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要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統籌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二者間的關系,激發更大的市場活力和內生發展動力。讓市場更有效,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經濟秩序。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基礎。
這五個關系的統籌,不僅是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也是對當今復雜國際國內環境的精準回應。
深刻內涵
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
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是一對辯證統一的關系。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市場失靈時,政府必須發揮彌補作用,以保障經濟健康運行。在金融、科技創新等領域,市場的自主調節需要政府通過政策設計和監管引導,構建健康的市場生態。例如,在中國的科技創新領域,政府通過財政支持和政策激勵推動了量子科技、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的發展。
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
總供需平衡是經濟穩定運行的關鍵。供需錯配可能導致產能過剩或需求不足,危及經濟循環的暢通。特別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供需的動態平衡需要考慮外部沖擊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通過擴大內需、促進居民消費升級,能夠有效緩解供需失衡問題。
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
新舊動能轉換是經濟結構優化的核心。培育新動能并非全盤否定舊動能,而是實現兩者協同發展。例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將傳統動能與新技術相結合,為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同時,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推動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
增量優化與存量盤活需要協同推進,增量是增長的源泉,存量是發展的基礎。中國在土地、資本和勞動力等資源領域存量巨大,如何通過政策創新釋放存量潛能是當前的重要課題。例如,舊城區改造、閑置土地的再利用,都能有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
質量與總量相輔相成,高質量發展要求總量規模支撐,而總量擴張不能犧牲品質。在產業升級中,提升產品附加值與創新能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中國制造從“低端加工”向“高端智造”轉型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體現。
歷史與現實意義
歷史經驗的總結
五個“必須統籌好”是對改革開放以來實踐經驗的理論升華。例如,在“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方面,1980年代的市場化改革釋放了經濟活力,而政府的計劃與指導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實踐表明,政府與市場的協同作用,是引發經濟奇跡的重要推動力。
現實需求的體現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地緣政治緊張與國內發展不平衡交織,迫切需要在政策中實現統籌兼顧。五個“必須統籌好”為政策調整提供了行動指南,幫助中國在內外壓力下保持經濟韌性,保障民生福祉。
存在的問題
市場與政府邊界模糊
部分地方政府干預過多,市場活力受限;同時,部分領域監管缺失導致市場失序。對于新興經濟領域,例如互聯網平臺經濟,如何界定市場與政府的邊界仍有爭議。
總供需錯配
供給側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行業需求不足問題未解決,尤其是在居民消費能力方面。居民部門杠桿率高企,消費增長面臨瓶頸。
新舊動能失衡
新動能成長緩慢,舊動能低效運行的局面仍然存在。例如,傳統高耗能產業去產能任務仍未完成,而新能源產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存量資源閑置嚴重
土地、設備等存量資源利用率偏低,資源浪費現象突出。例如,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庫存高企,資本與資源被大量沉淀。
質量與總量沖突
一些地方過于追求經濟增速,忽視產業結構調整,導致發展不可持續。部分區域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仍未根本解決。
反面的典型案例
市場失靈與政府越位
某地在引導新能源車發展中,過度補貼導致行業泡沫,最終50余家中小企業因經營困難退出市場,直接造成約10萬就業崗位流失。這一案例反映了政府干預不當可能對市場造成破壞性影響。
總需求不足的危害
疫情后部分行業消費意愿低迷,導致企業庫存積壓,影響經濟循環。例如,2023年國內汽車行業庫存深度高達90天以上,相比正常水平高出近30%,嚴重拖累了企業的現金流和生產計劃。
新舊動能轉換緩慢的隱患
在某傳統煤炭產區,地方政府未能及時推進新動能產業布局,導致產業單一化問題嚴重。該地區失業率攀升至2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銳減,居民生活水平明顯下降。
忽視存量盤活的浪費
部分城市大量建設新園區,舊工業園長期閑置,形成資源沉淀。例如,某城市的工業園區空置率高達空置率高達90%以上,直接導致投資浪費、損失嚴重。這不僅浪費財政資源,也對區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忽視質量發展的后果
某地在追求GDP增速時,忽視產業轉型升級,大量引入低端制造業,導致環境污染問題加劇。2022年該地區空氣質量達標天數不足200天,同時因環保違規被中央督查組點名批評。
未來的挑戰
政策執行中的平衡問題
如何在實踐中實現五個關系的精準統籌,避免顧此失彼,是一大難題。過于強調某一方面,可能會導致整體目標的失衡。
國際環境的復雜性
外部不確定性加大,可能加劇內部政策調整的壓力。貿易保護主義、科技脫鉤等外部風險值得警惕。
地方發展能力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缺乏高水平的統籌能力,政策落地困難。基層干部對中央政策理解不夠深刻,執行力不足。
對策建議
明確市場與政府職能
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劃清市場與政府邊界,強化政府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的作用,減少對競爭性行業的過度干預。制定更加透明、穩定的政策框架,增強市場主體的信心。
強化需求側管理
實施促進消費的政策,優化收入分配,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特別是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潛力。例如,通過減稅降費等措施啟動消費市場。
加快新舊動能融合
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同時通過技術升級和管理創新激發傳統產業活力。加強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支持,推動新舊產業協同發展。
盤活存量資源
推動閑置資源的流通和高效利用,如建立存量土地二級市場,提升存量資產回報率。通過科技賦能盤活舊資產,例如,通過智能制造升級老舊生產線。
推進高質量發展
制定差異化區域發展政策,引導地方因地制宜選擇質量優先或總量優先的發展路徑。例如,東部地區可以優先推動質量提升,而中西部地區則需要適度擴大總量規模。
加強群眾監督
毋庸諱言,在統籌五對重要關系問題上,每一項重大對抗沖突、失衡、失誤及浪費損失的背后,都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及假新聞和另類事實各行其道的惡果。毫無疑問,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是統籌好五對重要關系的不二法門,殷鑒不遠。 五個“必須統籌好”是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的戰略選擇。深刻理解其內涵,科學應對其挑戰,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長期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這需要全社會從思想上統一認識,在實踐中求真務實,共同書寫中國發展的新篇章。(財富中文網)
作者王衍行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前副秘書長、財政部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咨詢專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杜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