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存量和前期化債規模,預計財政部對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一次性調增的規模上限在10萬億元左右。另外,估算房地產收儲實現有效庫存去化或需2萬億量級資金,需在地方專項債額度中統籌考慮。在市場關注的財政補貼促進消費方面,財政部著眼點還是在于困難群眾、學生、老年人等重點群體,財政在促消費方面還有待邁出更大步伐。
10月12日,國新辦邀請財政部部長藍佛安等召開新聞發布會。積極財政未來將如何加碼?
一、 確保完成全年預算目標。藍部長指出“在這里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中國財政有足夠的韌勁,通過采取綜合性措施,可以實現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預算目標”。市場對完成全年預算目標的疑慮在于,以當前財政收入增長形勢推測,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將比年初預算少近1.3萬億。要實現收支平衡、完成一般公共預算目標,有兩條路徑:一是,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這三點財政部本次都有提及,其中明確的就是地方政府結存限額的4000億,發行后再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全部或部分調入一般公共預算。二是,擴大赤字規模。2023年末,國債余額距離限額還有8300億結存、地方一般債余額距離限額還有6800億結存、地方專項債余額距離限額還有7500億結存。在不調整預算赤字的情況下,再動用國債或地方一般債共8000-9000億結存,即可實現目標。這是僅考慮實現硬性一般公共預算目標,今年財政收支更大的缺口在于政府性基金預算。按照當前增速外推,全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缺口為近1.5萬億。
結合“中央財政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來看,后續全國人大調整預算或為大概率事件,增發國債規模可能在1.5-2.5萬億范圍(政府性基金收入缺口1.5萬億+或不動用上述往年結存8000-9000億)。
二、加力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債務風險。這是本次發布會最大的亮點所在。第一,年內已安排的“特殊再融資債”仍有近3000億元發行空間。據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已安排用于化債的地方政府債資金達到1.2萬億,其中盤活限額的“特殊再融資債”規模在4000億元左右。據企業預警通統計,截至10月12日,年內“特殊新增專項債”已發行規模約8210億元,基本達到預定目標;“特殊再融資債”已發行規模約1133億元,年內剩余待發行額度不足3000億元。第二,為支持債務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將一次性調增。結合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存量和前期化債規模,我們預計,本次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一次性調增的規模上限在10萬億元左右,低于2015-2018年的12.2萬億。因地方政府存量債務化解進程在2023年底過半,在2024年至2027年底需要化解的隱性債務余額預計在10-15萬億元。就下限而言,我們預計地方政府債務限額一次性調整規模不低于5萬億元。這主要是基于,2023年7月以來已安排的、用于化債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已經達到3.4萬億,財政部新聞發布會上“較大規模”、“近年來出臺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表述暗含了相比此前的加力空間。
此外,“以2023年為例,基層“三保”支出約占可用財力的五成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剛性支出,占可用財力的八成左右”,已占據地方較多精力。本次“大大減輕地方化債壓力后,可以騰出更多的資源發展經濟”。
三、 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藍部長指出“疊加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其中最重要的是:允許專項債券用于收購存量商品房作為各地的保障性住房。此前商品房收儲的一大痛點在于項目成本收益難以平衡。9月24日央行宣布將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中中國人民銀行出資的比例,由原來的60%提高到100%,從而將商業銀行提供資金的成本降低到等于再貸款利率1.75%,若再加上1.5%的息差,則項目成本約為3.25%。本次允許專項債提供資金后,考慮到1-8月地方專項債平均發行利率為2.4%,則可能將項目綜合成本下拉到3%以內,與2%左右的租金回報率更加接近。
商品房收儲政策的可行性將得到提升,從而能夠有力促進房價止跌回穩。當然,除了資金的價格,資金的規模也非常重要,我們估算房地產收儲實現有效庫存去化或需2萬億量級資金,這就需在地方專項債額度中統籌考慮。
四、 除卻前述措施,財政部新聞發布會還有兩項重要舉措值得關注。一是,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這屬于財政與貨幣相結合的政策,其用意在于,增強國有大行的風險抵御能力,增強其信貸投放能力,也有助于充分發揮國有大行在地方政府債務化解中的重要作用。在商業銀行凈息差顯著收窄的情況下,補充商業銀行資本金也間接為貨幣政策進一步降息拓寬了空間。可茲參考的案例是,2020年以來我國累計安排5500億元專項債額度用于中小銀行資本補充;1998年我國曾發行2700億特別國債,所籌集的資金撥補國有大行資本金。二是,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保障力度。在市場關注的財政補貼促進消費方面,財政部著眼點還是在于困難群眾、學生、老年人等重點群體,財政在促消費方面還有待邁出更大步伐。(財富中文網)
作者鐘正生為財富中文網專欄作家,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財富中文網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劉蘭香