為農業和農民提供的幫助。唐寧說的是一款 App 產品,利用這款 App,農民可以通過手機對自己的作物實現精細化管理,App 會為他設計出一個完整的“耕作時間表”,甚至包括了每一天應該做什么。唐寧更自豪的是宜信公司已經從事很久的針對農民開展的“生產資料”租賃業務,這些生產資料包括聯合收割機等大型農用機械,還包括奶牛這樣的“活體生產資料”,在中國農村,并不是所有想要通過飼養奶牛獲得經濟收益的農民都能一下子買得起那么多奶牛。“我們以后也有可能為農民提供租賃無人機服務。”他說。
龔槚欽就是中國一家農用無人機制造商——極飛科技的聯合創始人。極飛科技最近一次受到關注是因為其與德國拜耳合作在中國云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利用無人機噴灑農藥,殺滅對農業作物造成嚴重影響的“草地貪夜蛾”,依據最新的統計數據,殺滅率達到98%。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也是值得期待的希望。
中國原本對于飛行器實行嚴格管制,卻對農業用無人機展現出極大寬容。極飛科技的農用無人機的飛行高度保持在300米以下,這使得它被相關部門歸類到“農用機械”中,成功避開了飛行器管制帶來的發展風險,“這主要是因為國家對農業的重視,對農用無人機的效用的認可。” 龔槚欽說。
極飛科技的農用無人機的成功,是科技觸角探索農業生產,利用技術對傳統農事活動進行改造。事實上,最終改造的并不只是土地之上的農作物,還有農民的勞作方式,與生活方式。
龔槚欽透露極飛科技將會持續推進數字與AI在農村與農業中的應用,這包括建設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建立數據化的信任,使得農民的農事行為受到鼓勵,以及基于農田基礎設施的數據利用AI 技術幫助農民做決策。“推動人類社會充值追求生產量向精準可持續轉變。” 龔槚欽說這是極飛科技的愿景,但顯然,這也應該是中國農村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愿景。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